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鍋巴的由來--兒時最愛

由 Simplelife 發表于 美食2021-07-26

鍋巴,就是“燜飯時緊貼著鍋結焦成塊狀的一層飯粒”。它又香又脆,是我國漢民族的一種有特色的食品。

可是,傳說中鍋巴的發明,

卻是由一個小和尚燒飯不慎引起的,

你能想到嗎?

據說是好多年前,大約宋朝的時候,南京城外有座寺廟。每天由一個大和尚領著幾個小和尚“做齋”。古時候,廟裡和尚比較清苦,頓頓喝粥。用一大鍋水,倒入一些米,煮成稀飯。

有一年春天,一個煮粥的小和尚,向鍋裡倒的水少了一些,在灶下添了幾根柴火之後,大白天發睏,竟不知不覺地靠在灶邊睡著了。大覺醒來,日近中午,下田、唸經的和尚都回來用齋了。大和尚走過來揭開鍋蓋一瞧,頓時傻眼了:稀飯燜成了乾飯,一個板桶也裝不滿,怎麼夠吃?更可氣的是,鍋底還有一層硬梆梆的焦飯粒,誰吃?小和尚眼裡含著淚花,默不作聲地站在鍋邊,他知道自己做了錯事。

大和尚很生氣,用責怪的眼光瞪了小和尚一眼,說道:“今天中午你就不用吃了。”等到其他和尚回屋休息時。飯桶已經空空如也。這時,小和尚飢腸轆轆,難以忍受。他望了一下鍋底的硬東西,猶豫之後,還是用手掰下一塊,塞進嘴裡。沒想到,呵!好香啊!小和尚不禁轉悲為喜,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小和尚還俗之後,他就擺起了小攤,專門出售這種焦黃、香脆的食品,一時傳為趣聞。到了我國明清時期,從南到北,各寺廟的和尚都喜歡吃一種叫做“口磨鍋巴”的素菜。不僅如此,在普通百姓家中,也常常做鍋巴當菜餚或零食。

不過,在我們老家睢寧縣有一道叫鍋巴黑魚的菜,沒吃改天回老家品嚐下分享給大家!

上圖,當地廚師小哥做好的;看著不香嗎

TAG: 和尚鍋巴飯粒鍋底稀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