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上戲沉浸式戲劇工作坊:在演戲又不是“演戲”

由 NYLON_CHINA 發表于 娛樂2021-05-12

在今天,各行各業的普通人都有機會參與到真正的戲劇中,進入其中,從演繹一個角色開始,體驗一場心靈的鉅變。

沉浸式戲劇工作坊

,便在做著這樣的事。

上戲沉浸式戲劇工作坊:在演戲又不是“演戲”

上戲沉浸式戲劇工作坊:在演戲又不是“演戲”

日常將戲劇作為消遣已為常事,但你是否想過有一天自己也可以置身其中,成為一名演員,演繹一個角色,去釋放自己?不僅如此——你還將

重新

發現

自我

,甚至

連思想也被它深刻地改變

這樣的事,正在

上海戲劇學院的沉浸式戲劇工作坊

發生著。

“沉浸式戲劇工作坊(以下簡稱工作坊)

以戲劇的手段,讓體驗者在場景化的沉浸式體驗模式裡實現覺察自我、轉變思想、提升技能。

工作坊的發起者

、上海戲劇學院的教師

孫魚洋

告訴我們。

上戲沉浸式戲劇工作坊:在演戲又不是“演戲”

上戲沉浸式戲劇工作坊:在演戲又不是“演戲”

工作坊的發起者、上海戲劇學院的教師孫魚洋

在國內,這是全新的領域和探索形式。

工作坊“體驗者”,並不是戲劇學院的學生,而是傳統戲劇臺下的“觀眾”——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他們通常是以各種團體培訓的形式來參與工作坊。而戲劇學院的學生們,則是傳統戲劇臺上的“演員”——在工作坊裡他們是編劇、導演、專業演員和工作人員。

一次常規的工作坊課程,通常從簡單的戲劇練習開始,包括解放天性、動物模擬等形式,讓體驗者先“破冰”,再根據不同的課程主題,對體驗者進行角色的分配,上演對應的劇本。至於

劇本的走向,是體驗者和教師、專業演員共創出來的。

上戲沉浸式戲劇工作坊:在演戲又不是“演戲”

上戲沉浸式戲劇工作坊:在演戲又不是“演戲”

侯睿

戲劇在最開始就是一種教育手段

,我演一遍,你跟著學。”孫魚洋告訴我們,莎士比亞寫出數量可觀的王室故事,少不了從皇室教育中得到靈感,比如《哈姆雷特》,其實是假設了王室可能出現的悲劇,當最糟糕的情況發生時,你要怎麼辦?

將同樣的危機放置在現代,在一個企業中,你該如何應對危機?你要怎麼做才能解決問題?這是工作坊“企業劇場”上演的一場戲。除此之外,也有針對醫患關係、人際關係而制定的劇場。工作坊在做的,是

深度互動的戲劇方式

,讓體驗者身臨其境。更重要的是,

透過劇本共創,找到自己的解決方式

上戲沉浸式戲劇工作坊:在演戲又不是“演戲”

上戲沉浸式戲劇工作坊:在演戲又不是“演戲”

張志浩

反響是驚人的。

孫魚洋一直記得在一次《雷雨》劇本的演繹中,一位企業家告訴他“雷雨這個故事跟我們家裡發生的故事一模一樣”,企業家突然意識到自己和戲中角色有著一樣的缺點,“我後來

發現

自己和周樸園一樣,沒太顧及到妻子的感受,好像全是以命令式的口吻同她對話。”課程後,他和妻子打了通電話,結束通話之後,這位企業家哭了。

在婦聯舉辦的“淑媛女性班”中,參與到工作坊劇場的一位女性,讓作為助教的學生吳宗道印象深刻,“結束後她潸然淚下,她說,如果自己早一點上這堂課,也許生活就不是現在這樣了。”

上戲沉浸式戲劇工作坊:在演戲又不是“演戲”

在工作坊的劇場裡,成為角色的體驗者,表示著你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觀眾,大家和專業演員一起決定劇本的走向。而相應的,

這也考驗了專業演員——也就是學生們——強大的即興表演能力

在那場給吳宗道留下深刻印象的“淑媛女性班”劇場裡,現場有近100多位女性學員,吳宗道的工作是扮演她們的丈夫。“那天真的非常有意思,因為學員性格差別比較大,為了應對她們,我自己也一直在改變‘丈夫’的性格,有溫柔的、有懦弱的、有冷漠的、有脾氣暴躁的。

用盡了渾身解數來演繹她們心中理想和不理想的愛人,以此來解決她們在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

上戲沉浸式戲劇工作坊:在演戲又不是“演戲”

上戲沉浸式戲劇工作坊:在演戲又不是“演戲”

吳俊霆

不過,這樣的即興創作不是為了讓專業演員們提升演技而存在的,而是為了

引導體驗者探索自身的問題

,並得出解決方案,從而找到更好的行為方式。“我發現戲劇的力量原來並不侷限於娛樂,還可以在其他領域幫助到有需要的人,幫助他們儘可能的改變生活。

利用戲劇的方式,再創模擬情景,以上帝視角來直面問題,用各種方式來再現場景去即興應對。

”身為專業演員的學生顧藝嘉告訴我們。

“就像電影《蝴蝶效應》一樣,如果回到某一時刻,並且可以改變過去,你會怎麼做才能讓一切變得更好?”

上戲沉浸式戲劇工作坊:在演戲又不是“演戲”

上戲沉浸式戲劇工作坊:在演戲又不是“演戲”

陳偉

當然,參與到工作坊的學生,不止有專業演員這一個身份,他們還可能是編劇、導演、幕後人員,根據各自擅長的技能,負責不同的工作內容。有導演系的同學在這裡做導演;擅長文字的人,可以負責編劇以及前期的調研工作。

在一次劇場開始之前,工作坊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以一次企業劇場為例,劇場需要有技能引導師、戲劇引導師兩個主導老師。在課程開始前,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對企業進行深入調研,瞭解它們需要面對的具體困難的場景。

上戲沉浸式戲劇工作坊:在演戲又不是“演戲”

上戲沉浸式戲劇工作坊:在演戲又不是“演戲”

陳怡寧

“和社會團體的接觸,讓這些在校學生了解到一些學校很難看到的狀況

,算是超前體驗。”孫魚洋告訴我們,許多深度參與了工作坊劇場的學生,即使日後回到傳統的影視劇行業中,也能帶著這裡獨特的經驗,它可能是各行各業的真實生態,或是那些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家庭倫理,未來那些職場劇、醫療劇、家庭劇中若將出現現實一筆,可能就來源於這裡。

上戲沉浸式戲劇工作坊:在演戲又不是“演戲”

十多年前,在一次中美戲劇文化交流專案中,孫魚洋意外地發現美國演員截然不同的職業生態:他們並非職業演員,大部分打著兩份工,過著“第二人生”。“中國演員對於職業非常的從一性,當演員就一輩子都當演員了。但美國演員不是這樣,有的人其實是律師,有的人是老師,有的人在飯店打工,有的人做汽車修配…… 這些人同時在面試很多不同的角色,一旦拿到了角色,他就去拍戲。”

這些其他的工作裡,有一項特殊的工作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由孫惠柱教授介紹的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國家學院開設的沉浸式戲劇體驗課程

上戲沉浸式戲劇工作坊:在演戲又不是“演戲”

上戲沉浸式戲劇工作坊:在演戲又不是“演戲”

李孝謙

“機構建立了一個模擬城市,模擬城市裡沒有人在裡面真實生活,但所有的設施都一應俱全。以FBI經常會遇到的情況作為指令碼,讓專業演員進行表演,同時FBI和毒品管制局的探員們到這裡進行實戰模擬,“就像打真人版的CS一樣。”孫魚洋說,“把他們遇到的危機狀況,在這個場景裡全部演過一遍,但無論是匪徒也好,律師也好,受害者家屬也好,記者也好,還是其他什麼,統統都是模擬、是由專業演員扮演的,他們的績效度特別高。”

探員要在這裡經歷三個階段的訓練:一是情境評估,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二是反覆訓練,實現從認知到行為的快速轉變;三是到類似的情境中再次體驗,實現行為固化。

它是對神經科學、心理學和教育學在內的理論的應用,並以戲劇作為方法得以實現。

上戲沉浸式戲劇工作坊:在演戲又不是“演戲”

上戲沉浸式戲劇工作坊:在演戲又不是“演戲”

吳俊霆

“本質就是在沒有VR的情況下,讓大家進入VR全場景體驗模式,在這個過程當中進行學習觸動,然後自我反思和技能的訓練。”在日後的工作、訓練中學到的解決方法通常會變成下意識,其效果遠高於常規教學,孫魚洋告訴我們,這與大腦不同區域運作的分工有關。

除了訓練探員,這一套方法還運用於醫學訓練,用於處理危機情景、改善醫患關係等等。現在,

沉浸式戲劇工作坊讓它在中國的各個領域萌芽

上戲沉浸式戲劇工作坊:在演戲又不是“演戲”

上戲沉浸式戲劇工作坊:在演戲又不是“演戲”

李紫瑞

與此同時,對於戲劇學院的學生而言,

這樣全新的領域和探索形式還提供了新的就業生態和價值感

。傳統的戲劇行業通常要進行長年辛苦又枯燥的訓練,要耐得住寂寞,而自我又常常被否定,不被人看見。

工作坊則為表演創造了全新的意義。

而有時它帶來的收穫更為具體:幾乎所有接受採訪的學生都告訴我們,

參加工作坊讓他們更懂得如何去觀察他人、理解不同的人了

。戲劇中演繹的人,畢竟是經過藝術處理後的劇本,相比之下,

在真實的人群中交談與碰撞,總能讓人嚐出更多的滋味,豐富著各自的藝術人生。

上海戲劇學院 沉浸式戲劇工作坊

上海戲劇學院 2019級表演系

老師:孫魚洋

助教老師:吳宗道、顧藝嘉

學生:侯睿、張志浩、陳偉、李孝謙、吳俊霆、李紫瑞、吳俊霆、陳怡寧

編輯:E2

TAG: 工作坊戲劇演員孫魚洋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