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三國風雲人物—臧霸(二)

由 靜淨 發表于 美食2023-01-27

上期我們說了臧霸的生平事蹟,一生戰功赫赫,義薄雲天,幫助曹操鎮守青徐,雖在曹操死後被曹丕剝奪兵權,但也能安度晚年,死後哀榮無限。那麼,臧霸為何一直被曹操委以重任,卻被曹丕削去兵權呢?

據《三因志·魏志·武帝紀》和同書陶謙、臧霸等傳資料,我們知道初平、興平車間以至建安初年,青州和徐州一帶本來有兩種地方勢力,一為舉行起義的青徐黃巾,一為以臧霸為代表的鎮壓黃巾的青徐豪霸。關於青州黃巾,其活動情況和初平三年(公元一九二年)之末曹操收其眾三十萬為青州兵都是大家歷所熟知的,本文不多論述。關於徐州黃巾,《陶謙傳》注引《吳書》說:“妖寇類眾,殘不畏死,父兄殲蹬,子弟群起,治屯連兵,至今為患。”這就是此徐州黃巾同青州黃巾一樣,人數眾多,作戰勇敢,舉家相隨,所在屯聚。徐州黃巾後來下落如何呢?《臧霸傳》論“徐州黃巾起,霸從徐州刺史陶謙擊破之,……選收兵于徐州,與孫觀、吳敦、尹禮等樸聚眾、霸為帥,屯於開陽(今山東臨沂北)。”據《武帝紀》,這批豪霸之中還有昌稀。臧霸等人所收之兵,所聚之眾,以時間、地域和其它情況而言,應當就是被擊破的徐州黃巾,其實同曹操擊破青州黃巾並收以為兵相類似。這個階段,各地黃巾起義幾乎都是忽然而起,忽然而落。當他們被擊敗離散後,歸田者固然有之;由於兵荒馬亂而歸田不成者,數量更多。這些人往往被迫接受收編,青州且是一例,徐州兵也是一例。離散和接受收編是違背起義農民意願的,他們力圖避免。《陶謙傳》注引《吳書》載記曰:徐州百姓,“兵連眾結,鋒鋪布野,恐一朝解散,少見系虜。是以阻兵屯據,欲止而不敢散也。”當時階級力量的對比,使他們無法避免被擊敗和被收編的命運。魏晉士家之多,與這種情況當有關係。

臧霸等人出身於較低的社會階居,與其時的世家大族不同。他們活動不窩鄉土,同曹操一類志在天下者也不一樣。陶謙死後臧霸等人無力獨樹旗幟,只有依附較大的勢力以圖生存。他們先助呂布,後降曹操。曹操以臧霸為琅邪相,吳敦為利城太守,孫觀為北海太守,孫康為城陽太守。其中孫現、孫康兄弟所處的北海、城陽二郡屬青州,餘屬徐州。《武帝紀》建安三久“分琅邪、東誨、北海為城陽、利城、昌慮那”以處降將。東莞郡蓋亦此時分置。

臧霸在青徐豪霸中地位比較特殊。他既同諸豪霸一樣為青徐守相之一,又居諸豪霸之上總攬青徐。《臧霸傳》謂曹操“割青徐二州委之於霸”,《武帝紀》亦謂“遂割青徐二州附於海以委焉。’所謂割青徐二州委霸,語意含混,只朗理解為一種權宜處置。這種權益處置,從臧霸說來,表明他在此二州具有強大的潛在影響,不這樣就不足以安定地方;從曹換說來,則表明他故作姿態,以求在擾攘之際暫時維持現狀,穩定東方。這並非曹操真正授臧霸以二州的軍事政治實權,與黃初以後魏國委署都督諸州軍事領刺史者的正式職任是大不相同的。

青徐豪霸名義上是奉職天子,實際上則處於半獨立狀態,其中的昌豨(昌霸)或降或叛,反覆無常,曹操屢加討伐,這就是諸葛亮在《後出師表》小所謂“五攻昌霸不下”的事。其餘諸人,包括臧霸、孫觀,雖然未脫地方色彩,但畢竟與昌豨不同。他們服從曹操指揮,清定海岱,建有軍功。建安五年(公元二○○年)曹操與袁紹相拒官渡之時,曹操處境困難,臧霸沒有因時取利以圖曹操,而是繼續支援曹操,“數以精兵人青州,故太祖得專事紹,不以東方為念。”官渡戰後,臧霸、孫觀及其他將領還紛紛遣子弟家屬詣鄴,表示向曹操效忠。

青徐豪霸的地方色彩,首先表現於在曹操營壘中自成系統;他們原來為守相都不離青徐,厲來遷官仍多帶青徐州郡。臧霸建安十一年為徐州刺史,孫觀建安十四年為青州刺史,甚至臧子艾,觀子朗,也俱至青州刺史。他們行軍作戰,往往限於青徐及相鄰地區;昌稀叛變,也侷促在東海郡內。所以青徐豪霸儘管得以戰功封侯,但由於自成派系,地位特殊,與其它諸將相比,顯然是曹操的一種異己勢力。

由青州黃巾改編的青州兵,雖然隨曹操轉戰四方,仍始終保持著原來的建制和名號,處於相對獨立狀態。《魏志‘于禁傳》載,曹操徵張繡失敗,于禁亂中尋覓曹操“道見十餘人被創走。禁問其故,曰:‘為青州兵所劫。’初,黃巾除號青州兵太祖寬之,故敢因緣為略。禁怒,令其眾日:‘青州兵同屬曹公,而還為賊乎’乃討之,數之以罪。青州兵選走,說太祖自訴……。”這時,青州兵降曹已四五年,而他們仍然保持獨特的地位。

我們可以看出,臧霸成於豪強,也沒於豪強,在他一生中也打上了深深的豪強烙印,我們也就能理解他始終會維護青徐豪門的利益。曹操之所以讓他和孫觀、吳敦等一直鎮守青徐,是因為他要得到豪強士族的支援,只能重用他們。而到了曹丕稱帝,對於自成一體的臧霸等軍當然不能容忍,再加上他的口無遮攔,被剝奪兵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所以不管曹操時期的總攬青徐,還是被曹丕剝奪兵權,都與他所代表的階層和利益密不可分。

TAG: 臧霸曹操青州黃巾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