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婚姻裡最讓人痛心的,不是無愛,也不是無性,而是這句話

由 賴丸子 發表于 情感2021-06-26

在很多婚姻諮詢個案裡,每次在聆聽女性同胞傾訴情感問題的時候,總是免不了聽到類似的話語:

我放棄自己那麼多,為他付出那麼多,照顧家庭、孩子盡心盡力,為什麼他還是要傷害我?

不得不說,

“付出感”

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補償心理,但不代表這就是百分百正確的。

超載的付出,對接受者來說,其實是一種人格和精神上的控制。

在婚姻裡,經常聽到女人對男人說:“我為了你,放棄了多少自己想做的事,你對得起我嗎?”

付出感是一種超級可怕的東西,因為它暗含一個邏輯:

我付出了,就應該得到同等回報。

如果沒有的話,那麼我的心理就會極度不平衡,想要從你身上榨取價值來補償我對你的付出。

比如,

我辛苦做了一桌飯菜,你要把它吃完;

我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你下班早點回家陪我;

我為你放棄了我的工作,你要為我爭氣,升職加薪;

你付出了體力勞動,卻要別人為你的精神價值負責。

老公沒有心花怒放地吃飯,你就覺得他在挑剔、嫌棄你做的飯,這個做飯的付出價值沒有得以體現,自己內心有股挫敗感;

老公加班或者應酬,沒有及時早點回家,你就懷疑他在外面鬼混,進而對他各種查探和盤問;

老公沒有升職加薪,你就抱怨他沒努力、不爭氣;進而開始哀嚎自己不應該放棄自己的工作。

女人在此期間,暴露出的

的情緒價值,都是想要從伴侶身上獲取。

因此,付出感越強的人,她的攻擊性就越強。

中心思想歸根結底就是:

“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所以你一定要聽我話,為我改變,成為我心中的理想伴侶。”

如果你結婚的目的是為了找到

“心靈伴侶”

——一個無條件支援你的人,不會試圖改變你,而是幫助你達成生活目標;那麼,婚姻的現實就會讓你感到茫然無措。

夫妻因為害怕接受愛,往往形成兩極——一方積極追求,另一方退避三舍。

看起來好像是冷漠的那方害怕讓愛進來,事實上雙方都希望操控對方,接受自己給予愛的方式。

積極付出的一方用要求、引誘、追求來達成控制,冷漠的一方,則用扣壓情感來取得控制;

如果他妥協在你的付出裡面,那麼他就備受你的操控了。

你付出一分,他就聽話一分,或者改變一分,遲早他會變成你心中一個可以隨意改造的木偶。

這樣子的親密關係,其實是將所愛之人視為

“他物”

,某一個

“在那裡”

的人,一個被需求,以及被反應和被設計的物件。

我們要知道:

你可以完全控制的人,只有你自己

人類關係中最具毀滅性的的元素,就是以愛之名,替別人戴上“壞”或“錯”的帽子,然後批評、拒絕、處罰他們。

婚內的女人常說

“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我為這個家付出那麼多”

這句話的另一面是

“你得為我的人生負責,你得為我們的感情負責”

這樣在親密關係裡一味地付出的人,往往就會有一種

自我的清白感

總感覺自己很無辜,是清白的,是受害者;然後,理直氣壯地要求別人為自己的命運負責。

但是,清白感總是和負罪感聯絡在一起的,一個和諧的人,是既有清白感同時也有負罪感。

假若你沒有一點負罪感,只有清白感,

其實是你把負罪感強加給其他人了,

而那個被強加者一般都是你最親密的人。

付出者享受的邏輯:既然我是付出的一方,那麼我們的關係無論出現什麼問題都是你的錯。

婚外情發生後,如果伴侶一方固執保持自己的清白感,得理不饒人,那麼就會很難調節成功。

往往是那些能夠懂得自省,反觀自我問題的女人,在婚姻危機面前,能夠將危險轉變為機會。

如果用付出和愛之名,撇清自身問題,毫無負罪感,即使進入另一段婚姻,也會重栽跟頭。

付出感

記住,在所有親密關係裡,

“付出感”

都是頭號殺手。

婚姻中付出與索取是相互的,無論是妻子還是丈夫,都要儘量避免做所謂的“奴僕”妻子或丈夫,互愛互助、互相照顧、互相關心才能攜手到老。

那些“侍奉”式婚姻,註定是短命的婚姻。

長相廝守,甜蜜到老的婚姻秘籍是:

彼此滿足需要,但又不被需要限制

就像猶太哲學家馬丁·布伯所說那樣:

關係有兩種:

一種是我和你,一種是我與它

當我將你視為,這一關係就是

我與它

,而是帶著我的全部存在,與你的全部存在相遇時,這一刻的關係就是

我與你

當然,我們可能無法進入到“毫無期待與目的”的層次裡;

畢竟,我們的婚姻是為愛而結合,樸素地想要對方的愛,也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光說“我愛你”是不夠的,或者按照你習慣的方式給予愛,也是不夠的。

那麼,如何做到“我與你”的真正的親密關係呢?

如果你想給別人一百塊錢,有不同的方法,你可以給現金、給支票、給金子、或者其他東西。

同樣,你的付出,你的愛,也可以用各種方式去表達,而不是形成一道固定的程式去踐行。

你可以學著用配偶最需要的方式去付出愛,就是對方認為最有情感價值、最受感動的方式。

學會用配偶最主要的愛的語言,

並且透過對方的頻道,傳送愛的訊號,而非透過你自己的頻道,

去一味地灌輸和餵養對方。

只有這樣,才能把婚姻當中愛的偉大力量,帶入配偶的生活,重塑人生,醫治傷痛。

如果我們的配偶也受我們影響,學會使用我們的愛語,那麼我們對愛的需求,就能得到持續性地滿足。

但是,如果對方不說我們的愛語,我們情感的水箱就會慢慢排幹,就會覺得對方不愛我們,備受傷害。

婚姻裡最讓人痛心的,不是無愛,也不是無性,而是這句話

情感賬戶

美國心理學家威拉德·哈利,曾經提出一個非常契合親密關係的情感名詞——

“情感賬戶”: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賬戶,每一次你讓對方開心,

讓對方感受到被愛、被尊重,就是在對方的賬戶裡存款

反之,

每次你讓對方哭泣、受挫折、受痛苦,就是在對方的賬戶裡提款

存款豐厚的時候,它是度過危機的緩衝帶,很多小問題就可被原諒,大危機也可以化小解決;

但是如果情感銀行裡已經赤字連篇、債臺高築,那麼再來任何一點小事,都可以變成大事。

因此,讓情感帳戶處於一個充盈的狀態,是我們維持穩定關係和深化感情的關鍵點。

婚姻裡最讓人痛心的,不是無愛,也不是無性,而是這句話

那麼,我們如何往“情感帳戶”中存款呢?

堅持的原則就是:

存款要“投其所好”,而不是“給己所要”。

要不然你存了100塊,對方卻只收到1塊。

比如,你辛苦煲了一鍋鴨湯,但是對方喜歡喝的是雞湯,那麼對方獲取的體驗感,就對等不上你的付出感。

那些沒有看見對方真實需求的付出,即使你付出了一百分愛,對方收到的卻只有一分愛。

因此,我們愛別人,就用別人愛的語言。

這樣子才能存一進百,而不是存百進一。

存一進百的兩個方法:

按照對方愛的語言去存款;

看到對方有需要的時候去存款。

婚姻裡最讓人痛心的,不是無愛,也不是無性,而是這句話

當需求明確的時候,人往往更容易被滿足。

那種幸福的滿足感就是,我想吃一個蘋果,你並沒有硬塞給我一個梨,而是遞給我一個大大紅紅的蘋果。

當一個人心中有愛的時候,不會覺得自己是在為對方犧牲和付出,因為這是自己真心想要的生命體驗。

這種不附帶任何條件,沒有任何牽絆的愛與付出,可以給你安全感與自信心,鼓勵個人肯定自我,追求成長。

但是,如果你體驗不到愛的流動,那麼你為這個關係做再多的事情,都是在損耗自己的能量。

一段好的親密關係,應該是滋養型的,而不是消耗型的;

給予我們滋養自己的能量,而不是不斷消耗我們的養料。

婚姻裡最讓人痛心的,不是無愛,也不是無性,而是這句話

很多人被美麗的愛情故事吸引,但是我們要知道愛情故事都是美化的;

現實生活中,都有一百次想掐死對方的衝動,只不過有些人善於化解矛盾,所以能夠攜手走到最後。

我們要知道,每一段感情、婚姻,經過了你儂我儂的熱戀期,都會揭開神秘面紗,將各自缺點展示出來。

兩人因為各自在不同成長背景下形成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也無法短時間改變,甚至一生都不可改變的。

因此,

既然選擇了在一起,就要學會求同存異,

“投其所好”

地去付出,方得有愛貫穿始終。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賴丸子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聯絡刪除)

TAG: 付出對方婚姻情感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