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宋朝大多數異姓王都是死後追封,只有5位生前獲得

由 春楓娛樂 發表于 汽車2021-07-25

960年,趙匡胤發起“陳橋兵變”,建立了北宋王朝。與此同時,趙匡胤廢黜了後周皇帝柴宗訓,將他封為鄭王。

柴宗訓便成為宋朝第一個受封的異姓王。

1253年,離南宋滅亡還有26年,朝廷將會稽郡王楊次山的兩個兒子楊谷、楊石分別封為新安郡王、永寧郡王。

楊谷、楊石便成為宋朝最後受封的異姓王。

在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對於冊封異姓王都比較慎重。以清朝為代表,近300年時間裡,僅僅在開國之初冊封了5位異姓王。哪怕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立下了汗馬功勞,甚至有再造社稷之功,也沒有被封為王。明朝更過分,一個異姓王都沒有冊封,倒是在明朝滅亡之後的南明朝廷,曾經封了十幾個異姓王,只是這些異姓王絕大多數不被正史承認。

相比之下,宋朝在封王方面就寬鬆多了。據統計,從柴宗訓到楊谷、楊石,宋朝一共冊封了45個異姓王。平均算下來,差不多沒過7年時間就要封一個異姓王,頻率相當高。只不過,這45個異姓王中,大部分都是死後追封。

開國名將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曹彬、慕容延釗、李繼勳、王景等人,都是在死後追封為王。我們所熟知的南宋“中興四將”的三位,即岳飛、韓世忠、劉光世,都是享受了這樣的“待遇”。

有意思的是王安石的封王經歷。

王安石病逝於1086年,當時他的爵位是荊國公。主掌朝政大權的高太后不喜歡王安石,沒有將他追封為王。1113年,宋徽宗在位期間,蔡京作為宰相掌握了大權,推行新法。在蔡京的主導下,將王安石追封為舒王。不料,到了1126年,蔡京失勢,被貶謫出京,死於潭州,王安石被宋欽宗追奪了舒王爵位。

由此可見,宋朝的異姓王,大多數是為死人準備的。

除了死後追封,宋朝還將有限的異姓王送給了外戚。

文章開頭提到的會稽郡王楊次山和他的兩個兒子楊谷、楊石,都是在世時被封為異姓王。根據史書記載,他們並沒有為國家作出多麼大的貢獻,封王僅僅是因為他們的身份特殊:楊次山是宋寧宗皇后楊桂枝的親哥哥,楊谷、楊石是她的親侄子。

此外,宋高宗趙構非常寵愛皇后吳氏,愛屋及烏之下,將她的弟弟吳益、吳蓋分別封為太寧郡王、新興郡王。吳皇后的父親吳近則被追封為吳王。

另外,北宋開國之初,曾經進行了統一之戰,滅掉了周邊幾個小國家。這些小國家被滅後,他們的國君沒有被殺掉,被廢除了皇帝稱號,降格為公爵(侯爵),死後被追贈為異姓王。

後蜀末代皇帝孟昶被封為秦國公,死後追封為楚王。南唐末代皇帝李煜被封為違命侯,死後被追封為吳王。北漢末代皇帝劉繼元先後被封為彭城郡公、彭城公,死後被追封為彭城郡王。

唯一的例外可能是吳越末代國君錢俶。錢俶曾經出兵幫助北宋滅掉南唐,後來又在形勢所迫之下將國土獻給北宋,讓北宋不出動一兵一卒就獲得了吳越之地。趙匡胤也對錢俶進行了優待,先後將他封為淮海國王、漢南國王、南陽國王、許王、鄧王。

盤點一下,出去死後追封、外戚、亡國之君3種情況,宋朝真正依靠功勞獲得異姓王封爵的文臣武將並不多,總共只有5位,分別是魏王符彥卿、太原郡王王景、廣陽郡王童貫、同安郡王楊存中、清河郡王張俊。

在這5人中,符彥卿是在後周時期就被封為魏王,北宋取代後周後,對他的王爵封號予以預設,所以視為北宋的異姓王。

王景一生曾經先後效力過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6個王朝,是名副其實的“六朝元老”,在北宋初年被封為太原郡王。

童貫就是我們熟悉的那位名列“六賊”之一的太監,在北宋、金國聯合攻打遼國時,童貫耗費百萬貫,贖回了燕京等,圓了北宋奪回燕雲十六州的夢想,被宋徽宗封為廣陽郡王。

宋朝大多數異姓王都是死後追封,只有5位生前獲得

楊存中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將,曾經在柘皋之戰時以長斧士破掉金軍的主力兩翼騎兵“柺子馬”,於1161年被封為同安郡王。

張俊與岳飛、韓世忠、劉光世並稱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劉光世都是在死後被追封為王,只有張俊在生前就被封為清河郡王。

TAG: 異姓追封封為郡王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