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女子高鐵調座椅:“被後座老人踹回後”,為何她也只能忍氣吞聲?

由 日漫vs國漫 發表于 歷史2021-05-29

在廣州南站一列即將開啟的高鐵上,一年輕女子在調整座位的過程中,被後座的老太一腳踹回。據目擊者稱,剛上高鐵時座位都比較直立,年輕女子只是往後稍調一點點,並沒有妨礙到後座老太,可當事老太卻一腳踹上去,還大聲斥責前座的年輕女子“你有病”,後經其他(她)乘客勸解“摩擦”才平息。

要知道無論是目擊者的講述內容,還是目擊者拍下的現場影片,都沒有太多年輕女子的過度反應,這從信源層面來看似乎過於單一。但作為目擊者來講,是故意偏袒嗎?好像也沒這個必要性,畢竟這種“摩擦”犯不著站立場。

並且從目擊者所拍影片中顯示,當事老人在反駁年輕女子調整座椅的時候,刻意強調“調整角度過大,後方無法站立”,並且還比劃給周圍的乘客看,但從影片的氛圍來看,所有人都似乎清楚老人在強詞奪理,但好像也不便多說什麼。

之所以會談論這個“摩擦”,並不在於絕對的是非和對錯,還是想透過“摩擦”的觸發和平息,追問其背後的“不道德”和“道德”的關係。因為在這起“摩擦”裡,如果把目擊者的審視作為絕對審視,那麼當事老太很明顯屬於“道德儐相”,以絕對的優勢完勝年輕女子。

事實上,類似的摩擦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很多的,而作為當事老太之所以會出現“過度反應”和“誇張辯解”,就在於她對於公共場合下的契約認知太過自我,並認為跟她相關的空間都帶有個人領地屬性,所以只要別人存在過界的行為,就會瞬間炸裂。

這種時候,判斷是非的主要尺度就是周圍人的評說,但是無論周圍人怎麼說,當事老太好像都會走向歇斯底里,因為在“道德儐相”的邏輯裡,道德說辭是她最後的防線,而年齡是主要基礎,這些並且是被周遭所預設的。

在一定程度上,人們之所以反感“倚老賣老”,就在於“尊老愛老”被老人們當成理所當然,而這種邏輯一旦形成,道德效果的構建,就需要一連串的不道德來支撐。所以出現實踐道德變成不道德手段的達成,就成為現實圖景。

坦率地講,如果當事老太真是那種講道理的老人,肯定是不會用腳踹座椅的,即便年輕女子座椅調整的確實存在問題。可事實上,調整座椅是個動態過程,而這種情況下就判定座位角度影響到自己站立,只能說明壓根兒就是不想讓往後調整一點點。

所以就當事老太刻意強調“調整角度過大,後方無法站立”的說辭,很明顯就是在為自己道德的嘴臉進行補強,可這個過程中,因她已經進入說謊的序列,所以底色自然是不道德的。但是讓人感到觸目驚心的是,不道德竟然能成為道德嘴臉的支撐理由,這又是何等的荒唐?

另外在這趟短暫的共渡行程中,想必當事老太和年輕女子都不會太愉快,但是“摩擦”既然發生就代表永遠發生,而她們再次相遇的機率即便為零,也依舊不能否認這起“摩擦”會成為各自生命中糟糕的碎片。

並且在她們之後的訴說中,大機率會各執一詞。當事老太而言,可能會更加堅定自己的不道德說辭,以此來認定“摩擦”是情非得已,而非是倚老賣老。至於年輕女子來講,本來已經很受委屈,所以就算私下反罵一句“有病的老太”也就並不違和。

可即便如此,還是希望她們各自有反思的可能。說到底,在茫茫人海之中,遇見誰可能都算“奇遇”,既然是“奇遇”就要儘可能地擺正自己的姿勢,最大限度的不去影響別人。所以座位往前還是往後,該不該踹回去,都可能只是自己的心牆作怪。因為座椅既然可以調整,大概就不存在互相影響的可能,否則就是座椅設計有問題。

蒙田說:“言行一致無疑是一種令人興奮的和諧。”言外之意,能做到這一點的人並不多,尤其是在“摩擦”的互動過程中,多數人都會趨向自我服務偏見。所以很多情況下,人們越是提調就事論事,就越不可能就事論事。

所以對於歇斯底里的當事老太來講,說什麼已經無所謂,只要她的行為不被過多指責,好像就算勉強下臺。並且這種勉強的下臺,也只是自洽邏輯,而周遭的人之所以不戳破,只是覺得沒必要,而非是她講得在理。

說到底,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還能希求什麼呢?只要“不道德”不那麼太過分,能維持基本的體面,往往也就可算“人間值得了”。怕就怕道德被結構性,被技術和工具化,是權宜,是兵不厭詐的那個“詐”,是粉飾尊老的那盒“粉”。

TAG: 老太當事摩擦不道德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