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沈華:玉文化知識課程之春秋戰國玉器鑑定理論

由 玉見沈華 發表于 美食2022-12-22

第二十三課、春秋、戰國時期玉器的鑑定

前面的課程內容,將春秋和戰國時期的玉器製造特徵,逐一進行了詳細的分解說明,他們兩個時期有沒有共性的特點呢?答案是肯定的,今天開始,我們就這三個階段玉器製造中的特點做一個說明,供各位收藏愛好者瞭解。

雖然春秋、戰國在歷史學上的劃分是兩個階段,其實他們所處的朝代仍然屬於周朝,嚴格意義上屬於“東周”時期,他們之間並沒有一個很硬性的區隔。

所以在玉器的斷代和時代劃分上,這種界限邊緣的模糊,也為斷代上某些無能為力的尷尬提供了最好的口實,換句話說,我們根據實物出土的特徵可以發現,除了春秋早期與戰國晚期的時代特徵很明顯以外,有更多玉器的製作特徵相對而言是模糊的。

所以,如果您剛剛涉入高古玉的收藏階段,完全不必將春秋和戰國的細節計較於此。

至於他們中間如何辨偽方面的指導性文字,在前面的內容中,包括在我前面的兩大專題系列文章中已經多次涉及,這裡就不再重複。

春秋晚期

今天我們跟大家討論的就是這個階段的玉器製作,其共性和理論特點,如果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

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是歷朝歷代高古玉收藏中面臨仿製的熱門題材,也是早期造假最為充分的階段。

所謂早期造假,就是說這種器物並不是百年內仿製的作品,是指最遲仿製於上世紀初年的仿品和贗品,這裡面的情況就很複雜。

因為春秋和戰國時期的墓葬是歷代盜掘目標的重災區,甚至有的玉器經過了幾個朝代的出土、甚至再次入土,原始痕跡早就出現了改變,所以單純以是否墓穴的出土物,根本無從證明是墓穴時代仿春秋、戰國玉器,還是春秋、戰國玉器的再次入土。

譬如江西海昏侯的墓葬中出土的玉器,我兩次親赴遺址參加考古研究和現場調研,經過我們的實地檢測,很多(包括上圖)應該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玉器製作,只不過在漢代的墓葬中出土而已;後世中也有很多在宋元明時期墓葬中出土的玉器,被專家鑑定為宋元時期的仿春秋戰國作品,所以我覺得,目前市場上新仿的春秋、戰國玉器並不可怕,對現代收藏高古玉最具欺騙性的,要數歷代的早期仿古作品。

這些早期仿製或在原物基礎上改制的老假玉器,無論是在包漿上,還是沁色上、乃至於玉器的琢磨雕工上,都已經與春秋戰國時期真品的表面相接近,雖然專家一眼即可識別,但對於一般的普通收藏愛好者來說,辨識的難度還是帶有極大的欺騙性。

因為目前國內對這個階段的玉器斷代並不是很嚴謹,所以早期的很多圖錄和刊物中都有將春秋、戰國以及漢代的玉器合併統稱為“戰漢時期”的說法,正因如此,也才有社會上公推漢代玉器為高古玉器的頂峰言論。

其實如果要是從嚴謹的科學研究角度,春秋時期持續295年,戰國時期持續254年,漢代407年,這三個階段的時間加起來近千年的過程,其中春秋的時間甚至超過了明代276年,這三個階段正處於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換時期,耗時相對較長,每個階段還都具備不同的特點,所以我們在玉器的斷代和研究中,也應該相應的進行細節劃分,不能將這三個階段混為一談。

沈華:玉文化知識課程之春秋戰國玉器鑑定理論

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國內對這種階段的劃分是缺乏理論資料的,早期大量出版的收藏類圖書中,很多概念性的認知都被混淆,所以也會有很多人並不認可我的觀點,而我也理解他們接受的教育理念和斷代劃分的來源於國內這些權威的圖文資料和說明,這就是正確的知識介紹帶來的負誘導作用,請各位藏友在收藏實踐中要特別注意和甄別。

沈華:玉文化知識課程之春秋戰國玉器鑑定理論

(特說明:建議讀者可以點選今日頭條同名專欄課程,此文為授課講義,更詳細的內容,請點選影片課程檢視)

TAG: 玉器春秋階段收藏斷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