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雞”繁體是雞或鷄,為何有兩種寫法?原來藏著古人養雞的秘密

由 梧桐樹下戲鳳凰 發表于 美食2021-12-14

古人怎麼養雞的?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今年的農曆是雞年,雞的話題不斷。這不,眼下禽流感又來襲,不少地方雞遭罪了。

雞是中國人最早養的家禽,早期雞被列入“六畜”,與馬、牛、羊、豕、犬並列,而不是放在禽類裡,可見在古人眼裡,雞的地位遠遠高於鵝、鴨。那麼,古人怎麼養雞?

(古人燙雞剝毛情形)

雞系由野生雞種進化成家禽的,考古發現證實,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中期,中國人已養雞。古人是怎麼養雞的?可以從“雞”字的結構上,找到蛛絲馬跡。

現在大陸地區使用的“雞”字是簡體,而繁體雞字則有“雞”和“鷄”兩種寫法,右邊可以寫“鳥”或“隹”。為什麼會這樣?可能是古人早期馴養的雞,尾巴有長短之分的緣故。“鳥”與“隹”都是鳥,兩字同源,不同之處就是尾巴上的區別。

(唐代上釉陶雞)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稱,隹是“鳥之短尾之總名也。”那這種短尾雞,更像母雞。

繁體雞字的左邊是“奚”旁。“奚”字由“爪”和“X”(造字:“奚”去掉上部)上下相迭構成。從甲骨文來看,“爪”是手的形狀,“X”是則是繩索繫著的女奴。從這一原始字形結構分析,早期古人是用繩子與扣不被當人看的女奴一樣,將雞腿或雞脖繫上,扣著來養的。

這樣,雞就飛不了,久而久之,本可以飛走的野雞(雉)就成了家雞,這種“雞腿繫繩”方法,是中國人養雞常見方法之一,至今仍可以看到。

(甲骨文發現的各種“雞”字,右邊有變化,但左邊一直是“手牽著繩子”)

到了春秋戰國時,古人養雞已很普遍。老子《道德經》第八十章中稱:“鄰邦相望,雞犬之聲相聞。”可見當時養雞之普遍。這個時期,養雞場已出現。《越絕書》記載:“婁門外雞陂墟,故吳王所畜雞處,使李保養之,去縣二十里。”這“雞陂墟”就是吳王家特供養雞場。

(六朝人家陶雞舍、陶雞)

後來,散養和圈養成為古人養雞的主要方法,一直流行到今天。晉葛洪《西京雜記》中有這麼一個說法,劉邦當皇帝后,將其父親從徐州豐縣老家接到都城長安,但其父不習慣,於是建了一座新豐城,和老家一模一樣,把老家養雞帶來,放到路上能找到新家,即所謂“放犬羊雞鴨於通塗,亦競其家”。這一故事顯示,在西漢初期,雞已開始散養。

(唐代陶雞)

唐朝詩人杜甫《催宗文樹雞柵》詩,則說明他家的雞是圈養的。詩稱:“課奴殺青竹,塞蹊使之隔。牆東有隙地,可以樹高柵。”圈養比散雞更有利於環境衛生,這是一種進步。杜甫就是因為家裡的雞亂飛不衛生,有的飛床上去,把床、被都弄髒,才想出了這個法子,於是叫長子來給他修雞柵圈養的:“織籠曹其內,令入不得擲。稀間苦突過,觜距還汙席。”如今,杜甫想出這法子,大家都在用,家家有雞圈。

“雞”繁體是雞或鷄,為何有兩種寫法?原來藏著古人養雞的秘密

(唐人家院模型,家養禽畜,有雞、狗等)

現在政府鼓勵農戶養家畜家禽,以增加收入,古時官府也這樣。據《漢書·龔遂傳》,漢宣帝時很務實的官員龔遂,來到今山東的齊地時,看到當地民風奢侈,不重視農牧業,便下令農家每戶要栽桑種韭,養豬養雞,其中要養母豬2頭,雞5只。

“雞”繁體是雞或鷄,為何有兩種寫法?原來藏著古人養雞的秘密

(漢代陶雞)

現代流行的養雞專業戶,這在漢朝時也已出現。據劉向《列仙傳》,住在屍鄉北山腳下的洛陽人祝雞翁,就是養雞專業戶,“養雞一百多年,雞有一千多隻。”有學者因此認為,祝雞翁是中國最早的一位養雞專業戶。

TAG: 養雞古人圈養陶雞專業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