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吳廣平教授談《楚辭》:楚辭的風格像一位貴婦

由 瀟湘晨報 發表于 體育2021-12-14

《十幾歲·高中生閱讀與寫作》雜誌“經典引讀”欄目,聚焦整本書閱讀,引領高中生閱讀經典。雜誌每期邀請高校教授、專家學者等,對談經典名著,發現閱讀之美。

在中國文學史上,往往“風”“騷”並稱,並以“風”來指代《詩經》,以“騷”來指代楚辭。2021年12月刊,雜誌邀請楚辭研究專家吳廣平,帶領大家一起走進“驚採絕豔”的楚辭世界。

吳廣平,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屈原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主要從事神話、楚辭、漢賦的研究,著有《楚辭全解》《屈原賦通釋》《宋玉研究》等。

吳廣平的辦公室裡掛著書法家周平的一幅字:“沐我騷風”。他說自己研讀楚辭數十載,深受楚辭的影響。

談及楚辭,他隨辭句中的悲喜而悲喜;談及屈原,他隨屈原的憂歡而憂歡。經由一本《楚辭》,他跨越兩千多年,走進了楚辭的世界、屈原的世界。

人們常說楚辭的世界是浪漫的,但屈原的浪漫不是浪漫主義概念下的浪漫,是神遊四方、思接千古,是崇尚自然、探索宇宙,是草木有靈、初心不改!

屈原其人:擁有新潮前衛、藝術化的生活方式

《十幾歲》:您長期研究楚辭,研究屈原其人與其作品,在您的心中,屈原的形象是什麼樣的?

吳廣平:屈原雖然生活在先秦,但他的生活方式非常現代。

“餘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他愛穿奇裝異服,用碧綠的荷葉作為上裝,用粉紅的荷花作為下裳,“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這完全是原生態的,是花仙子的裝扮。屈原還佩劍、佩香囊,以大大的夜明珠作為耳環,頭上還繫著長長的飄帶,“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寶璐”。他的鞋子上還繫有鈴鐺,走起路來叮噹作響。再看他的飲食,“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他早晨飲用木蘭樹上滴下的露水,傍晚品嚐秋菊掉下的花朵。

當然這是詩歌,是虛構,但這樣的虛構也表明了他的嚮往、他的理念。他的生活方式是非常新潮前衛、藝術化的。

《十幾歲》:也就是說屈原本身就非常喜歡花花草草,而他創造的“香草美人”意象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

吳廣平:屈原是自然之子,親近自然,熱愛自然,歌頌自然。他種花、披花、戴花、賞花、頌花,這裡的花包括香花香草。

屈原詩歌中的香花香草都有象徵意義。“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表面是說我早上到山崗上去拔取木蘭,傍晚去水洲上採摘宿莽。但你想想,木蘭是什麼,一般的花草樹木,皮剝掉就會死,但木蘭不會,剝掉皮後它還能頑強生存。在這裡,屈原以木蘭自況自勉,就是說,即使你剝了我的皮,我還要跟你們作殊死的鬥爭。宿莽有兩個特點,一般的花草樹木到了寒冷的冬季,葉子都會枯萎凋零,但宿莽像松竹梅一樣,是耐寒的,冬天依然長得鬱鬱蔥蔥;另外,一般的花拔掉花心就會死,但宿莽拔掉一顆花心又會長出一顆花心。在這裡,屈原以宿莾自況自勉,就是說,不管社會環境多麼惡劣,他也不會屈服。

香花香草也是一種美德的象徵,採摘香花香草、披掛香花香草,以此來象徵自己道德高尚,這是孔子所開創的“比德”傳統,即將外在的自然美來象徵人內在的道德美。此外,屈原還用香花香草來比賢才,“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冀枝葉之峻茂兮,願俟時乎吾將刈”。(我已栽種春蘭九畹地,我又種植秋蕙百畝田。分壟種植了留夷揭車,又把杜蘅、芳芷套種中間。我希望芳草枝葉茂盛,等待成熟的季節收穫。)這裡面的蘭草、蕙草、留夷、揭車、杜蘅、芳芷就是象徵各類賢才。

《十幾歲》:屈原筆下不僅多香花香草,還多美人。

吳廣平:我們首先要注意到,雖然《離騷》的抒情主人公是以屈原自己為原型,但是他時而是男的時而是女的。

“恐美人之遲暮。”這裡的美人就是象徵自己,以美女年老色衰還沒嫁人,象徵自己老了還沒有受到重用。“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與餘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餘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脩之數化。”(你說黃昏時來娶我,為何中途改變了方向?當初你已經與我約定,後來反悔又改變主張。我已經不怕你疏遠離別,可悲你靈脩反覆無常。)靈脩是楚國妻子對丈夫的暱稱。這裡屈原以“棄婦”比“棄臣”,以棄婦的遭遇來寫自己作為棄臣的遭遇。這就浪漫了!如果要赤裸裸地來寫政治,還是詩嗎?“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這裡表面上是寫眾多女子嫉妒我的美貌,造謠誹謗我妖豔好淫,事實上是屈原用美女自比,用眾多醜女象徵眾多奸臣,用淫蕩象徵腐敗。屈原要說的意思是:眾多奸臣嫉妒我當了高官,造謠誹謗我貪汙。這是用男女作風方面的問題象徵政治方面的問題。

《離騷》後半部分有“求女”的情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求什麼?求美女。在這裡,抒情主人公搖身一變成了男的,“求女”情節就是用美男尋找、追求美女象徵賢臣尋找、追求明君。“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天涯何處無芳草”一語即出自此處,這裡的芳草指明君。《九章》中的《思美人》,也是思念明君。

《十幾歲》:為什麼屈原會對“香草美人”這麼鍾情呢?

吳廣平:楚地多花草,植被茂盛,與花草的親近也是環境使然。同時,與儒家崇拜男性不同,南方的道家文化講究“抱朴守雌”,崇拜女性,另外還崇拜赤子(嬰兒)、水。道家認為女性、嬰兒、水都是很柔的,柔能克剛。屈原作為南方的詩人,也是崇拜女性的。

屈原其辭:深受《詩經》及楚地原始歌謠影響

《十幾歲》:屈原的楚辭創作在《詩經》之後,《詩經》作為一部四言詩的詩歌總集,對屈原的創作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吳廣平:在屈原以前已產生了原始歌謠和《詩經》兩種詩歌樣式。我認為屈原下了苦功夫學習《詩經》。屈原學習《詩經》,一共寫了三首四言詩:《天問》《大招》《橘頌》。

《天問》是一首問句體四言詩,屈原一口氣提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把設問、反問、追問、盤問等各種問問題的方式都用到了。他問天、問地、問人、問神話、問傳說、問歷史,所問的內容無所不包。這是一首非常奇特的詩。而且,《天問》篇幅很長。《大招》和《橘頌》也都是四言詩,《大招》偶句末尾都運用了語氣詞“只”,《橘頌》偶句末尾都運用了語氣詞“兮”。從題材上來說,《橘頌》是中國第一首詠物詩,被稱為“詠物詩之祖”。

也就是說,屈原在學習繼承《詩經》的基礎上有創新。他的《離騷》《九歌》《遠遊》等詩歌改變了《詩經》單一的四言句式,改為參差錯落的雜言詩句,句子有長有短。《詩經》的風格像一位鄉村姑娘,樸素自然。楚辭的風格像一位貴族少婦,弘博麗雅。劉勰對楚辭的評價是“驚採絕豔”,很準確。

《十幾歲》:楚地歌謠又是怎樣影響屈原創作的呢?

吳廣平:最典型的就是語氣詞“兮”的運用。“兮”在楚地歌謠中早有運用,像《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君兮君不知!”《滄浪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這兩首楚地歌謠都運用了語氣詞“兮”。

屈原詩歌運用語氣詞“兮”有三種模式:一是《離騷》模式,“兮”字用在奇數句末尾,如:“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二是《橘頌》模式,“兮”字用在偶數句的末尾,如:“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三是《九歌》模式,“兮”字用在每一句的中間,如:“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按照排列組合,應該還有一種模式,即每句末尾都運用“兮”,但屈原沒有,因為那種方式好死板、好乏味、好沉悶。屈原的語感是很好的,好的模式他都保留了,不好的模式他都揚棄了。

《十幾歲》:楚辭“書楚語”,屈原的語言是不是也有明顯的楚地特色,跟中原的語言習慣不同?

吳廣平:楚國有很多少數民族,屈原詩歌的語言可能受到南方少數民族語言的影響。“攝提貞於孟陬兮”中的“攝提”是“攝提格”的簡稱,表示寅年。“攝提格”這三個字如果根據漢語去解釋是解釋不清楚的。還有“閶闔”“侘傺”等雙音節詞,都是楚語,很可能是對少數民族語言的記音。

楚辭很多語句的語法跟中原的語法完全不同。賓語的定語可以放在句首,“紛吾既有此內美兮”,“紛”是賓語“內美”的定語,卻放在句首。狀語可以前置,“謇吾法夫前修兮”,“謇”是忠誠的意思,是謂語“法”的狀語,也放到了句首。數量詞作定語可以後置,“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九畹”和“百畝”分別是賓語“蘭”和“蕙”的定語,透過結構助詞“之”字都後置了。幾個形容詞或動詞並列來做謂語的時候,可以把一部分謂語放到句子的前面,如“忳鬱邑餘侘傺兮”,“忳”“鬱”“邑”是三個單音節詞,“侘傺”是一個雙音節詞,四個詞都是悲傷、痛苦的意思,它的正確語序應該是“餘忳鬱邑侘傺兮”。屈原詩歌這些特殊的語法現象,可能也是受南方少數民族語言的影響。

屈原辭的藝術境界:展現了一個“神話—巫術”圖騰世界

《十幾歲》:屈原的作品有很強的跳躍性,不受時空的限制。如何理解這種藝術境界?

吳廣平:屈原實際上受了“神話—巫術”的影響。李澤厚在《美的歷程》中認為,楚辭展現了一個“神話—巫術”圖騰世界。《離騷》中屈原能突破時空的限制,向舜帝陳辭,能找上古神女宓妃、簡狄、有虞之二姚談愛,都毫無障礙。

在屈原的時代,沒有浪漫主義,為什麼他能夠寫出這樣的情節,能溝通古今,能視通萬里?因為當時的巫術就是這樣的,神話也是這樣的。屈原受了巫文化的影響,但屈原不是巫師,若相信鬼神的話,他不會寫《天問》。

屈原是有批判精神的。屈原在創作時,進入了一種“迷狂”的境界。“登崑崙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這是一個瑰麗、浪漫的境界,也是一個神奇的境界。

《十幾歲》:如果以“走讀屈原”為主題開展一次遊學,您是否可以給我們設計一條路線?

吳廣平:那肯定還是要從屈原的故鄉湖北省秭歸縣樂平裡開始,那裡有屈原的故里,還有屈子祠、屈子廟等。下一站就到楚國的郢都,也就是現在的荊州江陵縣,可以憑弔紀南城、郢都遺址。屈原第一次被流放到漢北,也就是漢水以北,主要就是在今天的湖北襄陽,這裡沒有保留屈原的痕跡,但可以去看看。屈原第二次流放到了長江以南,主要就是在湖南地區,可以先到漵浦看看,那裡有屈原廟等古建築群,還有屈原廣場。岳陽汨羅可以作為最後一站,這裡與屈原有關的文化景點比較多,有屈子祠、屈子文化公園等。

《十幾歲》:對青少年讀者來說,如果想要對楚辭有更多的瞭解,還可以讀讀哪些書?

吳廣平:嶽麓書社出的《楚辭》(古典名著普及文庫),是由我導讀、註譯的,不妨拿來讀一讀。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今天主要談的是屈原及其作品,但楚辭這種詩歌體裁,有很多的作家參與創作。作為一部詩歌總集,《楚辭》收錄了宋玉、淮南小山等人的作品。另外作家張煒寫了一本《〈楚辭〉筆記》,很好讀,文筆好得不得了,也有獨到的見解。最後推薦《楚辭講演錄》,作者周建忠教授是楚辭研究專家。

文 /《十幾歲》雜誌記者 劉秋香 黃珺

《楚辭》(古典名著普及文庫)

導讀/註釋:吳廣平

出版社:嶽麓書社

附雜誌版面:

TAG: 屈原楚辭廣平十幾歲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