哦哇資訊網

赫魯曉夫樓:曾經蘇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如今早已淹沒在歷史中

由 非正常歷史研究室 發表于 美食2022-12-13

二戰結束後,由於戰爭的破壞,造成了蘇聯極大的損失,而蘇聯作為二戰東歐的主戰場,在戰爭結束後到處都是廢墟,能夠讓民眾居住的房子少的可憐,即便是可以住的房子也是破爛不堪,甚至蘇聯的高階官員也很少能有舒心的住所,戰後至少有上千萬蘇聯人流離失所。

斯大林式建築哈爾科夫火車站

由於住房的極度短缺,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劇的下降,同時還有大量工業設施被破壞,事實上蘇聯經濟已經處於半崩潰的狀態,因此解決蘇聯民眾的住房問題是擺在斯大林桌前的大事,可是因為種種原因,斯大林一直能未能徹底解決蘇聯百姓的住房問題,直到去世後將爛攤子留給了赫魯曉夫。

戰後的蘇聯

赫魯曉夫的計劃

赫魯曉夫當政後,明確承諾為儘快改善民眾的居住條件,並且確保在1980年之前所有蘇聯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住宅,這讓很多蘇聯人喜出望外,紛紛歡呼,不過建造樓房可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畢竟修建一棟樓需要大量的資金,如果按照正常的建築流程,蘇聯財力難以支援。

設計中的赫魯曉夫樓

因此在眾人一籌莫展的時候,赫魯曉夫提出用標準規格、流水線的方式生產大量結構相同的住房,這種住房只需要滿足民眾的基本生活需求,住房結構單一,不需要生產太多的其他裝飾,同時也會極大減輕財政負擔。

施工現場彷彿搭積木

赫魯曉夫樓的樣式

為了保證降低施工成本以及工期,赫魯曉夫樓大部分採用的都是

預製板結構,沒有設計電梯和垃圾通道,同時也取消了之前斯大林時期盛行的拱門以及柱廊等裝飾,一句話怎麼簡單就怎麼來,而且還嚴格控制廚房、衛生間、門廳以及過道的面積。

建造中的赫魯曉夫樓

透過這樣的設計方式,極大地降低了建造的成本,

每平米的造價只需要110盧布

,而且速度更快,

最快只需要五天即可建造一座樓

,不管從房屋的工程學還是從施工便利性來說,幾乎沒有任何難度,執行起來也沒有任何困難,可以說是多快好省,畢竟是預製後裝配,看起來就像搭積木而不是建設房子。

赫魯曉夫樓:曾經蘇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如今早已淹沒在歷史中

快速建造中

1956年-1963年,蘇聯城市居民的總住房面積翻了一番,七年內的住房建築重量比過去蘇聯40年建造得都多,尤其是1960年,赫魯曉夫樓的建造達到了頂峰,總建成8280萬平方米,而整個赫魯曉夫樓最終建築面積高達2。9億平方米。

赫魯曉夫樓:曾經蘇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如今早已淹沒在歷史中

建造後的赫魯曉夫樓

蘇聯的“夢幻之屋”

雖然從美學的角度來看,赫魯曉夫樓絕對看不上多好看,但是它是當時蘇聯一種社會福利性的住宅,

免費發放給所有的公民

,因此對於居住要求來看還是完全合格的,因此如此快速的建造出可以居住的大樓出來,絕對是蘇聯人心中的“夢幻之屋”。

赫魯曉夫樓:曾經蘇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如今早已淹沒在歷史中

蘇聯人夢幻之屋

而當時世界還沒有完全走出二戰的陰霾,很多國家的人還居住在農村中,這種公寓樓對於很多人來說,完全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概念,然而當時的蘇聯不僅可以建造大量的公寓,而且免費發給民眾,不管對於還在恢復生機的歐洲還是大洋彼岸的美國,甚至還處於建設的新中國,當時都還沒有大規模普及這種公寓樓,因此赫魯曉夫樓的存在無疑是人類史上的一種壯舉,也

成為蘇聯對外宣傳國民福利水平的視窗

赫魯曉夫樓:曾經蘇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如今早已淹沒在歷史中

一排排的赫魯曉夫樓成為蘇聯對外宣傳國民福利水平的視窗

截止到1964年,蘇聯有5400萬人住進了赫魯曉夫樓,佔據整個蘇聯人的四分之一

,除去住在農村的人,赫魯曉夫樓基本完成了有房住的需求。

赫魯曉夫的舒適性

當然夢幻歸夢幻,畢竟是快速的複製建造,因此赫魯曉夫樓還是有很多先天的不足,對於很多人居住的人來說,首先就是一種壓抑感,一排排密密麻麻的窗戶有一種陰森的感覺,新房子還好,但是房子老舊後破敗的氣質難以讓人下腳。

赫魯曉夫樓:曾經蘇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如今早已淹沒在歷史中

K-7樓型構造示意圖

赫魯曉夫樓:曾經蘇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如今早已淹沒在歷史中

K-7樓型標準層平面圖

其次就是空間非常狹小,因為考慮到成本和工期,剔除了一切不需要的裝飾,而且走道也控制了最小,狹窄的通道只能一人透過,而室內的佈局也是非常的擁擠,蘇聯人為了更好的利用有限的空間,設計出超越時代的摺疊傢俱,方便自己儲物以及收納物品的需要,這也是現代設計的一種思路。

赫魯曉夫樓:曾經蘇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如今早已淹沒在歷史中

蘇聯摺疊傢俱

另外就是隔音效果很差,為了更好完成工程和簡化工作難度,赫魯曉夫樓的牆壁厚度也不是很厚,私密性的保障難以做到,自然也不會有什麼乾溼分離了,烹飪和洗浴也在一些狹窄的空間內完成,甚至一些人會選擇海綿牆紙進行隔音,因此赫魯曉夫樓舒適性上難以保證。

赫魯曉夫樓:曾經蘇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如今早已淹沒在歷史中

室內樣子

停止與拆除

1969年,蘇聯通過了

《關於提高住房和民用建築質量的措施》的決議,停止了對於赫魯曉夫樓的建造,取而代之的則是勃列日涅夫樓,畢竟赫魯曉夫樓只是一種過渡性的設計,因此停止建造也是一種合理的狀態,畢竟一開始的設計壽命只有25年,晚期的版本設計壽命也不過50年,雖然從1996年開始,莫斯科開始大量拆除赫魯曉夫樓,但是還有不少赫魯曉夫樓依舊存在,住了不少人。

赫魯曉夫樓:曾經蘇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如今早已淹沒在歷史中

拆除赫魯曉夫樓

赫魯曉夫樓:曾經蘇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如今早已淹沒在歷史中

依舊存在的赫魯曉夫樓

赫魯曉夫樓與國內筒子樓

相信很多城市人的童年都住過筒子樓,因此以為國內的筒子樓其實就是赫魯曉夫樓,其實可以這麼理解,因為我國也照搬過赫魯曉夫樓,但是並不是預製的,而是現澆房,速度比不上,而且後面又有所變化,後來的筒子樓比赫魯曉夫樓更加簡化。

赫魯曉夫樓:曾經蘇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如今早已淹沒在歷史中

國內筒子樓

照搬的赫魯曉夫樓

這種樓在被東三省人稱之為單元房,屬於照搬赫魯曉夫樓的設計,以單元的形式分割,基本一梯兩戶,每家每戶都有獨立的衛生間和廚房,之前援華的蘇聯專家都住過,又有“專家樓”的稱號,這種樓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住宅,即便是九十年代初期也是高檔次的住宅樓。

赫魯曉夫樓:曾經蘇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如今早已淹沒在歷史中

位於大溪溝電廠的專家樓

簡化的赫魯曉夫樓

除此之外,還有大規模簡化的赫魯曉夫樓,這種樓每一層設計一個一通到底的過道,每一層有一個公共廁所,每一戶其實都是一個小單間,沒有廚房,只能在過道做飯,因為有一個長長的走廊兩端通風,彷彿一個筒子,因而得名筒子樓。

赫魯曉夫樓:曾經蘇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如今早已淹沒在歷史中

蝸居筒子樓

當然筒子樓衛生條件是非常差的,過道基本都被佔用成為廚房或者雜物間,很容易發生火災,即便如此,筒子樓也在我國存在了半個多世紀,至今很多地方還有筒子樓,甚至還有人居住。

赫魯曉夫樓:曾經蘇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如今早已淹沒在歷史中

廢棄的筒子樓

總體來說,雖然赫魯曉夫樓的舒適性上有所不足,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難以想象,但是在當時,赫魯曉夫樓真的很好的解決了戰後蘇聯人的住房問題,也是蘇聯人幾代人的住房記憶,畢竟如果不適用,國內也不會大量引進以及改造,畢竟赫魯曉夫樓是當時過渡形式的住房,並且完成了一個住房所需要的使命,這一點就足夠大家稱讚了。

TAG: 赫魯曉夫蘇聯筒子樓建造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