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水滸好漢的啟示:衝動的他,屢次壞規矩,可最後還是死在規矩裡

由 趣談娛情 發表于 體育2021-07-01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做人做事,都得守規矩,不能太隨心所欲。

梁山泊一百單八人,都是一些不守規矩的人,他們也因自己的不守規矩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比如行者武松,從小就不守規矩,導致闖禍跑路,假如沒跑路,與他哥哥武大郎一起努力掙錢,日子不知道會有多好,哥哥的悲劇也不可能上演;花和尚魯智深,完全可以法辦鎮關西鄭屠,可他非要破壞規矩去打人,結果誤殺,前途盡毀,等等。

當然,好漢們不守規矩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好漢是被逼無奈,沒辦法守規矩,就像美髯公朱仝,他可以守規矩不放托塔天王晁蓋,可他知道晁蓋劫取的是不義之財,為老百姓解恨了,這樣的人不該被抓起來。

說起梁山泊一百單八人不守規矩,有說不完的話題,他們幾乎都是不守規矩的典型代表人物,那誰最不守規矩呢?

花和尚魯智深。

有規矩的約束,他能“憋死”。

前幾十年的魯智深,還是很守規矩的,所以那時候他沒有綽號,只有名字和官職,魯達魯提轄。

幾十年的守規矩,換來的是老種和小種經略相公的賞識和重用,前途無量。

可一個骨子裡就不想守規矩的人,不可能不破壞規矩。

這不,因鋤強扶弱,他破壞了規矩,把自己的前途毀了,繼而引出來一系列的故事。

一、衝動殺人後,丟官

魯達還是提轄的時候,機緣巧合遇到了九紋龍史進和打虎將李忠。

當時的魯達是提轄,意氣風發,是延安府的名人,所以做東請客在所難免。

飯,吃的很是盡興,一個被規矩約束了太多年的人遇上了不喜歡守規矩的江湖人,甭提多高興了。

可惜,賣唱的金老漢和金翠蓮,掃了他們的興,魯提轄很是不高興。

得知爺倆遭殺豬賣肉的鎮關西鄭屠欺負後,魯達大發雷霆,要替金老漢和金翠蓮打抱不平。

魯達幫忙,不是替這爺倆伸冤,而是去打鄭屠,鋤強扶弱,讓金老漢和金翠蓮逃跑。

從有打鄭屠的想法開始,魯達便註定了要丟官,這是他人生破壞規矩的開始。

第二日,魯達安排好金老漢和金翠蓮逃跑一事,獨自去找鎮關西鄭屠了。

說魯達魯莽沒錯,但魯莽的他,在處理鎮關西這件事上還是用了智謀的,做了件一箭三雕的事。

他說奉著經略相公鈞旨,要精肉、實膘、寸金軟骨各十斤,且都切做臊子。

這樣做,阻止了給鎮關西報信的人,拖住了鎮關西,給足了金老漢和金翠蓮逃跑的時間;消耗了鎮關西的體力,讓他接下來的打鬥在體力上吃虧;讓鎮關西惱火而找茬,魯達有充分的理由收拾他。

果然,鎮關西在聽到魯達說“再要十斤寸金軟骨,也要細細地剁做臊子,不要見些肉在上面”的時候有些不耐煩了,回了一句“卻不是特地來消遣我”。

鎮關西的話,放在平時也就是一句玩笑話,可在魯達要收拾他的時候,這句話就是挑釁了。

接下來,二人開打,魯達不費吹灰之力將鎮關西擊敗,還因用力過猛,將其打死。

魯達發現鎮關西死了,拔步便走,且回頭指著鄭屠屍道:“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

從消遣到殺人,整個過程都充滿了智慧,但這不代表魯達不是魯莽之人。

因為,提轄收拾一個殺豬賣肉的人不需要如此蠻幹,只要他守規矩,就會向經略相公稟明真相,鎮關西就要賠錢,甚至連殺豬賣肉的營生都幹不成,金老漢和金翠蓮不但能得到鉅額賠償,還能大大方方的回老家,不想回老家也能在延安府有個好生活。真要覺得不打鎮關西不解恨,那也可以將他抓到衙門,然後名正言順的打。

一時衝動而不守規矩,讓魯達從提轄變成了殺人逃犯。

當然,這件事也看出魯達是個好官,他要是個貪官汙吏,那絕對會藉著金翠蓮的事情從鎮關西身上撈錢,直到榨乾鎮關西為止,甚至還會在牢里弄死鎮關西。

殺鄭屠,是魯達活在規矩裡憋了太久之後的爆發,沒有鄭屠欺負金翠蓮一事,他也會爆發,可能有李屠欺負張翠蓮呢,爆發只是時間問題。

水滸好漢的啟示:衝動的他,屢次壞規矩,可最後還是死在規矩裡

不守規矩的代價僅僅是成了殺人逃犯嗎?不,還有丟面子。

在魯達的心裡,自己的硬漢,不會受金翠蓮那樣的弱女子幫忙,可接下來的事讓他很沒面子。

魯達往北地跑,在代州雁門縣遇上了金老漢,這爺倆怕鎮關西追,因此沒往南迴東京老家,而是選擇相反的方向往北走,到了雁門縣遇上了做買賣的京師古鄰,在古鄰的介紹下,金翠蓮給當地的大財主趙員外當了外室,過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

前腳救了金老漢和金翠蓮這兩個在魯達心裡的弱者,後者就受到弱者的幫助,這是好人有好報,可也是對魯達不守規矩的一種懲罰,愛面子的他,此時想要都要不成了。

魯達千算萬算,都算不到自己會受到弱者的幫助。

從強者變成了弱者,只因一次不守規矩的衝動。

二、嫌貧愛富後,丟人

水滸好漢的啟示:衝動的他,屢次壞規矩,可最後還是死在規矩裡

原著道:“史進道:直甚麼,要哥哥還。去包裹裡取出一錠十兩銀子,放在桌上。魯達看著李忠道:你也借些出來與灑家。李忠去身邊摸出二兩來銀子。魯提轄看了見少,便道:也是個不爽利的人。”

史進,沒落的富二代,但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魯達,經略相公身邊的大紅人,提轄;李忠,沿街賣藝的社會底層人士,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

這三位,史進出十兩,魯提轄出五兩來銀子,李忠出二兩來銀子。

所出之數,完全符合身份。

偏向李忠一點說,他出的還不少,相比史進和魯提轄的身份和地位,他出一兩來銀子都不少。

可恰恰是傾盡所有,下頓飯沒了著落的李忠被魯達說成了“不爽利”,也就是吝嗇鬼。

水滸好漢的啟示:衝動的他,屢次壞規矩,可最後還是死在規矩裡

李忠冤枉的很,但他不抱怨,他身份低下,被別人瞧不起是常態,已經習以為常了。

此次說李忠吝嗇,也是魯達的不守規矩,守規矩呢?要說聲謝謝,畢竟人家拿出錢了,拿是人情,不拿是本分。

別人幫他,他還嫌這嫌那,有些過分了。

好嘛,大氣的魯達,你倒是一直大氣下去啊。

只可惜,帥不過三秒,沒幾天他就窮到在桃花山上偷東西了。

原著道:“且說這魯智深尋思道:這兩個人好生慳吝,現放著有許多金銀,卻不送與俺……方才吃得兩盞,跳起身來,兩拳打翻兩個小嘍羅……拿了桌上金銀酒器,都踏匾了,拴在包裹……先把戒刀和包裹拴了,望下丟落去,又把禪杖也攛落去。卻把身望下只一滾,骨碌碌直滾到山腳邊,並無傷損。”

水滸好漢的啟示:衝動的他,屢次壞規矩,可最後還是死在規矩裡

山賊,打劫是他們的日常,李忠拿山寨的銀子給魯智深不是不行,但多了會影響山寨發展,畢竟山寨不是他一個人的,給少了的話,魯智深又要罵他吝嗇,所以要把此次下山打劫來的財物全部給魯智深。

兩輛車子和十幾個人,財物不會少,李忠夠意思了。

可魯智深不領情,又是打人,又是偷東西,最後竟然真像個賊一樣偷偷的從山上滾下去,先前為提轄時的意氣風發一下子沒了,成了徹頭徹尾的小人。

這還真是啊,別瞧不起別人窮,說不定自己過不了多久也就窮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偷東西,那更是不守規矩,你到人家家裡,別人熱情款待,你不謝謝也就罷了,還要偷東西,說不過去啊。

這兩次不守規矩,那真是丟人丟大發了,臉面是魯智深最在乎的東西,可在金錢面前,他迷失了自己。

三、救真小人後,後悔

水滸好漢的啟示:衝動的他,屢次壞規矩,可最後還是死在規矩裡

以前當官時養成的大手大腳的習慣,可害苦了魯智深,從李忠那偷走的金銀器皿沒花幾天,就窮到餓的肚子咕咕響了,心想著到瓦罐寺討碗飯吃吧,還差點被兩個江湖敗類生鐵佛崔道成和飛天夜叉丘小乙給打死,幸好跑的快。

之後遇見了九紋龍史進,二人殺了賊人,火燒了瓦罐寺,史進到少華山落草,魯智深隻身前往東京大相國寺。

智清禪師看過智真長老的信後,知道魯智深是個不守清規戒律的和尚,也不想留,但礙於師兄的面子,還是讓他留下了,命其看守酸棗門外岳廟間壁的菜園子。

魯智深雖然不願意去,但身份低微,只能先去看菜園子。

去了之後,魯智深愛上那裡了,沒人管他,能做個酒肉和尚,並且收拾了二三十個賭博不成才破落戶潑皮,供自己差遣。

水滸好漢的啟示:衝動的他,屢次壞規矩,可最後還是死在規矩裡

這樣的日子,正是魯智深所想要的,逍遙自在。

沒多久,魯智深遇上了豹子頭林沖。

這二人之間有些關係,但不是師兄弟,而是魯智深年幼時曾到東京,認得林沖的父親林提轄。

林沖熱情,得知此事之後,與魯智深兄弟相稱。

魯智深是可以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人,所以當得知林沖被高衙內陷害後,他怕林沖在去往滄州牢營的路上被兩個防送公人殺害,因此提著鐵禪杖上路,去保護林沖。

當年在五臺山文殊院,因不守規矩大鬧寺院,傷了恩人趙員外的心,趙員外不再管他,智真長老怕他再闖禍,而將他介紹給自己的師弟,意思就是讓魯智深記打,讓他明白,再不守規矩,就會被攆出寺廟,被官府抓。

水滸好漢的啟示:衝動的他,屢次壞規矩,可最後還是死在規矩裡

可魯智深得知林沖之事後,還是不守規矩,連假都不請,就走了。

正是這次不守規矩,讓他成為山賊。

救了林沖,兄弟情是盡到了,可因林沖在魯智深用禪杖打折了一株樹警告兩個防送公人不要再傷林沖的時候,提到魯智深是大相國寺倒拔垂楊柳的和尚,兩個防送公人回到東京把這件事告訴了高俅,高俅聽後大怒,馬上分付大相國寺裡的長老不許魯智深掛搭,並差人來捉魯智深,幸好先前被魯智深制伏的那夥潑皮通報,魯智深才及時逃脫,之後逃亡江湖落草二龍山。

救林沖導致自己被通緝,這也是魯智深不守規矩的結果。

水滸好漢的啟示:衝動的他,屢次壞規矩,可最後還是死在規矩裡

事先請個假,也許智清禪師會在魯智深出事之後替他打個掩護,高俅也沒辦法;知道林沖被冤枉,在無法透過合法途徑幫林沖的情況下,魯智深完全可以暗中相助,或者蒙面相助,只要把林沖送到牢營就行了,然後等兩個防送公人回東京,魯智深再現身與林沖說明情況,自己也不至於暴露。

可魯智深散漫慣了,根本不拿規矩當回事,所以再次惹了麻煩。

為救兄弟惹麻煩,也不後悔,他是魯智深,是光明磊落的漢子,是可以為兄弟兩肋插刀的硬漢。

可是,再後來的魯智深,真是後悔極了,因為他所救的人是徹頭徹尾的小人,太無恥。

當然,至於林沖是否是徹頭徹尾無恥小人,另當別論,但魯智深是這麼認為了。

“三山聚義打青州”的時候,魯智深與林沖見面,二人的稱呼變了,魯智深稱林沖“教頭”,林沖回話的時候自稱“小可”。

水滸好漢的啟示:衝動的他,屢次壞規矩,可最後還是死在規矩裡

從這稱呼便可看出,二人之間有了隔閡,原因與林娘子的死有關。

林娘子被林沖休了,可張教頭讓林娘子“守志”等林沖。

高衙內不死心,張教頭讓林娘子“守志”,林沖肯定會猜到林娘子一定會被高衙內逼死。

假如林沖還念及多年的夫妻之情,就不會不管,會讓張教頭一家偷偷跑了,然後商定在哪匯合,然後一起跑路。

可林沖沒有,而是邁著他那六親不認的步伐跟兩個防送公人去滄州了。

林娘子的死,與張教頭讓她“守志”有關,與高衙內的逼迫有關,但最重要的還是與林沖的絕情有關。

林沖真壞,還有更壞的做法呢,林沖之所以明確告訴董超和薛霸這個和尚就是大相國寺裡倒拔垂楊柳的和尚,目的是讓高俅馬上追殺魯智深,不讓魯智深有半點的機會去保護林沖的家人。

這是休書之後,再次向高俅獻媚,不給林娘子任何逃脫的機會。

水滸好漢的啟示:衝動的他,屢次壞規矩,可最後還是死在規矩裡

野豬林一別,青州再見的時候,魯智深跟林沖說“灑家自與教頭滄州別後,曾知阿嫂資訊否?”,這話不是什麼關心,而是一種諷刺,諷刺林沖逼死了林娘子。

若不是楊志打斷了二人的對話,魯智深非拿鐵禪杖打林沖這個忘恩負義的傢伙不可。

林沖也明白魯智深要幹什麼,他從魯智深話裡的“灑家”和“教頭”就清楚了魯智深恨上了他,所以也沒再用親暱的稱呼,只用了“小可”,這既是謙稱,也告訴魯智深,你不把我拿兄弟,我也不把你拿兄弟。

林沖提起娘子,絲毫沒有傷感之情,可見他的薄情寡義,真正相愛的人,死後幾十年再提起,也會悲傷,可他林沖,就像說別人的故事一樣。

水滸好漢的啟示:衝動的他,屢次壞規矩,可最後還是死在規矩裡

衝動之下救了林沖,給自己惹了麻煩,魯智深沒後悔,但林沖逼死了林娘子,成了徹頭徹尾的無恥小人,魯智深後悔了,救了這麼個人,是他的恥辱。

四、投錯靠山後,大怒

魯智深不是一個喜歡抱大腿的人,更不是一個喜歡金錢、美色、權力的人。

這些身外之物,只要他想,當年在延安府就會有,那樣的話,鎮關西不會簡單的被打死,而是會被魯達壓榨乾淨;金翠蓮也不可能離開,會成為魯達的外室之一;有老種和小種經略相公的賞識,魯達不會只是個提轄。

魯智深喜歡什麼?無憂無慮,逍遙自在的生活,有酒有肉有兄弟就行了。

他在即將見到宋江的時候說過這樣的話:

水滸好漢的啟示:衝動的他,屢次壞規矩,可最後還是死在規矩裡

“我只見今日也有人說宋三郎好,明日也有人說宋三郎好,可惜灑家不曾相會。眾人說他的名字,聒得灑家耳朵也聾了,想必其人是個真男子,以致天下聞名。”

眾人為何總提宋三郎?想讓魯智深帶領大家去入夥。

魯智深沒去,與楊志與梁山泊的晁蓋等人有嫌隙有關,但最主要的還是魯智深不想抱任何人的大腿,更不想參與可能存在的紛爭。

打青州,魯智深本不想找宋江,可他一旦打下青州,接下來就要面對朝廷的征剿大軍,魯智深率領的三山難以抵擋,魯智深不怕死,可他要為其他兄弟負責。

所以,為了大家,魯智深只能選擇與梁山泊合作。

當然,合作之前需要探明虛實,要看看梁山泊眾頭領的膽識和能力如何,膽識和能力不夠,魯智深就算帶領大家與朝廷前來征剿的大軍同歸於盡,也不會去梁山泊。

水滸好漢的啟示:衝動的他,屢次壞規矩,可最後還是死在規矩裡

宋江沒有讓魯智深失望,打青州時勢如破竹,大獲全勝。

魯智深最欽佩有真本事的人,所以投梁山大寨入夥。

這件事,倒不是不守規矩,而是不想守規矩的他,馬上又進到規矩裡。

原著道:“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這是大聚義排名後聚餐,宋江提出招安一事時,魯智深大怒之後說的話。

這真是要把魯智深折磨死了,當初選擇宋江,那是看他仁義,看他統領的梁山泊是世外桃源,可沒快活幾天,就要招安與貪官汙吏同朝為官了,又要去守那些個自己受不了的規矩了。

水滸好漢的啟示:衝動的他,屢次壞規矩,可最後還是死在規矩裡

沒辦法,魯智深也只能大怒,帶兄弟們走不合適,不能壞了宋江的好事,大家都是講臉面的人,不能幹拆臺的事。

於是,魯智深只能追隨宋江招安。

五、錢塘聽潮後,頓悟

投梁山大寨之後,魯智深到華州救史進。這次魯智深真是遇到對手了,他夠不守規矩了,遇到的華州知府比他還不守規矩,一點誠信不講,魯智深被擒。多虧宋江等人想出妙計,否則打華州久攻不下,魯智深和史進都得死。

之後,魯智深沒怎麼出場了,直到打大名府才出現,也只是幹些輔助的事,上陣殺敵極少。

打曾頭市的時候,曾參與亂箭射死曾頭市副教師蘇定,這不是什麼大功,蘇定就是個打醬油的角色。

水滸好漢的啟示:衝動的他,屢次壞規矩,可最後還是死在規矩裡

打東昌府時,魯智深丟人丟大發了,被沒羽箭張清一石子打的鮮血迸流,望後便倒,幸好武松及時出現救了他,否則魯智深就被生擒了。

大聚義後的抵抗童貫和高俅等人的征剿,魯智深都無出彩表現,這主要是他不守規矩,再加上恨透了奸臣,宋江若是安排他太多事,他真能在有機會的時候殺了童貫或者高俅,那招安就難了。

魯智深厲害啊,連宋江都怕他不守規矩。

破遼國,魯智深也無出彩表現,同宋江拜會自己師父智真長老的時候,得到了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徵方臘,魯智深立下大功,最後決戰時刻生擒了方臘。能擒方臘,也是因他不守規矩,大家一起進攻,就他獨自一人去追那不該追的窮寇夏侯成去了,結果歪打正著,遇上了逃跑的方臘,順手擒了。

水滸好漢的啟示:衝動的他,屢次壞規矩,可最後還是死在規矩裡

回朝授封的路上,行至杭州六和寺,魯智深在寺內聽錢塘江潮信悟道圓寂。

臨死前,魯智深寫下了“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的頌子。

這是什麼意思呢?

大致意思是說:我這個人一生不守規矩,當官、當和尚的時候都不守規矩,只喜歡殺人放火。但我不是壞人,殺人放火也是為了救人。也只有今天破壞這個規矩,明天破壞那個規矩,才能救得了人,立得了功。你看,錢塘江的水漲落有定時,但最終還是要歸於錢塘江,那是它們的歸宿。我的人生也是如此,一直受著規矩的約束,總想著擺脫約束,可即便打破了規矩,最終還是要死在規矩裡,師父(代表佛祖)給我的四句偈言就是佛的規矩,在守規矩與不守規矩之間掙扎,這就是我的人生。可掙扎來掙扎去,最終還是要回到規矩裡。

水滸好漢的啟示:衝動的他,屢次壞規矩,可最後還是死在規矩裡

魯智深圓寂之後,眾好漢大哭,哭有兄弟圓寂的悲傷,也有替兄弟頓悟而感到的高興。

結語:

魯智深救過金翠蓮,也被金翠蓮救過;看不起過李忠,也被李忠看不起過;為救林沖感到高興,也為救林沖而感到恥辱,因為林沖才是逼死林娘子的罪魁禍首。

魯智深不是黑旋風李逵那種殺人如麻的壞人,他殺過不少人,但目的是為了救人。

魯智深破壞規矩,給自己挖了太多的坑。

可也正是這樣的魯智深,才是我們喜歡的魯智深,也是最為灑脫的魯智深,活在規矩裡的魯智深太憋屈。

水滸好漢的啟示:衝動的他,屢次壞規矩,可最後還是死在規矩裡

可太憋屈的魯智深,永遠逃不過規矩,因為任何一個人都逃不過。

只可惜,當他悟出這個道理的時候,生命走到了盡頭。

假如魯智深還能活十年,那他一定是一個好和尚,或者一個好官。

可作者不想他憋屈的活著,因此安排他圓寂。

很糾結,施耐庵就是要塑造的這樣一個糾結的人。

水滸好漢的啟示:衝動的他,屢次壞規矩,可最後還是死在規矩裡

施耐庵透過魯智深告訴我們,少隨性而為,多思考思考人生,活在你認為受約束的規矩裡可能憋屈,但你必須活在規矩裡,再怎麼折騰擺脫約束,也還是要回到屬於你的規矩裡,這就是命。

與其想著怎麼擺脫那些讓你憋屈的規矩,不如多想想怎麼快樂的活在規矩裡,怎樣合規合理的做人做事。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誰都得守規矩,否則你只能與這個社會脫節,甚至會成為階下囚。

注:本文部分來自網際網路圖片很難核實明確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絡書生刪除!

TAG: 魯智深守規矩林沖魯達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