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諸葛亮與王朗對罵,為何王朗句句精闢在理,卻還是氣得吐血而亡?

由 曼巴靜紹 發表于 汽車2021-04-29

在《三國演義》眾多名場面當中,“諸葛亮罵王朗”這一段堪稱是經典,無論是小說,或者是以此改編的電視劇,其片段都讓讀者樂此不疲的討論。

而結局很多人都已經知曉,最終諸葛亮搖動三寸不爛之舌,將王莽虐的體無完膚,導致這名76歲的老臣,竟然氣憤填胸,墜馬而死。

實際上,如今我們來看王朗的話,他真的說錯了什麼嗎?不妨先來看看王朗的論點,在這位司徒看來:“天地有變,神器易更,而歸有德之人”,說白了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意思,而當時天下大亂,袁術稱帝於壽春,袁紹稱雄於鄴土;劉表佔據荊州,呂布虎吞徐郡,正是曹操,憑藉自己的力量清了這些諸侯,統一了北方,因此理應“繼承大統,法唐堯禪位虞舜之道,以治天下。”

除此之外,曹魏代替漢朝,雖然有著強迫漢獻帝禪讓之舉,但在實際上仍然屬於和平權力的交接,因此不少史學家往往將魏作為漢正統的延續,而蜀吳兩國,只能算上地方割據勢力。

而這次交戰,諸葛亮主動興兵來攻,因此王朗更是曉以利弊,認為“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而蜀國一州之力,正如“腐草之比天空之皓月”,魏蜀兩國的軍事差距,的確也是肉眼可見的大,根據統計,當時蜀國上下區區108萬人,而魏國有443萬人之眾,諸葛亮討伐魏國之舉,的確是強行而為之。

既然王朗句句精闢在理,為何還是被諸葛亮氣得吐血身亡呢?他最終還是輸在了“忠義”二字,而這正是作者羅貫中所極力推崇的。

王莽的對話中,將漢朝的衰落,解釋為天意,然而諸葛亮卻並不是這麼認為,而是提出,正是多個朝代的奸臣小人,從十常侍黃巾賊,再到董卓李傕郭汜等禍亂朝政,才導致如今生靈塗炭的亂局。

緊接著,孔明便開始了人身攻擊:揭王朗的老底,歷數他身為漢朝老臣的過去,然而卻不思報國,反而是助紂為虐,以此將王朗置於了道德的下風。

而這正是王朗的軟肋所在,古人十分注重自己的氣節和名聲,王朗卻在三軍陣前,公然被揭露過去往事,再加上王朗本來年邁,結果經不住這一擊,也就倉促離世。

不過王朗的這一番話,也的確預料到了諸葛亮之後的北伐中原的下場,諸葛亮先後數次北伐,再加上姜維十一次戰爭,卻都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就,只是勉強牽制住了魏國的軍力,確保其不會對自己為威脅,但是蜀國最終還是沒有避開被魏國消滅的命運。

值得一提的是,王朗在正史上,當然不存在被諸葛亮痛罵的情況,人家也很少出現在戰場上,反而是漢魏期間一名著名的經學家,在曹魏時期官至三公,留下了《周易傳》《春秋傳》多本著作,也算是成就斐然,如果以三國當中的刻板印象去討論這樣一位兩朝老臣,顯然是有失偏頗了。

TAG: 王朗諸葛亮蜀國老臣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