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大雨後,安徽一河道浮著一層魚,釣魚人:都是黃辣丁,2小時釣1盆

由 法制新視聽 發表于 體育2021-12-14

黃辣丁,學名黃顙魚,是一種常見的中小型淡水魚,在其身體腹部位置和背脊位置共生有3根帶毒的魚鰭,肉質鮮美且營養豐富,深受大家的喜愛。每年的夏季,是黃辣丁最為活躍的季節,也是我們釣獲它們的最佳時機。

近日,位於安徽蕪湖市的一條野河中,竟出現了大量的黃辣丁,只見黑壓壓的一片,都漂浮在水面上……

野河中浮著一層魚

夏季作為全年降雨量最大的季節,氣流變化之下來一場大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同時對於咱們釣魚人來說,大雨後也是一個很不錯的垂釣時機,因為雨水能讓水體中的溶氧量增加,同時還能帶去大量的食物,增加魚類的活躍程度等。

近日,一位來自安徽蕪湖的釣魚人(@鄉村小超),在外出垂釣時卻遇上了讓他難忘的一幕。

“我們這兒已經連著下了兩天大雨了,原本想趁著河水上漲去碰碰運氣的,誰知道在出門之後卻發現一條小河裡面,漂浮這密密麻麻的一層魚。”釣魚人(@鄉村小超)有些疑惑地說道。

通常情況下,大雨後的空氣往往都比較清新,水中的溶氧量也比較活躍,為什麼會有大面積的魚漂浮在水面呢?

釣魚人(@鄉村小超)表示,這條河道也就十幾米寬,跟外面的大河連在一起的,在他靠近之後才發現,水面上漂浮著的竟都是一些個頭不小的黃辣丁,感覺像是有些缺氧的表現。

2小時釣1盆

雖然不太清楚為什麼這些黃辣丁都漂浮在水面上,釣魚人(@鄉村小超)還是決定先在這裡試試看,不過想到黃辣丁喜歡吃葷腥的食物,商品餌料的效果可能不會理想,他便折返回家帶了一些蚯蚓過來,一來二去也耽誤了不少時間。

看著水面上密密麻麻的黃辣丁,釣魚人(@鄉村小超)還是按照自己的經驗找了一個自認為不錯的釣位,然後掛上蚯蚓就開始釣了。

黃辣丁是典型的雜食性魚種,喜歡在夜間外出覓食,白天進食的積極性並不高,然而雨後水體渾濁,水中的光線強度有所降低,黃辣丁也變得有些活躍了。

在下竿沒多久之後,就有黃辣丁來咬鉤了,不過剛才回家拿蚯蚓耽誤了不少時間,同時自己也沒想過要夜釣,最後一共就釣了2個小時左右,但也收穫了快1盆黃辣丁,這樣的漁獲也讓釣魚人(@鄉村小超)有些興奮,並表示明天帶好漁具過來好好地垂釣一番。

大雨後黃辣丁為什麼會漂浮在水面?

從生活習性上來看,黃辣丁是典型的底層魚,同時白天的活躍性明顯不如晚上,加上大雨後的水體中溶氧量也較為充足,那這些黃辣丁為什麼還會漂浮在水面上呢?

1、水體過於渾濁導致水下缺氧

通常情況下,雨後水體中的溶氧量的確會有所增加,但是接連的大雨也會從陸地上衝刷大量的泥沙進入水體中,若水體中的泥沙含量過高時,往往也會導致水下缺氧,這也會使得一些魚兒漂浮到水體表面來獲取氧氣。

前幾日就曾有河南的網友釋出影片稱,在當地大雨之後,他們準備從家中撤離時,卻發現渾濁的水體中浮漂著一些黃辣丁,還有一些真正水體中游動掙扎,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很可能就是水體中缺氧導致。

黃辣丁雖不喜強光,但出於求生的本能,此時的它們往往也顧不上那麼多,只能漂浮到水體的表層拼命地獲取氧氣,以求自己能順利地存活下去。

2、養殖塘中逃逸出來的黃辣丁

在連續大雨之後,上游會有大量的雨水順勢而下,一些地勢較低的養殖塘在排水措施不夠完善時,往往很容易出現水體漫過塘坎,嚴重的還會出現決堤的情況,而魚塘中的魚類也會藉機逃入自然水域中。

像釣魚人(@鄉村小超)發現的這些黃辣丁,其個頭體型都相對較大,並且整體個頭都較為勻稱,很可能就是從養殖塘中逃逸出來的。

相比於自然水域中的黃辣丁,養殖塘中的黃辣丁密度往往較大,再加上日常投食的馴化,它們的習性已經慢慢地出現了變化,即使是在白條也會出現上浮的情況等。

同時人工飼養的黃辣丁,它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已有所退化,在遇到水體渾濁溶氧量降低時,其生理反應也會比自然水域中的黃辣丁更強烈,因此也容易出現大規模上浮的情況。

3、下雨後如何提升垂釣黃辣丁的效率

相比于晴天或者陰天,下雨後往往是垂釣黃辣丁的大好時機,在面對水體中極為活躍的黃辣丁,我們該如何提升垂釣黃辣丁的效率呢?

我們首先可以選用蚯蚓、豬肝等黃辣丁喜愛的釣餌作為食物,接著可將蚯蚓或者豬肝攪碎後再混入一些泥土用來打窩聚魚,然後再掛好釣餌直接開釣即可。

考慮到黃辣丁吞鉤較為兇猛,因此我們可以選用大一號的魚鉤,並且多準備幾幅子線,以便在魚鉤被吞後能快速地更換,不至於過多耽誤我們的垂釣時間。

再者就是可以根據當地具體的垂釣規定,在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拋竿搭配串鉤的方式施釣,並且可以同時選用多根拋竿一起垂釣,這樣便能大大提升垂釣效率。

各位朋友,你們有在大雨後外出釣過魚嗎,是否也曾遭遇過黃辣丁大面積上浮的情況呢?相比於下雨之前,你感覺哪個時間段的黃辣丁最好釣呢?

TAG: 黃辣丁水體垂釣釣魚人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