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預防高血糖,可以從“放寬心”開始

由 北青網 發表于 體育2022-11-30

11月14日是第十六個“聯合國糖尿病日”。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00年到2019年間糖尿病導致的死亡增加了3%。糖尿病發病年齡逐步提早,這可能跟年輕人面臨的工作生活壓力、焦慮狀態或情緒波動有關。那麼,情緒波動與精神壓力導致血糖升高背後的病理機制是什麼呢?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獲悉,該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王立平團隊針對這一問題,在國際期刊《細胞通訊》發表了相關研究成果。

王立平團隊透過一系列動物實驗發現了大腦內被壓力應激啟用的神經環路可以透過投射到不同的下游腦區“平行處理”焦慮樣行為和血糖調節,這一發現進一步加深了對負性情緒與血糖代謝紊亂病理機制的理解,也為未來干預精神系統和代謝系統共患病提供了新的潛在靶點。

身體束縛對小鼠來說是一種難受的刺激,短暫的束縛即可引起小鼠產生負性情緒,但並不會產生器質性傷害。研究人員發現僅僅是5分鐘的身體束縛就引起了小鼠焦慮樣的行為,同時伴隨血糖以及胰高血糖素的急性上升,說明大腦能快速響應外來刺激同時產生情緒反應,進而透過這一“環路平行處理”機制調控血糖改變。

此外,該團隊綜合利用光遺傳調控、電生理記錄、病毒示蹤等神經科學前沿技術,發現了終紋床核(BNST)的穀氨酸脫羧酶(Gad2)神經元投射到下丘腦弓狀核(ARC)的神經環路在這一過程中被顯著啟用。

“我們非常驚訝地發現大腦利用有限的神經元資源,並透過精準的分類和網路連線,協調行為和機體穩態,實現對外來壓力的快速響應。大腦作為機體‘司令官’在感受外界環境挑戰的同時,特定神經環路還可以迅速調控糖代謝狀態,其編碼的物理結構和邏輯值得更加深入地探索。”論文第一作者賈香蓮博士表示。

王立平介紹:“在我們的工作中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現大腦這種‘高效’策略的存在,這次的發現說明大腦在‘共享’的基礎上進一步透過更為細緻、精準的網路結構來統籌動物的情緒行為和機體內穩態維持;相信這種保守而通用的編碼邏輯會為人們對機體自愈性智慧的理解提供新思路。該研究也提示,機體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精神上的改變往往與外周的生理功能改變相互影響,以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還原論視角,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結合‘整體觀和系統論’,這種邏輯有望為全面理解大腦在機體穩態調控中的功能提供獨特的研究視角。”(孫露佳 記者 劉傳書)

TAG: 大腦機體血糖環路王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