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面對昔日忠臣良將,劉邦為何上位就趕盡殺絕?

由 思穎扒事說 發表于 遊戲2021-05-15

兩大戰將共同伐秦,在張良等謀士的指導下劉邦率先拿下漢中,結束了秦王朝的統治。畢竟不想當皇帝的將軍不是好將軍,群龍無首誰都想當那個稱霸天下的“王”。劉邦和項羽也不例外,歷經四年的楚漢相爭最終以項羽自刎垓下而結束,劉邦成功稱王建立新的朝代——漢朝。從起兵伐秦到新王朝的建立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我們不可否認劉邦是有能力的,但是他能夠如此順風順水的一路高歌猛進與他身邊的謀臣武將是密不可分。劉邦身邊人才濟濟,謀臣蕭何,張良,武將韓信等等在助上位的路上是嘔心瀝血,為漢朝的建立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劉邦也很清楚自身的能力和他們的功勞,在後來的慶功宴上他也說過“自己的成功離不開他身邊的這些謀士武將們,他也知道在運籌帷幄上他是比不上張良,帶兵打仗他也趕不上韓信,他能夠做到的就是知人善用,博取百家之長,才使得他們取得最後的勝利”。

不得不說他自我解剖是非常準確的,如果沒有蕭何他們的助力,別說是建立漢朝了,就是連能不能和項羽爭霸也是未知的。王朝已建,對這群陪他出生入死的忠臣們他勢必要大加封賞的。封侯的封侯,封王的封王,這就導致出現了眾多異姓諸侯王,這對劉邦和忠臣們來說是件好事但也是件壞事。而如何來定論是好是壞,這就取決於劉邦。隨著諸侯王們掌握的權力越來越重,劉邦的猜疑之心也越來越強,對昔日的功臣們越來越不信任,在加之真的有人起了謀逆之心,最終使得劉邦上演了一場“狡兔死,走狗烹”的鬧劇。

細看當時劉邦封侯拜相與西周時期的分封制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大大小小的諸侯都擁有著或多或少的權力,導致王權比不上地方權。尤其是等到周王朝衰落之際,諸侯王們都想取而代之成為新王,最終出現了春秋戰國戰亂之期。前人教訓歷歷在目再加之劉邦手握皇權時間見長,他也想讓自己能夠傳世與子孫後代。於是昔日的忠臣良將如今就如同眼中釘一般,對權力的嚮往最終使得劉邦一點一點消滅了韓信等諸侯王,把分封出去的權力又重新收回在了自己的手中。

為了能夠讓漢王朝能夠千秋萬代,他倒是又分封了不少的同姓諸侯王,估計在他眼中他覺得都是劉家人他們會守護好劉家的江山的。事實證明他是好心辦壞事,西周的教訓只讓他用在了對異姓諸侯王的身上,讓他忽略了同姓也是會有異心的。該來的總會來的,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就是代表,也正是因為七國之亂的發生使得後來的漢武帝明白削弱地方權力加強中央集權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

歷史上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宋匡胤杯酒釋兵權,朱元璋大肆殺害忠臣良將一系列的事情都是為了能夠把權力緊緊的握在自己手中。古話說“士無常君,國無定臣”,身為皇帝誰不想千秋萬代,身為臣子誰又甘心一輩子為臣,尤其是遇上昏君之時,誰不想取而代之。如此看來後來的漢武帝,唐太宗,宋高祖他們透過各種方法加強中央集權是他們知道每個人都是有野心的,哪怕是再忠心的臣子也會有野心的一天。那如何讓他們沒有野心,就只有先下手為強,削奪他們的權力,讓他們沒有野心的機會。這樣看來當時劉邦除掉蕭何他們這些異姓諸侯,就是為了避免漢朝重蹈之前的覆轍,能夠讓漢王朝千秋萬代下去。

TAG: 劉邦諸侯王權力王朝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