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色澤翠綠的菜豆,各種做法的味道各有千秋,我唯獨偏愛這種吃法

由 廚煮儀 發表于 美食2021-06-04

“四季豆不進油鹽”,是擬喻那些執拗、倔強者,乃至不可理喻的人。應該大家都知道,其實四季豆並非不進油鹽,而是難進,弄不好索然無味,弄好了卻是很好吃的。怎麼叫四季豆呢?這和它的生長、收穫期長有關。安徽有句俗話:“菜豆不知差,五月開花結到秋”,加上它可以醃製、鑿制,乾製以御冬,四季都可以吃到。它的學名叫菜豆,許多地方不用或不知道,故各有各的叫法,寧夏叫梅豆、廣州叫龍牙豆、雲南叫芸豆、蘇北叫四季梅、青海叫扁豆、廣西叫青刀豆。

還有些地方叫架豆、棚豆、棍豆、眉豆、白豆、龍爪豆、飯豆、花眉豆、龍骨豆,梅角豆、唐豆等等。豆類中大概數它別名最多,也最亂,加上它的品種多,簡直叫人莫知所從。有不少地方還叫它豆角,跟刀豆,豇豆、蘸豆相混淆,光聽名字更難辨別了。當今各地菜譜上凡是用它作的菜,對它的名稱大都從當地俗稱,外地參用時,往往不知是什麼豆類。建議今後編寫菜譜,各類原料倘用地方名稱,最好註上標準學名,以利於交流。

菜豆品種多,按生態分有矮生種和蔓生種,按食用分有英用種、籽用種和兩用種。白豆是屬於籽用種的,以吃豆粒為主。16世紀引進了英用種,這是以作蔬為主的。說到這裡,如果說十六世紀引進了英用種菜豆,就比較準確,如果引進了新的品種就不承認原有的,那麼以北京來說,1961年引進了“豐收1號”菜豆,1964年引進了“嫩英菜豆”、“矮生棍豆”,能不能說這以前我國沒有菜豆呢?當然,中國關於菜豆的記述我還要探尋,我相信中國也是菜豆的一個起源中心。

菜豆不容易入味,只是在生炒時才出現。用燜、煮等烹調法,還是能得味的。倘要生炒,最好先用開水將它焯,然後再炒,就無不進油鹽之弊了。用開水輝還有兩個好處,也有一個缺點。缺點是維生素C損失太多,好處之一是使它所含的有害物質(植物血凝素等)受熱處理後無害於人體,之二是可得到翠綠的色澤。鮮豔的綠色,對宴席菜餚特別重要,倘將菜豆燒成灰黃綠色,不但不能產生誘人食慾的鮮美之感,相反會令人倒胃口的。

除此之外,廚師們還有兩個保色、吊色法,一個是加鹼,一個是過油。加鹼會破壞維生素B等成分,不可取;過油不僅可以取得開水焯的效果,還能使菜豆顯現油亮的光采。家常很難用過油的方法,如果用煽炒的方法先將菜豆炒熟盛起,再炒或燒其它材料,再倒入菜豆匯合調味,也可以達到既油亮又翠綠的要求。

最後,在西餐中,菜豆是寵兒之一,雖然它傳入歐洲據說也是十六世紀。用菜豆作的菜式相當多,拌、炒、燒、繪、煎都有。用籽作菜也不少。我國產的大白芸豆,遠銷亞、歐、美、非的數十個國家和地區,而且一直供不應求。用這種豆子製成的鹽水豆罐頭,很受阿拉伯國家的歡迎。大白芸豆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達到22%,外國人常用它作糕點、豆餡、甜湯。說起作湯,西餐中的“菜豆湯”是人們所常吃的。西班牙的吉卜賽人,每年八月中的每個星期五都要吃菜豆湯(或者用埃及豆作)。俄國“菜豆湯”,和土豆湯同樣在人民的生活佔有重要位置。

TAG: 菜豆英用種引進四季豆油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