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孔子周遊列國大受歡迎,但為何唯獨不去秦國有貓膩!

由 只是一瞬間的美 發表于 汽車2021-04-25

孔子周遊列國大受歡迎,但為何唯獨不去秦國?

根據史料當時真實的情況是,根本不存在秦國“不讓”孔子入境的問題,而是楚國不讓孔子入秦!明白點說,是楚國害怕孔子入秦,而釆用陰損、欺騙的手段,嚇阻了孔子一夥不敢、不能入秦!當時的具體情況如下:

春秋末年,孔子周遊列國,到處碰壁,後來帶著學生來到了楚國。由於令尹子西的反對,孔子沒有得到重用,就打算到秦國去。楚怕秦國重用賢人孔子,便釆用“佯送暗阻”的方法,在秦國邊界的屬國白羽(當今河南一帶),阻止孔子去秦。

一天黃昏,當急於入秦的孔子一行,風塵僕僕地趕到白羽城東郭外關隘時,卻見關門緊閉。關上士兵佯罵道:“你們這夥冒充孔丘的強盜,連日來攻城罵戰,今日又來公開欺詐 !”孔子正要上前解釋,只聽城上高喊:“那夥人馬又來了”。孔子往東一看,岡巒之間,果然來了一隊人馬要攻城。這時,城內也衝出一隊人馬,在城外混戰。孔子見勢不妙,調轉車頭向東逃奔。

孔子一行有驚無險,去秦不能,歸楚不得,只好朝家鄉魯國方向歸去。韓愈貶官潮州經過此地時寫作的《石鼓歌》中有句詩道:“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這句詩的意思,就是惋惜孔子入秦不該半途而廢!後人為了懷念孔子在此地的遭遇,就把這一帶叫回車。

有一個問題就需要我們相想為什麼孔夫子沒去秦國,秦國最後還統一了六國?

秦國之所以能夠統一六國,至少有以下4個因素起作用:

一是商鞅變法。經濟方面,廢除井田制,實行土地私有制;統一度量衡;重農抑商,獎勵耕織,使秦國經濟極大地發展;政治方面,廢除世卿士祿,推行郡縣制;獎勵軍功,增加軍事實力;改革戶籍制,增強綜合實力;文化方面,堅持法家路線,秦國範圍內統一文學和思想。總之,商鞅變法之後,秦國迎來了輝煌:經濟發展,國家富裕,軍力強大,為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重用人才。秦王嬴政求賢若渴,天下英才紛紛入秦。韓非、李斯等人,成為秦國的重要謀士,白起、蒙恬、王翦,成為統一六國的強悍大將帥才,還有其他方方面面的人才,都為統一六國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三,正確的外交策略。在外交上秦國採取遠攻近交、合縱連橫等有效措施和策略,靈活機動,分化瓦解,各個擊破。使六國防不勝防、鬥志瓦解,最終全成為秦國刀下菜。

第四,順應歷史趨勢。當時戰國時期的七個國家,渴望統一、期盼和平,是各國民眾的共同要求和強烈願望。農民是統一最熱誠的支持者,因為封建割據以及紛爭混戰,給農民帶來了難以忍受的痛苦和負擔。工商業者也渴望統一,以打破限制工商業發展的各國關卡。地主階級更要求統一,他們希望建立一個統一、強大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以保證自身的利益。所以秦國對六國的統一,是順應了人心之所向、大勢之所趨、社會之潮流、歷史之必然。

而最終擔當起這個歷史大任的人物,便是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嬴政!而其餘的六個國家,雖然也都有統一天下的願望,但他們卻沒有一個國家完全具備以上條件,因而統一大業的重任,必然由具備條件的秦國來肩負!

TAG: 秦國孔子統一入秦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