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韓信蒙冤而死,真正教唆韓信謀反的謀士蒯通為什麼卻被劉邦赦免!

由 你就別想贏 發表于 汽車2021-05-24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作為大漢王朝最戰功卓越的開國功臣,韓信最終難逃兔死狗烹的命運,慘死於蕭何與呂后之手。

公元前196年,呂后趁劉邦御駕親征鎮壓陳豨叛亂期間,聯合國相蕭何用計將韓信騙到京師,誅殺於未央宮,夷三族。韓信臨死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意思就是:“我後悔沒有聽從蒯通的計謀,致使今天殞命於婦女小人的奸計,難道不是天意嗎?”

(出自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韓信之死)

韓信臨終遺言中提到的蒯通是誰?他曾給韓信提出過怎樣的計謀?

蒯通,本名為蒯徹,因避漢武帝劉徹的名諱,被後世稱為蒯通。蒯通是秦末漢初著名的謀士、縱橫家,司馬遷評價他說:“甚矣蒯通之謀,亂齊驕淮陰,其卒亡此兩人!”即:蒯通的計謀太厲害了!他憑一己之力使齊王混亂,使淮陰侯驕縱,最後導致了二人的滅亡。

這裡的齊王即田橫,淮陰侯即韓信,以下就說說蒯通是如何坑死田橫和韓信,同時又得以保全自己的。這裡涉及兩個歷史典故,其一是亂齊之策,其二是三分之計。

(《楚漢傳奇》蒯通劇照)

亂齊之策:

秦亡後,蒯通為韓信謀士。公元前203年,漢將韓信接連平定趙、代、燕三國,正打算一舉攻破實力最強的齊國,立下不世功勳。可韓信大軍還沒過平原縣,前方就傳來訊息:劉邦已派酈食其【lì yì jī 】勸降了齊國,韓信不用打了!

不戰而屈人之兵,無論於國於民於君,這無疑都是最好的結局,所以,韓信雖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撤兵。可蒯通卻遊說韓信說:“將軍您率領數萬兵眾,付出慘重代價,才攻下趙國五十多座城池,而酈食其僅憑一張嘴就勸降了齊國七十多座城。難道將軍還不如一個儒生功勞大?漢王派你攻打齊國,同時又派酈食其勸降齊國,現今,雖然酈食其勸降成功,但並沒有詔書命您停止進攻齊國啊!”

蒯通的意思很明顯:將軍您就裝傻充愣繼續進攻,把平定齊國的大功歸為己有,萬萬不能讓酈食其那個儒生搶佔頭功。

韓信被蒯通說服,並最終成功攻破齊國。當韓信兵臨城下時,齊王認為是酈食其欺騙了自己,於是盛怒之下將其烹殺,也就是用沸水活活煮死了。齊王的結局也好不到哪去,亡國後,他在逃亡途中被迫自殺於首陽山。此事的最大收益者是韓信,他取而代之成為齊王。

(注:亂齊之策內容梗概出自《漢書》,《史記·卷九十七·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也有相似記載。)

(韓信劇照)

三分之計:

蒯通不僅善謀,而且洞徹天下大勢,他知道當時的局勢完全取決於韓信。於是,蒯通先用隱語暗示韓信說:“我曾學過相面之術,我觀察將軍您的面相,若循規蹈矩日後最多隻能封個侯爵,而且還時時處於危險之中,難以自保。但我再看您的背影,則又貴不可言。”

韓信聽出蒯通話中有話,於是支走左右,細問其詳。蒯通說:“現在劉邦、項羽兩方相爭,您若幫助漢王,漢王就會成功,您若與楚王聯合,楚王就會取勝。您不如兩頭牽制,自成一派,形成三分天下,鼎足之勢。正所謂‘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弗行,反受其殃’,將軍您一定要把握時機啊!”

蒯通已經把形勢分析得十分透徹了,但韓信卻堅持認為:“漢王對我不薄,我不能忘恩負義!更何況我戰功頗多,漢王必不會負我!”

蒯通遊說不成,心知韓信死期將至,又恐自己受到牽連,於是離開韓信,裝瘋賣傻做了巫師。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比較清楚了,韓信功高蓋主,劉邦過河拆橋,楚漢戰爭結束後,韓信先被剝奪了兵權,從齊王被改封為楚王,後又被貶為淮陰侯,最終則出現了文章開頭那一幕,慘死於呂后和蕭何的計謀。

(注:三分之計內容梗概亦出自《漢書》,原文即較長,略去。)

(《王的盛宴》項羽、劉邦、韓信“三王”劇照)

吠非其主:

韓信雖然是直接死於呂后之手,但劉邦其實也是樂見其成。《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記載,當劉邦從平叛陳豨的軍中回到京城,得知韓信已死,他的表現是“且喜且憐之”,可見,劉邦雖然因為呂后幫他除掉心頭大患而感到歡喜,但他對韓信的死仍感到憐憫、惋惜。這是因為,劉邦心裡清楚,韓信原本並無謀反之心,實乃蒙冤而死。

劉邦沒有責怪呂后擅自殺了韓信,只是問她:“韓信死前說過什麼話沒有?”呂后回答:“韓信說悔恨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於是,劉邦下令抓捕蒯通,並親自審訊道:“是你慫恿韓信謀反的嗎?”蒯通回答:“是,我的確這麼做過。只可惜那小子不聽我的,否則也不會有今天的下場。”

蒯通如此供認不諱,劉邦沒有不殺他的道理,於是下令將其烹殺。當初,正是蒯通用計,使酈食其慘死,劉邦如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同樣的刑罰處死蒯通,也算是為寵臣酈食其報仇雪恨了。

但臨刑之前,蒯通卻大呼冤枉,劉邦問他何冤之有,蒯通說道:“蹠的狗對著堯狂叫,並不是因為堯不仁德,而是因為他不是狗的主人。同樣的,我幫助韓信出謀劃策,是因為那時候我只知道有韓信,不知道有陛下您。秦末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中原,想像您一樣當皇帝的人很多,之所以沒成功,不是因為不想,而是因為力不從心,難道你要把他們都煮了嗎?”

(注:吠非其主典故梗概出自《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漢書》中亦有相似記載。)

劉邦聽了蒯通的話,思索片刻,當即下令將他無罪釋放。

(劉邦劇照)

劉邦從來不是個心慈手軟的人,他連並無謀反之實的韓信、彭越都不放過,為什麼偏偏放過了確實有謀反之策的蒯通呢?對此,筆者分析如下,如有不妥或不足,歡迎留言批評指正。

首先,身份所限,難成威脅。韓信和彭越等開國功臣都手握重兵,實力強大,而蒯通則不同,他雖然智謀過人,但終究不過是一個沒有實權的謀士,無人支援,根本無法成事,更無法對劉邦的統治形成威脅。所以,劉邦放了他也無傷大雅。

再者,各為其主,言之有理。蒯通的辯白,其中心思想就是,人和狗一樣,都是各為其主,他幫韓信出謀劃策並非是對劉邦有什麼仇恨,而只是他作為韓信謀士的職責所在。蒯通被抓後,坦誠不屈,大義凜然,劉邦著實被他的理論說服,同時也欽佩他的勇氣,所以願意放其一條生路。

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則是,劉邦聽出了蒯通的話外之音,那不僅僅是辯白,更是威脅。當時,天下初定,人心未穩,正如蒯通所言,暗地裡圖謀劉邦江山的人何其之多?如果劉邦殺了蒯通,這些本來就蠢蠢欲動的勢力必將人人自危,與其坐以待斃,不如破釜沉舟,先下手為強。如果他們真的群起而攻之,劉邦並無把握能取得全勝。所以,劉邦不殺蒯通,並非婦人之仁,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穩定人心,最終達到穩定統治的目的。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AG: 蒯通韓信劉邦酈食其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