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商鞅變法已經成功,為何秦惠王還要殺商鞅?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

由 又藍快訊 發表于 汽車2021-05-13

大家好,我們的湯姆來說事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上位。而隨之而來的便是公子虔告發商鞅謀反,商鞅則在逃脫無門之後,只得返回封邑,最後 落得一個五馬分屍的車裂結局。

而此時的秦國,則在商鞅變法之下日漸強大,那麼為何商鞅變法都已經成功,商鞅也是此時秦國最大的功臣,秦惠王還要殺商鞅呢?

商鞅,乃是衛國人。年輕時候便喜歡法學,並且受到李俚、吳起影響,而立志於施展抱負的他,其實曾經無限與接近在魏國進行變法,但是當病重的公叔痤向魏惠王舉薦籍籍無名的商鞅之時,魏惠王卻不置可否,以為公叔痤只不過是糊塗之言。而商鞅在魏國眼見不能施展抱負,最終決意前往求賢若渴的西方之秦國。

此時的秦國內部,矛盾重重。舊有的保守勢力面對國內日漸增長的矛盾,為了一己之私選擇固步自封。而秦孝公作為秦國的有道之君,希冀能夠進行變化,以此來緩和社會矛盾,變法圖強。此時的商鞅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國家與恰當的明君相遇,而面對舊貴族甘龍等人的反對,他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於是一場影響秦國百年國運的變法由此展開。

面對底層百姓的欲求,他設定軍公爵制度,為他們實現階級躍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透過敦促耕戰,什伍連坐制度,實現了法度的下移,鞏固了國家的統治。而也正是這些制度,秦國迅速的實現了國家的強大。

而秦孝公支援下隨著變法的深入,允許土地私有買賣也讓秦國國內到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而作為後來者,同為法家的李斯這樣評價這位先賢“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富,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附”。最終,變法大成之下,秦孝公也將商鞅封為商君,風頭可謂是一時無兩。

但是時勢易逝,秦孝公去世後,太子駟繼位,也就是秦惠王,果斷將商鞅逮捕並車裂。

其實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 緩和統計階級內部矛盾,穩定人心。雖然商鞅變法取得了成功,但是在變法過程中嚴重的損害了保守派的利益,而且連秦惠王本人也被打臉,兩位老師被其處罰。處決商鞅,對於此時的秦惠王而言,顯然是一個獲取保守派支援的最好理由,這也是商鞅本身最後的剩餘價值。

第二 商鞅的威望,功高蓋主。作為以前的政治對手,商鞅對於秦惠王有著足夠大的威脅。而如此威脅,顯然不能放之任之。而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也正好藉助公孫虔的“告發”,借勢除掉威脅。

第三 不能為己所用,自然也要進行人道主義毀滅。在戰國七雄,相互攻伐 ,都希冀能夠獲取最大利益,而商鞅這種人才,不能為己所用,也便必須誅殺,由此才能增強自身,削弱對手。

那麼這三個商鞅必死的原因,到底又揭示了一個什麼樣的現實呢?

縱觀幾千年的封建史,無論是商鞅變法,還是王安石變法、張居正變法,除了需要改革者本人的勇氣、智慧之外,莫不需要統治者的強力支援,而即便是取得了成功的商鞅變法、張居正變法,改革者都沒有一個好的結局,商鞅被車裂,張居正被抄家,而失敗了的王安石本人更是被當做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而這些的癥結所在,揭示的便是家天下之下君王本身對於朝堂群臣的生殺予奪的掌控之上的殘酷無情。

參考資料:《史記》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TAG: 商鞅變法秦國秦惠王秦孝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