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人類觀察所---巴甫洛夫定律

由 鍋仔9 發表于 情感2021-04-25

大家好,我是鍋仔9,今天帶大家來了解下巴甫洛夫定律。

巴甫洛夫定律,又叫條件反射定律。

前言

“巴甫洛夫很忙……”,這話不是別人說的,是巴甫洛夫對別人說的。

這是巴甫洛夫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說的,當時有人敲門,想進來看看他。

當生命的最後一刻,你猜他在屋子裡幹嘛?治療?寫遺囑?祈禱?或者是回憶一生?

都不是,他在記錄生命衰竭的感受。

在生命最後一刻,他不斷地向坐在身邊的助手口授生命衰變的感覺,他要為一生摯愛的科學事業留下更多的材料。

對於人們的關心、探望,他只好不近人情地加以拒絕:“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

巴甫洛夫在臨死前還在記錄自己的死亡感受,為科學獻身。

“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不是詩篇,但勝詩篇。

還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巴甫洛夫為心理學做出巨大貢獻,但是他本人卻不認為自己是心理學家。

巴甫洛夫十分反對當時的心理學,反對過分強調“心靈”、“意識”等看不見、摸不著的僅憑主觀臆斷推測而得的東西。

他甚至威脅說,如果有誰膽敢在他的實驗室裡使用心理學術語,他將毫不留情地開槍將他擊斃。

當然就是這樣一個人,提出心理學上重要的條件反射和提出兩個訊號系統學說。

伊萬·彼德羅維奇·巴甫洛夫

概述

首先我們來複習一下中學的知識: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

非條件反

非條件反射是外界刺激與有機體反應之間與生俱來的固定神經聯絡。非條件反射是不需要大腦記憶中樞參與的先天性反射,是生物在長時間的進化中形成的本能反射。

條件反射

再說條件反射。原來不能引起某一反應的刺激A,透過一個學習過程,也就是把這個刺激A與另一個能引起反應的刺激B同時給予,使他們彼此建立起聯絡,從而在條件刺激A和反應之間建立起的聯絡叫做條件反射。

在刺激A與刺激B之間建立聯結,從而使本來不能引起反應的刺激A可以引起反應,被稱為

經典條件作用

,也叫做經典條件反射理論。

非條件反射是條件反射的基礎。他們之間的關係在於,引起非條件反射的那個刺激和另外一個無關刺激產生了聯結。這種聯結的產生就是學習行為發生的本質之一。

實驗

解釋經典條件作用最著名的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下面我透過巴爺養狗的故事來解釋一下經典條件作用理論中的幾個術語。

話說巴甫洛夫一開始沒想研究經典條件作用,他只是在研究狗的唾液分泌現象。他給狗餵食,發現狗會分泌唾液(非條件反射);餵了幾次之後,他發現一個現象,當餵食的人進屋時,狗就開始分泌唾液(條件反射)。這個現象使他產生了興趣。於是巴爺玩心大發,隨即準備了一個鈴鐺,每次給狗餵食時,他就搖鈴鐺(試圖在刺激A鈴聲和刺激B食物之間建立聯結)。搖了幾次之後,他發現,當不給狗餵食時,只要狗聽到鈴鐺的聲音,就開始分泌唾液(條件反射已建立)。如果繼續搖鈴和食物同時給予,這叫做

強化

,即強化鈴聲和食物之間的刺激聯結。如果只搖鈴不餵食物,並重復多次,發現慢慢地狗分泌唾液越來越少,直到最後你搖鈴的時候它不分泌唾液了,這叫

消退

(有點像「狼來了」的故事)。如果消退之後你隔一段時間再去搖鈴(就好比隔一禮拜再喊一遍狼來了),狗又重新開始分泌唾液,這叫

自發恢復

食物引起狗分泌唾液,這是非條件反射,食物在這裡被稱作

無條件刺激

。鈴鐺引起狗分泌唾液,這是條件反射,鈴鐺在這裡被稱作

條件刺激

。條件刺激引起條件反應的關鍵在於,將條件刺激(鈴鐺)和非條件刺激(食物)進行反覆匹配,即,讓二者多次同時出現。

著名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約翰·華生曾做過一個奇葩的實驗。有一個名叫阿爾伯特的小嬰兒特別喜歡老鼠,有一天,他正在和老鼠玩,華生悄悄地走到嬰兒身後,重擊了一下手中的金屬棒,「bang」的一聲,小阿爾伯特被嚇得大哭起來(多麼邪惡的心理學家)。從此以後,小阿爾伯特開始懼怕老鼠。這裡,非條件刺激是巨響,非條件反應是嚇哭;條件刺激是老鼠,條件反應是恐懼。

小阿爾伯特的實驗說明了恐懼症的形成原因。再舉個生活中的例子。假設你很怕狗。你以為你怕的真是狗嗎?

某天有隻狗向你跑來,狗是一箇中性刺激,你並不怕它。但突然間它咬了你,咬傷所帶來的疼痛感和由此所帶來的痛苦與恐懼,就是非條件刺激和非條件反應。你開始對狗心生恐懼,這時狗的存在就變成了條件刺激。行為主義認為這是恐懼症的起因,那麼同樣是消除恐懼症的治療方法的理論基礎。

如何令條件刺激引起的條件反應消失呢?你只需要將條件刺激和非條件刺激區分開來。那麼怎樣才能區分它們呢?將你暴露在引起恐懼的情境下,比如將你和一條無害的狗關在一起,但同時讓你放鬆,引導你用更加積極的感覺替換經典條件作用造成的恐懼,從而讓你明白,並不是狗讓你恐懼,而是狗咬了人所帶來的疼痛感讓你恐懼。這種方法被稱為

系統脫敏療法

有人會質疑說,我沒被狗咬過,為什麼我也很害怕狗?直白一點回答,你肯定看到或聽說到過狗會咬人,所以建立了對狗的恐懼。然而這個問題比較有趣,容下討論。

學習律

儘管巴甫洛夫本人並沒有概括過他的學習律——這也是由於他極不願意別人把他看作是一位心理學家,但他條件作用原理本身就是一種心理學的學習理論,並對後來的各種學習理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有學者根據他的實驗,概括出以下幾個學習律:

習得律

巴甫洛夫條件作用的基本特徵,是透過條件刺激與無條件刺激的配對引起條件反射,在實驗中,條件刺激與無條件刺激可以有多重配對方法。

一種條件反射鞏固後,再用另一個新刺激與條件反射相結合,還可以形成第二級條件反射。同樣,還可以形成第三級條件反射。在人身上則可以建立多級的條件反射。

巴甫洛夫還系統研究了條件刺激之間的時間間隔對形成條件作用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無條件刺激在條件刺激出現之後的0。5秒時呈現,確立條件反射的效果最好。

消退律

消退是指條件刺激多次重複而不伴隨無條件刺激,條件反射將逐漸削弱直至消失的過程,條件反射建立以後,如果多次只給條件刺激而不用無條件刺激加以強化,加過是條件反射的反應強度將逐漸減弱,最後將完全不出現。

巴甫洛夫指出,消退抑制是大腦皮質產生主動的印製過程,而不是條件刺激和相應的反應之間的暫時聯絡已經消失或中斷。因為如果將已消退的條件反射放置一個時期不做實驗,它還可以自然恢復;消退產生的速度,一般是,條件反射愈鞏固,消退速度就愈慢;條件反射愈不鞏固,就愈容易消退。

泛化律

在條件反射開始建立時,除條件刺激本身外,那些與該刺激相似的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 條件刺激的效應。就一般而言,刺激與原來的條件刺激越相似,引發條件反射的可能性就越大。這種現象稱為反射泛華。

辨別律

當條件作用過程開始時,實驗動物需要辨別相關刺激與無關刺激。透過辨別學習,實驗動物有選擇地對某些刺激做出反應,而不對其他刺激作出反應,在條件作用中,辨別是與泛華相反的過程。

高階條件反射作用律

巴甫洛夫在實驗中發現,可以用其他各種刺激來替代原來的條件刺激,以喚起已確定的那種條件反射。換言之,原來的條件刺激可以再後來的嘗試中起無條件刺激的作用。

條件反射的意義

經典條件作用的意義何在?

傳統觀點認為,它不是一切的原因,它只是聯結而已。發生的事情不過是無條件刺激與條件刺激,鈴聲與食物,因為恰巧同時出現而聯絡在了一起。當無條件刺激與條件刺激同時出現,經典條件作用開始發力,二者引起的反應是相同的。

這已經不再是主流觀點了。主流觀點更為有趣,它認為條件刺激是一個準備的階段。經典條件作用使得你對預示著即將發生之事的線索變得敏感,這使得你能夠為即將發生的事件做好準備。作為訊號的條件刺激出現在需要你做準備的非條件刺激之前,從而可以使你更好地趨利避害。

可以用這個觀點解釋一下上面的例子。你雖然沒有被狗咬過,但是你「怕狗」這個反應表明你對可能發生的事件(被狗咬,很疼)有了準備,這樣,就有可能使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被狗咬的風險,比如見了惡狗你就會繞著走或及時做好防備措施。

同樣,巴甫洛夫的狗聽到鈴鐺就開始分泌唾液,說明它把鈴聲作為了「食物馬上來了」的一種訊號,狗開始對鈴聲這個訊號敏感:飯馬上就來了,分泌唾液做好準備吧。

經典條件作用隨處可見。想象一個正在挨父親打的孩子,他的父親舉起手臂,他就會閃躲。在這個例子中,他知道舉起的手臂是他即將捱打的訊號,閃躲是對捱打所做的準備。一般認為,在經典條件作用中,條件反應是對無條件刺激的一種準備。

電影《發條橙》是一部驚悚片,基調陰鬱且色情暴力,被列入了禁片的範疇。這部片子中有一個片段就講述了利用經典條件作用對暴力傾向嚴重的主人公進行心理治療的情景。醫生給他用一種藥,使他變得難受、噁心,同時強制他睜開雙眼面對暴力鏡頭。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當他在現實中再遇到暴力行為時,便會引起噁心和休克,更別談自己施暴了。這種心理懲處手段要比直傷高階很多,也是比較反人道的。

上一篇:

人類觀察所——-霍桑效應

下一篇:

人類觀察所——-無限猴子定理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鍋仔9

每日更新,關注小編不迷路。

本文由鍋仔9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TAG: 條件反射條件刺激巴甫洛夫刺激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