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為何親戚關係越來越淡老祖宗總結了兩句俗語,句句經典

由 康順聊科技 發表于 汽車2021-12-14

哈嘍,終於等到您,還好我沒放棄!您終於來了!這裡有您最想知道的!這裡有您最想不到的!這裡有您在別的地方看不到的!總之,您來對地方了~那麼下面就讓我帶您一起看看下面的文章!

時光回到現代,映入眼簾的則是各種兄弟反目成仇,親戚愈發疏遠的現實,其實這種情況古來有之,為此老祖宗也是總結了兩句俗語,還是那句話“道理全在書上做,做人卻在書外”,咱們一起來看一看老祖宗如何看待“親戚關係越來越淡”這個問題吧。

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

這句話出自《西遊記》當中,完整的語句是這樣的,“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清嘞,你與他相別五六百年,又不曾往還杯酒,又沒個節禮相邀,他哪裡與你認什麼親耶?”《西遊記》雖然是一本神怪小說,但是其中涉及的民俗文化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在封建社會里,宗族勢力盤根錯節,許多大姓家族在地方一枝獨秀。輾轉來到現代,這些大姓家族基本上早已沒落,可是每個小家的親戚朋友還是非常多的。

在孩提時代,“走親戚”是一件最讓人高興的事了,不僅能夠認識很多看著陌生卻有血緣關係的小夥伴,在臨走時主人家總會拿出一定量的紅包獎勵小孩,這個時候父母一般不會阻攔,圖個喜慶。

當然事後紅包大多進了父母的口袋,而且父母還會跟你說是幫你保管的,小孩子拿錢容易丟。或許萬般不捨,但迫於強權的壓力咱們總是妥協的一方。如今長大了,這類事情卻早已成為了過去,現在就算自己把錢給父母保管,父母可能都不會要了。

在曾經鄉里,結婚物件基本是媒人牽線,不會離得很遠,很多的時候都是同村是從小玩到大的小夥伴,最多也就是隔壁村的。兩人結為夫妻之後,鄉里鄉親的本就認識,家離得也近。逢年過節一大家子還能湊幾桌麻將。

可現在就不一樣了,在如今講究獨立自主的年輕人眼裡,介紹物件那都是萬不得已的選擇。經過漫長的戀愛長跑步入婚姻殿堂,天南海北的兩個人結為夫妻,這不僅僅意味著二人相愛終於修成正果,更是代表著兩個家族成為了親家。若是隔得遠,逢年過節走個親戚可能都要坐幾天的車。在古代,距離最容易產生思念,然而在現代距離卻最容易產生疏遠。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出自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在第一百二十九章中提到,意思便是說天下人為了利益會蜂擁而至,也會為了利益而各奔東西。

普天之下,芸芸眾生,雖然古人有云“天同覆,地同載”但終歸生來有別。有人生來即坐擁天下,有人生來卻是貧寒人家。人間多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為了補充自己的不均,便要為此而奔波。

利益是每個人都會追求的東西,別說自己不動心,那是偽君子。在儒家學說中曾有過利和義的辯解,最後得出的結論,取義而舍利。當然這裡的“義”必須是“大義”,如果是虛假的朋友情誼那還要三思而後行。不可否認,現代社會非常功利,赤裸裸的幾近沒有遮攔,在追追求功利的道路上,很多人走著走著就迷茫了,就像迷路的孩童,不知到底該往何處,難道人生這一輩子只為掙錢而活?

錢,不知不覺間已經成為了衡量一個人成就高低的標誌。卻不見那些為國家科技發展作出貢獻的科學巨匠,那些為文學史上添上濃墨重筆的作家偉人,他們圖什麼,圖利?顯然並不全部,但也絕對有之。

最後,路在自己的,腳下怎麼走全看自己,有時候為了利益而慌不擇路,匆匆而行,在適當的時候不妨停下來問一問自己,可否忘了初心?人生旅途,總會有那麼些孤獨的時刻,在那些時候,不妨聯絡曾經的親戚朋友,或許只是噓寒問暖的幾句客套話,但起碼讓自己知道在這個世界上,跟自己流著相近血液的人並非只有自己一個,你說呢?

為何親戚關係越來越淡老祖宗總結了兩句俗語,句句經典

俗語可信,卻也不可全信,這就是一種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擁有數千年曆史,一些規矩和文化並不見得適合現代。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說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沒有必要將俗語當作迷信,只是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多一些思考。

參考文獻:竟成主編《中國俗語》、杭晶波,周謙主編《歇後語諺語俗語慣用語詞典(第2版)》

TAG: 俗語父母自己天下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