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唐憲宗為什麼被殺?

由 史文樂見 發表于 歷史2021-12-13

唐憲宗是怎麼死的?從表面上看,這只是一次意外,實際上這是一次精心策劃的謀殺,更是當時各種矛盾集中爆發的結果。

因為類似的原因,唐憲宗作為一個強勢的皇帝,突然被人謀殺了,兇手竟然好像沒事人一樣,一直都是舞照跳馬照跑。

殺死唐憲宗的人是一個名叫陳弘志的太監,在唐憲宗死後十五年,他才被唐憲宗的孫子殺死,而且也沒有公開他的罪行。

其他同謀的人,受到追究的時間就更晚了,關鍵是,都也沒有公佈他們相關的罪行。

憲宗之弒,歷三世而賊猶在。至於文宗,不能明弘志等罪惡,以正國之典刑,僅能殺之而已,是可嘆也。

大家要明白一點,殺人容易善後難。

貼身太監想殺皇帝,如果不計後果,那是沒有什麼難度。可問題是:殺了皇帝之後居然還不受追究,後來始終逍遙法外,這個實在是太難了,陳弘志等人為何能實現這一點呢?因為在當時,想要唐憲宗去死的人顯然太多了。

第一,宦官集團內部達成了共識。否則,一個宦官敢殺皇帝,與他有競爭關係的宦官,就會打著為皇帝復仇的旗號,把他打得萬劫不復。

後來,劉克明殺了唐敬宗,僅僅因為宦官內部無法達成共識,馬上就讓其它宦官抓起來殺了。因為你連皇帝也敢殺,你真是不想活了。

帝方酣,入室埂衣,殿上燭忽滅,劉克明等同謀害帝,即時殂於室內,時年十八……寶曆二年十二月,敬宗崩,劉克明等矯詔以絳王悟句當軍國事。壬寅,內樞密使王守澄、楊承和,神策護軍中尉魏從簡、梁守謙奉江王而立之,率神策六軍、飛龍兵誅克明,殺絳王。

第二、朝臣集團並對此無動於衷,更主要的是,藩鎮大佬對此表示認同。否則,藩鎮大佬打著為皇帝報仇的旗號,朝臣集團互相呼應,宦官再牛X,恐怕也會嚇跪的,所以仇士良後來牛到了天上,也會嚇得只能主動申請病退。

時士良等恣橫,朝臣日憂破家。及從諫表至,士良等憚之。由是鄭覃、李石粗能秉政,天子倚之亦差以自強……上雖外尊寵仇士良,內實忌惡之。士良頗覺之,遂以老病求散秩。詔以左衛上將軍兼內侍監、知省事。

唐憲宗處於必死的位置上,主要是因為三種力量的推動。

第一股力量,也是最強大的力量,自然是反戰的力量。

站在看歷史書的角度,誰也會喜歡唐憲宗這種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處於現實角度,這個實在比較難說。

面對大唐帝國的藩鎮問題,我們看這段歷史時,自然希望皇帝不計代價的解決它。為此哪怕死幾百萬人,為此哪怕讓天下處於一片動盪之中,也是應該的。

問題是,真的處於那個時代,人們恐怕會覺得,皇帝承認一下軍區自治能死啊?

在中央政府的宣傳中,藩鎮軍民過著非人的生活,但是藩鎮人民的生活真是這樣的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在藩鎮的宣傳中,中央政府把手伸進軍區的結果,就是邪惡的太監會大量空降、各種吃人不吐骨頭的貪官汙吏會大批空降,事實上,中央政府把手伸進藩鎮後,常常就是因為太監、文官受到當地人排斥,而無法維持當地的權力。

為了消除藩鎮,打了多少年仗,一直無法消除;為什麼大家就不能坐下來,用談判的方式解決爭端嗎?總而言之,只要大家都承認一個唐帝國,大家都承認唐帝國的統一,有什麼不能談的?

藩鎮割據自然不好,問題是,藩鎮割據影響帝國邊防安全了嗎?沒有啊。事實上,河北藩鎮那樣強大,契丹人威脅過大唐嗎?沒有啊!

藩鎮割據自然不好,問題是,如果大唐政府適當承認藩鎮割據,影響大唐的統一穩定了嗎?沒有啊。事實上,大唐從普遍意義上放棄削藩的努力後,大唐一直保持著基本的統一穩定啊!

既然如此,一些人扯著高大上的旗號,一心要把削藩的戰爭進行到底,又是所謂何事呢?

至於高呼,寧願大唐遍地墳,也要打服河朔三鎮;寧願沒有褲子穿,也要支援國家把河朔打服。這不是扯淡嗎?

總而言之,大家都是唐帝國的臣了,大家都承認一個唐帝國,有什麼不能談判的。

我這樣寫文章,難免會有人說,這是我拿現代人的思想寫古代歷史。問題是,類似的聲音,在當時只是被壓制在主流思想之後,但是它永遠會影響帝國的決策。

事實上,唐憲宗死後,大唐政策向右轉,就是因為長年戰爭,讓帝國的負擔太重,所以普遍都是反戰的聲音。

初,上在東宮,聞天下厭苦憲宗用兵,故即位,務優假將卒以求姑息。

在這種背景下,唐憲宗突然死了,真會有多少人一心想為他討個說法嗎?估計不會太多。因為這樣雄才大略的皇帝突然死了,人們恐怕只會感到一種輕鬆。

自憲宗征伐四方,國用已虛,上即位,賞賜左右及宿衛諸軍無節,及幽、鎮用兵久無功,府藏空竭,勢不能支。

第二股力量,是反對昏君的力量。

唐憲宗是昏君嗎?這個比較難說。按大道理說,他就是昏君啊。

因為重用宦官,重用到唐憲宗那種境界,能不是昏君嗎?第一、他一度想讓宦官當大軍統帥;第二、他就是讓宦官殺死了,關鍵是還沒有敢追究宦官的罪責。一個皇帝能重用宦官到了唐憲宗這種境界,翻開歷史書也是獨一份的。

關鍵是,唐憲宗還有一種愛好,那就是追求長生不老。

在追求長生不老方面,唐憲宗也是空前絕後的。因為受術士的矇騙,唐憲宗一度為了方便術士尋找長生不老藥,就讓術士當一個州的刺史。面對唐憲宗這種玩法,人們都驚呆了。

翻開歷史書,追求長生不老的皇帝,哪個不是成為歷史的笑柄?你怕死,所以不惜步他們後塵,這個我們也能理解,因為秦皇漢武唐太宗都一心追求長生不老藥,唐太宗還是因此死的。但是翻開歷史書,有哪個追求長生不老藥的皇帝,會為了方便術士尋找長生不老藥,就讓他當地方高階行政高官呢?

唐憲宗的回答很簡單,為了君王能有機會長生不老,犧牲一個州才是多大點的事啊?身為臣民,怎麼連這麼點覺悟都沒有?

柳泌言於上曰:“天台山神仙所聚,多靈草,臣雖知之,力不能致,誠得為彼長吏,庶幾可求。”上信之。丁亥,以泌權知台州刺史,仍賜服金紫。諫官急論奏,以為:“人主喜方士,未有使之臨民賦政者。”上曰:“煩一州之力而能為人主致長生,臣子亦何愛焉!”由是群臣莫敢言。

因為類似的原因,所以唐憲宗死後,官方公開的死因,就是唐憲宗吃長生不老藥吃死了。

時人皆言內常侍陳弘志弒逆,其黨類諱之,不敢討賊,但云藥發,外人莫能明也。

第三股力量,是圍繞奪儲的力量。

唐憲宗時代,一直有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那就是唐憲宗的大老婆是郭子儀的孫女,因為郭家勢力太大,所以唐憲宗一直沒有讓她讓當皇后。當然了,唐憲宗也沒敢讓別的女人當皇后,而是讓郭子儀的外孫女以貴妃的身份,穩坐後宮頭把交椅。

因為類似的原因,郭家的外孫,無論從哪個角度也是皇位繼承人,但是郭家的外孫,這種繼承權一直不穩定。因為唐憲宗一直有意無意的表示看好另一個兒子。而且唐憲宗的頭號親信宦官,更是旗幟鮮明的支援這個兒子當太子。

時吐突承璀恩寵特異,惠昭太子薨,議立儲副,承璀獨排群議,屬澧王,欲以威權自樹,賴憲宗明斷不惑。

在這種背景下,唐憲宗突然死了,郭子儀一系會追究唐憲宗之死嗎?支援郭子儀外孫女的力量,會追究唐憲宗之死嗎?估計是不會的。

事實上,唐憲宗被人謀殺後,兇手就把唐憲宗寵愛的那個兒子,以及支援他的大太監都殺了。

中尉梁守謙與諸宦官馬進潭、劉承偕、韋元素、王守澄等共立太子,殺吐突承璀及澧王惲,

你說,謀殺唐憲宗的幕後主使人是郭家大小姐和郭家外孫嗎?這個比較難說。

問題是,唐憲宗死後,郭家大小姐成了太后,郭家外孫成了皇帝,但是涉嫌謀殺唐憲宗的兇手一直舞照跳馬照跑,而且越混越好,這是人所共見的事實啊。

關鍵是,皇帝也好,太后也好,想擺平某個太監,實在太容易了,可以藉助的力量實在太多。

所以文宗想滅王守澄,透過提拔仇士良,直接就把王宗澄滅了。後來,仇士良牛到天上了,但是面對唐武宗的擠壓,他也只能趕緊主動辭職。

在這種背景下,你說唐憲宗之死與郭家大小姐沒有關係,誰信啊?至少,兇手敢謀殺唐憲宗,就是因為他們相信郭家大小姐、郭家的外孫,會替他們善後的。

這就好像,董狐說趙盾謀殺晉靈公時說了,你說你沒有謀殺晉靈公?那你把殺害晉靈公的兇手抓起來殺了啊。現在你大權在握,殺害晉靈公的兇手卻是舞照跳馬照跑,還過得比以前更滋潤了,你說你不是幕後指使,誰信啊?

而且在這些矛盾背後,還有一個佛教的問題。

多年的削藩戰爭,大唐帝國的家底耗盡了,所以唐憲宗需要利用宗教勢力協助自己斂點財。

於是在這種背景下,突然有人上奏說,有一座寺廟有一節佛骨,三十年出塔一次,一旦出來就會天下太平。所以希望皇帝把它迎到皇長安城供奉幾天。

功德使上言:“鳳翔法門寺塔有佛指骨,相傳三十年一開,開則歲豐人安。來年應開,請迎之。”十二月,庚戌朔,上遣中使帥僧眾迎之。

於是,唐憲宗把這節佛骨迎到了長安城內,人們爭相前來觀看,並且為此爭相出錢佈施;有人此為不惜散盡家財。

中使迎佛骨至京師,上留禁中三日,乃歷送諸寺,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有竭產充施者,有然香臂頂供養者。

在此過程中,中央政府當然可以收取大量的錢財。

當宗教勢力大興之後,統治者應該怎麼辦呢?

第一種方法,就是嚴厲打擊它。因為宗教組織會佔據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從而讓中央政府的稅收減少,更會讓中央政府控制力削弱。

第二種方法,就是與宗教勢力合作,一塊享有利益。

哪一種方法正確?這個難說的很。

所以,唐憲宗尊敬佛教,他孫子唐武宗極力打擊佛教。

唐武宗打擊佛教的力度有多大?我們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可以了,中國歷史上對佛教打擊最嚴厲的皇帝有四個,也就是傳說中的三武一宗;而唐武宗就是其中之一。

唐憲宗為什麼被殺?

因為反對佛教的力量非常強大,所以唐憲宗尊敬佛教的玩法,顯然會激發起眾多人的反對。

在這種背景下,韓愈就上奏說,您也是熟讀史書的人。您看看歷史上一心信佛的皇帝,有幾個有好下場?梁武帝一心信佛,結果活活餓死了!總而言之,這種封建迷信害人害己啊。再總而言之,有人說不信佛會遭報應,我就不信佛!我到要看看會有什麼報應?

唐憲宗一聽他這樣說,當時就火了,你個王八旦,你這是和皇帝說話的態度?什麼叫信佛的人沒有好下場?什麼叫你不信佛,到要看看會有什麼報應?我現在就代替佛祖報應你!

經過大家一番求情,唐憲宗算是消了點氣,但是也把韓愈貶到了潮州。

但真正的重點在於,迎佛骨的事在公元819年正月;而唐憲宗是哪一年死於非命的?是公元820年正月。

對至於後來唐懿宗又想迎佛骨,有人就拿它說事。總而言之,你看唐憲宗信佛的下場。

但是這並不能阻止唐懿宗想迎佛骨的熱情,所以唐懿宗說了,讓我親眼看一下佛骨,就是死了,我也認了。

春,三月,癸巳,上遣敕使詣法門寺迎佛骨,群臣諫者甚眾,至有言憲宗迎佛骨尋晏駕者。上曰:“朕生得見之,死亦無恨!”

當然了,隨後的事更戲劇性了。唐憲宗一心迎佛骨,一年後就死於非命了;而唐懿宗更慘。因為他一心迎佛骨,兩個月後就突然病死了。

看到皇帝迎佛骨,臣子對皇帝勸諫時,竟然開口閉口就是,你這樣玩,不會有好下場的!雖然說詞有比較委婉,但是表達的意思就是這個意思。

因為類似的原因,唐憲宗才會氣得要殺勸諫者;唐懿宗才會說,讓我看一下佛骨,就算死了,我也認了!

雙方爭論到這種境界,可見內部隱藏的利益之爭有多激烈。

唐憲宗為什麼被殺?

這種矛盾,加上前面三種矛盾,你說唐憲宗能有好下場?

處於這種背景下的唐憲宗,被謀殺能算是什麼偶然或意外嗎?估計不是。從這層意義,當人們認為唐憲宗不死,就能如何如之何時,不妨想一下,一個連自己生命安全都無法保障的皇帝,活著,還能有多大的意義呢?

他以前多牛X,那只是以前,不能證明以後。就如唐玄宗從前牛X到極點了。但是後來也是一敗再敗、敗了又敗,最後一副老年痴呆的樣子。

以傳統的歷史視角看歷史,都是居高臨下的評論歷史,所以他通常都是找出皇帝的錯誤,失誤,很少分析相關的客觀原因。

但我以為,這樣分析從實際上是無意義的,等當事人遇到相關問題時,他會發現依然無所適從。就如各種大道理教育人怎麼當官,各種心靈雞湯中教育人怎麼行事,表面上很有道理,但是真的需要你解決問題時,你會發現,依然是無所適從的。因為大道理通常不會告訴你前面的困難、風險,更不會告訴你前面的壓力與無奈。他只會告訴你,只要你這樣做,就能如何如之何。

唐憲宗為什麼被殺?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

TAG: 唐憲宗佛骨皇帝宦官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