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為什麼不建議帶孩子去看《你好,李煥英》

由 y春風得意 發表于 情感2021-04-23

01

抗拒《你好,李煥英》

今年若是沒有看賈玲導演的《你好,李煥英》,似乎都拿不到一張加入某些社交話題的討論門票。截止今日,該片已突破50億票房,超越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坐上了中國影史票房亞軍的位置,進入全球電影票房榜前100名。

微博的熱搜話題,朋友圈的觀後好評,即使沒有看也略知一二。簡言之概括為:一部獻給母親的催淚片子。其實一直抗拒去看《你好,李煥英》,越刷屏越抗拒。因為無論是教科書上說的“母愛如海、父愛如山”,還是身邊真實的“各種奔波與隱忍”,

母愛的偉大,親情的偉大,從記事起就存在就一直被歌頌,現實給與我的已經足夠深沉,不想去電影院找哭。

同時隨著年齡與閱歷的增長,不同觀念的衝擊,內心逐漸對“父母為子女毫無條件地付出、心甘情願承受生活的苦難”的類似歌頌產生了懷疑:

是不是一代又一代人,被所謂的“奉獻”裹挾前進?為什麼孩子成了父母做任何決定的首要考慮前提?

這些真的是遵從心中所想嗎?

02

別人在笑,我已經哭了

非常遺憾,在一場大雨過後,也許是心情還不錯,也許是出於對這部票房口碑雙豐收的春節檔大黑馬的好奇,我還是走進了電影院。朋友圈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條寫著:影院找哭來了,真的是一群小朋友牽著一群哭鼻子的大人離開了影院……果真如此,一看幾乎都是拖家帶口的,老老少少全都來了。

《你好,李煥英》具備濃厚的喜劇底色,從很多臺詞的設計和細節的設計都可以看得出來,這一點不用多說,也正和宣傳文案交相輝映:笑順父母。片子一開場就是賈曉玲考上了好大學,父母宴請賓客風光無限驕傲自豪,到後來穿越回1981年,買彩電、打排球、助攻沈光林等,影院都是時不時爆發出陣陣笑聲。

大多數人的哭點應該是在最後2001年的李煥英也穿越回到了1981年,看到了女兒努力為她做的、讓她開心的一件又一件的事。試圖以不帶感情的、平靜的旁觀者身份,剋制自己不掉一滴眼淚來開始和結束這場觀看。但深知太難辦到了,因為在這種親情題材面前,在人的生理反應面前,一切抗爭都那麼不堪一擊。但不料還沒到哭點,在其他人默不作聲和捧腹大笑時,我眼角已有些溼潤。

03

心疼每一個被PUA的你

一聽到“爭氣”、“省心”、“不能輸”這些詞語,心口湧現出一絲酸楚。心疼,心疼賈曉玲偽造錄取通知書只為了給媽媽“爭氣”;心疼,心疼和未來可能月薪8萬的王琴留美女兒的攀比;心疼為了成為廠裡第一個買電視的人、為了打贏排球所做出的一切努力等等。不蒸饅頭爭口氣,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李煥英希望女兒一生“身體健康,平安快樂成長就行了”,不用質疑,每一個正常的父母也都是這樣希望的,所以可以戳中很多人的淚腺。

可是現實生活中真的只是這樣簡單的期待嗎?我想不是的,不然影片中的“爭氣”、“省心”、“不能輸”也不會頻繁出現。大家不要忘了還有一句老話,叫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所以很心疼,心疼在一個人的成長中,旁人(包括父母、老師)總是無意有意地或有形無形對其進行人生選擇的PUA。

作為獨立的個體,人不應該活在別人期望的所謂世俗成功裡,應該活出自己。

為什麼不建議帶孩子去看《你好,李煥英》

身邊很多年輕人都很迷茫和焦慮,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因為不知道自己該去追求什麼,做什麼。為什麼會不知道?因為絕大多數人從小就被告知要“爭氣”。

私以為當前橫亙在年輕人面前最主要的最深刻的矛盾是:自我意識的覺醒和根深蒂固的PUA思想。

為什麼不建議帶孩子去看《你好,李煥英》

04

來人間一趟,取悅自己

影片快結束時候有個場景,李煥英送女兒搭車去學校,自己上了一輛回家的車,等女兒上的車開走了,她突然下車在風雪中走路回家。這一幕挺讓人動容的。不知道我理解得有沒有錯,這是為了省車費錢?哪怕不是,現實生活中父母省吃儉用為子女的案例還少嗎?

為什麼不建議帶孩子去看《你好,李煥英》

為什麼不建議你帶孩子去看《你好,李煥英》?

若是孩子過小,沒辦法產生共情,大人哭花了眼,小孩歡天喜地甚至覺得有點無聊,浪費一張電影票;會在孩子心裡無形植入“我需要考大學我需要有一份高薪工作”才可以讓父母開心的種子,可能還讓孩子自我懷疑我夠優秀了嗎?有沒有讓爸媽省心為他們爭氣,給孩子帶來壓力;會產生所有的父母都像“李煥英”這般的誤解,如若有一天發現自己產生和“李煥英”不一樣的想法,就認為自己不合格。

不希望你的孩子成為下一個“為了讓你開心而偽造錄取通知書”的賈曉玲。

影片結束後,有那麼一句話:打我有記憶起,媽媽就是個中年婦女的樣子。這句話肯定引起很多人的共鳴。不知道小孩子的世界是怎麼樣的,但是衷心希望未來的孩子引起共鳴的會是這樣一句話:

打有記憶起,感覺媽媽就和照片裡以前25歲的她差不多,歲月沒有在她身上留下過多的痕跡。

為什麼不建議帶孩子去看《你好,李煥英》

《你好,李煥英》從頭到尾都透露著真誠,這也是影片取得佳績的根本原因。除了愛情很難遇到真正的雙向奔赴,親情是最容易實現的雙向奔赴的人類情感,同時也是最容易對人產生禁錮的。這是一種高階的精神PUA,快樂和痛苦兼具,社會越來越內卷其實就是我們都被PUA了。

為什麼不建議帶孩子去看《你好,李煥英》

希望有越來越多父母可以意識到你首先是自己,再是別人的爸媽;你們的孩子首先是他們自己,才是你們的兒女。我不否認愛的力量,但是仍然期待越來越多人覺醒並認同:

你做你的選擇,不必管我。我當然會有期望但那只是我的,你不需要以此轉移你的意志。

TAG: 李煥英父母心疼PUA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