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咄咄怪事》神怪趣事連載(59)作者吳德珠

由 使用者清秋2022 發表于 美食2022-11-30

59。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發現寺廟裡的和尚唸經與有的人家請唸經的做佛事,唸經的人經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他們為什麼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呢?請看下面兩個傳說。

據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條寬闊的大河邊,住著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叫阿彌,小夥子眉清目秀,相貌奇偉,心地善良。小夥子門前的大河上沒有橋,也沒有船渡。有一天清晨,不知道從哪裡來了一個老和尚,老和尚年紀很大了,老態龍鍾。老和尚來到河邊,捲起袍子,挽起褲管,涉水過了河。到了晚上,太陽落山了,老和尚又從對岸涉水過來。河水雖然不深,但是老和尚年紀大了,每次過河都很不容易,有一次差一點跌倒。阿彌看了於心不忍,決定馱老和尚來去過河。

一天清晨,老和尚又來到河邊,阿彌來到老和尚跟前,說:“師父,您要過河嗎?讓我馱您過河吧!”老和尚笑了,說:“我要到河那邊去替人家做佛事,這河上沒有橋,又沒有船,太不方便了,我每一次過河都擔心跌倒了,爬不起來。哎呀,小哥,你能馱我過河真是太好了。”老和尚說完,就伏到脫了腳的阿彌後背上,阿彌馱著老和尚一步一步往前走,把他馱到對岸。阿彌說:“師父,你回來在河邊喊一聲,我過來馱你。”老和尚說一聲“好”,謝過阿彌就走了。太陽落山的時候,老和尚在對河喊了一聲,阿彌連忙跑到河邊,脫了鞋子,捲起褲管,涉水過河馱老和尚。這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無論是赤日炎炎的盛夏,還是寒風刺骨的嚴冬,阿彌總是這樣不辭勞苦地馱老和尚過河,從無怨言。

其實,老和尚並不是凡胎肉體的人,而是很有根本的佛,他是來度阿彌的。老和尚有時侯化著年輕美貌的姑娘,有時候化著老奶奶,有時候化著乞丐來到河邊,阿彌陀佛都一一馱他們過河。經過多年無數次考驗,佛覺得阿彌心地純淨和善,就把他引進了佛門成了佛。

為了讚頌阿彌馱佛的功德,佛祖命徒弟把阿彌馱佛的善舉寫進了佛經,讓唸佛的人經常唸誦。寫佛經的把“馱”寫成了“陀”。

“南無”兩個字的讀音變成“那磨”。

還有一種傳說,它與麥積山有關。麥積山因山峰的形狀像麥垛而得名。此山坐落在甘肅省天水縣東南部,距渭河邊的北道鎮30公里。麥積山石窟是在壁立的石壁上開鑿的,這項工程非常艱鉅,艱鉅到什麼程度呢,當地老百姓有很多說法。有一首歌謠說:“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還有一種說法:“積木成山,拆木成功。”意思是說,伐取各山的林木,把它堆積起來再開鑿石窟,然後把積木拆除了,石窟就成功了。這是何等艱鉅而又浩大的工程可想而知。有人指著積木山七佛閣下的摩崖造像中的阿彌陀佛和兩位脅侍菩薩說:“麥積山石窟就是他們三個人分工開鑿的。他們一家三口人,爸爸負責開鑿麥積山,媽媽負責開鑿仙人崖,兒子負責開鑿石門。

開鑿之前,他們立下了軍令狀,限期完工。可是到了最後一天,爸爸媽媽都完工了,兒子最後才來到預約地點。爸爸大怒,要殺兒子。媽媽護著兒子,不讓殺。因為媽媽瞭解兒子,兒子做事一向非常認真,沒有按期完工肯定有原因,應該把情況弄清楚了再說。

爸爸不答應,一定要殺。媽媽是一個個性很強的人,“啪”地摑了爸爸一個響亮的耳光。

你們看,阿彌陀佛的臉上是不是少了一塊,那就是兒子的媽媽下手太重打的。

其實,阿彌陀佛臉上為什麼會少一塊的呢?唐朝開元22年(734年)天水地區發生大地震,麥積山中部崩塌,七佛閣上的山崖崩落,砸到了佛祖臉上造成的。

人們在傳說故事的時候把它說成是佛娘子打的,留下了這樣的笑話。

馱佛過河的阿彌陀佛和麥積山的阿彌陀佛,脾氣性格差異很大,兩尊佛是不是同一佛,是很難說清楚的,只有佛自己知道。

作者簡介: 吳德珠,鹽城射陽人,大專學歷,市作協會員,種過地,當過兵,教過書,業餘寫過新聞,教學論文,小小說,詩和散文等在電臺,報紙,刊物上發表,編著《咄咄怪事》一書岀版。

主編簡介:尹相秋 (網名夢鎖清秋)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人,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學語文高階教師。中國聯墨雙修副總編;《清秋文軒》總編;《都市頭條》認證編輯;《今日頭條》認證編輯。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首屆朗讀大賽獲得優秀獎。有百餘篇散文發表在網路平臺。朗誦作品三千餘首;配音秀達人。

TAG: 老和尚阿彌阿彌陀佛過河麥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