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

由 風口上小四輪 發表于 娛樂2021-06-01

“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

——袁隆平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先生於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1930年出生在北京,1953年,袁隆平大學畢業,分配志願書上,他寫了兩句話“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果然,他被分配到了湘西雪峰山下的安江農校

水稻是中國最主要的食物,對水稻產量改良做出貢獻的,當屬袁隆平。

袁老出生於新中國成立前,親眼目睹過路有餓殍的情景,袁老說:“我們國家人口多,耕地少,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單產。”這是袁老立志畢生從事農業的初心。

我們生活在富足的年代,可能不能理解什麼是“饑荒”,其實“饑荒”帶來的破壞,不亞於瘟疫和戰爭,曾經是人類歷史上一直間或發生的大事件。20世紀中葉之前,一場乾旱洪澇,一場蝗災,都會造成饑荒,在古埃及,極端的天氣現象帶來的影響,足以讓人口減少5%左右。“風調雨順”這種歷史長河中始終存在的祈禱,代表了人對自然對天命的敬畏,亦或者是對饑荒的恐懼。

央視曾經採訪袁老,他當時遺憾地說了一句“因為身體原因,再也不能下田了。”

這樣一位遺憾不能下田的老人,曾經有事務所按照他的雜交水稻技術獲得的經濟效益來評估他擁有的無形資產,結果評了1008。9億元人民幣。

“我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試驗田;如果不在試驗田,就一定在去試驗田的路上。”這句廣為流傳的話,是袁隆平真實的生活寫照。

袁老住宅旁邊有一塊試驗田,他每天還是要去田壟,去看稻子的長勢。

曾經,袁隆平在研究初期,每天早上吃了飯就下田,帶個水壺,兩個饅頭,中午不回來,一直田間工作到下午四點多。就是這樣的條件和飲食,袁隆平落下了腸胃病。當時,沒人要求他做這些,也沒人支援他做這些。

原湖南省科技研究所黨委書記陳明山曾經告訴記者“袁隆平最苦、最難是1970年以前,但他從來沒有消沉過,沒有抱怨過,即使再多苦難也難不倒,這樣的人我還沒發現第二個!”

袁老先生這一生,勤勤懇懇踏實質樸無華,專心自己的事業,醉心於自己的事業,這樣的科研工作者,難得。淡泊名利心懷大眾,執著追求心中所想,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楷模,是我們真正應該追捧和尊重的人。

我們不會忘記您,袁隆平。

TAG: 袁隆平袁老試驗田饑荒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