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孩子做事磨蹭,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巧妙化解孩子“拖延症”

由 海波娛樂志 發表于 汽車2021-06-11

孩子的什麼行為最容易激怒父母?如果被問到這一問題,很多爸媽肯定立刻回答說“做事拖拉磨蹭”。做事磨蹭拖拉是很多孩子的通病,很多媽媽一聊起這個話題來就滔滔不絕,一把辛酸淚,原本自認為還算個溫柔媽媽,但一碰上磨蹭的娃,就立馬化身為“母老虎”。

以鄰居小孩悅悅為例,每天早上的“起床戰”都讓悅悅媽頭疼不已。每天早上,弟妹和小侄女都在樓下等了半天了,悅悅媽才一隻手拎著書包,一隻手拉著悅悅,匆匆忙忙的下樓來,然後一邊走一邊抱怨說:每天早上,我開始做早餐就開始叫她起床。只聽她答應著“馬上起來了”,半天不見動靜;我再催,她又答應著“已經在穿衣服了”;我把早餐都做好了,還不見她從臥室裡出來。我進去一看,還在被窩裡呢!連拖帶拽的從床上拉起來,穿衣、洗臉、刷牙,每個環節都能一拖再拖,終於到了要出門了,忽然一句“媽媽我要上廁所!”我在一邊急得直跳,她卻一直不緊不慢,你說氣人不氣人!

為了孩子按時起床、準點上學,每天早上,媽媽們勢必要各種催促,催著起床、穿衣、洗臉刷牙、吃早飯……可無奈自家的娃就是悠哉悠哉的慢動作,不拖到最後一秒不出門。放學回家寫作業,也是這兒玩玩,那兒摸摸,明明30分鐘可以解決的作業,硬生生拖了2個小時!

每每孩子犯了“拖延症”,媽媽們的各種催促都收效甚微,有時候孩子甚至是越催越拖延,結果換來的是媽媽們一身內傷。 那麼到底該如何解決孩子的“拖延症”問題呢?對付磨蹭的娃,催絕對是下下之策,讓孩子不磨蹭,父母一定要了解這些!

孩子做事磨蹭拖拉的5大因素

對孩子來說,拖拉磨蹭真是特別常見的現象。孩子做事拖拖拉拉,不拖到最後一刻誓不罷休的樣子,讓很多家長頭痛又惱火。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要高度重視孩子“拖延症”這個問題。孩子會出現拖延的現象,其實是有原因的,瞭解到根本原因,家長們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糾正。

1、孩子的時間觀念未發展成熟,沒有時間管理能力。

孩子早起磨蹭、寫作業拖拉等問題讓很多家長甚是苦惱。孩子經常有懶散、懈怠或者拖拉的現象發生,根源在於他沒有時間管理能力。其實,“拖延症”並不是孩子獨有的毛病,大人們自己的時間管理也存在許多問題。

科學家研究發現,在2歲之前,孩子們只活在當下,沒有“過去”和“未來”的概念,他們不會去擔心未來會發生的事情,也就說2歲之前的孩子,對時間是“無感”的,更不會有成人那種“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概念。

在3歲左右,孩子對時間的先後有了初步認識,也僅僅會區分過去、現在、未來大段的時間。成年人知道半小時大概是多長時間,可小孩子並不知道,他只是聽過這個形容時間的詞彙,但並不理解半小時意味著多長時間。 所以,當你催促孩子“20分鐘吃完飯”,他們是完全聽不懂的,20分鐘具體意味著多長時間,他們沒有概念。

連時間都理解不了,那更不會管理時間了。因為時間對於孩子來說太過抽象,他們還無法感受到時間的流逝,或者說不太在意。因此他的行為在成年人看來就是“磨蹭拖拉”,但孩子本人並不知道自己“超時”了這麼久。

在4歲左右,孩子能夠描述昨天做了什麼事情,但是具體什麼時間做的他們是不清楚的。所以在孩子還分不清時間的時候,家長讓孩子“快點”的催促,要求他們在特定時間完成任務,這些都是不在孩子腦中的計劃和概念。

2、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不強。

小孩子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自控能力不強,注意力也不集中,很容易被別的東西吸引,從一件事轉移到另一件事上去,這些心理特徵直接導致了孩子動作行為的減慢。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大原因在於其大腦皮層尚未發育完全。尤其是6歲前的孩子,他們不能將所接收到的資訊進行整合。如果是因為年齡的問題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那麼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家長會說我哪裡等得及?但是,等不及也得等,很多家長都犯了等不及的錯誤。有些家長在孩子才一兩歲的時候就著急讓孩子進行專業化的注意力培訓,殊不知這樣是在扭曲孩子成長的自然法則,反而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另外,感統失調往往會造成孩子動作笨拙,注意力不集中,而解決感統失調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多運動。

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當有新異刺激出現時,家長可以約束自己不去關注它,但孩子卻很難做到。因此,當孩子從事某種活動時,我們應該減少無關刺激的干擾。在孩子投入地活動時不打擾他,若是孩子無法獨立完成學習,家長可在旁陪伴、協助,但切忌給予過多指導。

3、孩子不滿意家長的安排,故意與父母消極對抗。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几乎決定了孩子的日常生活,除了一些吃喝拉撒,還會安排各種任務和活動給孩子。凡事拖延的孩子,往往有一個性格急躁、期望值高和控制慾強的父母。這些父母總是不斷地在“督促”和“強制”孩子完成既定目標,很少給孩子選擇的機會。面對強勢的父母,孩子很無助,只能將拖沓作為無意識隱性對抗語言,不斷給自己心理暗示“我鬥不過你,但是可以拖”,並由此強化了自己的拖拉行為。

雖然有時家長是出於好心,想讓孩子從某項任務或者活動中獲得成長,但是,在替孩子決定一件事情的同時,也剝奪了他們自我意願和選擇的機會,也失去了做事情的動力和熱情。所以,總是拖拉的孩子,通常不快樂。當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時,孩子就會拖延不想去做。和大人一樣,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也就會一直拖著不去做一樣的道理。

有些父母對孩子管教過嚴,給孩子佈置得任務過多,孩子產生了嚴重的牴觸情緒。有可能會採用“磨蹭”招式予以回擊,奉行“決不按時完成” 的原則,以免有更多的任務。

孩子做事磨蹭,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巧妙化解孩子“拖延症”

4、家長事事包辦,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

家長總是覺得孩子還小,因為總是擔心孩子做不好,導致家長一手包辦,時間一長,反而會讓他們產生依賴心理。

很多家長甚至一邊催促孩子,一邊卻又替孩子代勞太多:嫌孩子吃飯慢,就去喂孩子,嫌玩具放的亂,就去幫孩子收拾,嫌孩子穿衣服慢,怕上學遲到,就去幫孩子穿…… 這就讓孩子養成了依賴心理,想著會有家長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在做事情的時候也就容易拖拉偷懶。甚至有的孩子還會覺得自己的“拖延”可以換來父母更多的關注。

孩子做事磨蹭,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巧妙化解孩子“拖延症”

5、父母期望過高,導致孩子信心不足。

有時孩子並不是故意慢慢吞吞,只是由於缺乏訓練、能力發展不均衡,而父母高估了孩子的能力,才會覺得孩子是有意拖拖拉拉。譬如早上讓孩子趕緊把書放進書包,拉上拉鍊就可以走了,但是“放幾本書”、“拉上拉鍊”的過程中的這幾個動作,其實孩子並沒有大人做得那麼容易,本身他們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完成。

家長急於用大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孩子的能力還不足以達到。家長盲目地催促反而會讓他們更心急、更茫然。孩子在做事時缺乏勇氣和信心,怕自己出醜或做不好,認為任務超過自己的上限,在心理上認為自己不能完成任務,總是瞻前顧後,猶豫不定,從而動作也就自然而然的慢了下來,孩子的這些“慢動作”,在家長眼裡就成了“拖延”。

孩子做事磨蹭,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巧妙化解孩子“拖延症”

化解孩子“拖延症”,用這3招就夠了!

孩子拖拉只是單純行為層面的。但是,在拖沓的行為背後,其客觀的原因往往缺乏時間觀念,缺少計劃性和做事沒有條理,又或者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注意力沒法集中。這種拖拉的壞習慣對於孩子就像一個枷鎖,禁錮了孩子的思維乃至成長。所以,一味地呵斥孩子,還不如試著讓孩子擺脫這些枷鎖。化解孩子“拖延症”,用這3招就夠了!

孩子做事磨蹭,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巧妙化解孩子“拖延症”

第一招: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孩子沒有成人那種“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概念,經常有懶散、懈怠或者拖拉的現象發生,這就需要父母能夠觀察孩子,瞭解孩子,想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幫助孩子建立時間概念,樹立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以便積極應對學習和生活上的挑戰。

首先,將抽象的時間具體化。僅僅用詞彙形容的時間對孩子來說太抽象了,也許孩子知道一個小時60分鐘,一分鐘60秒,但是60秒到底有多長,能幹點什麼事情,他們其實並不知道。所以,家長不如透過一些計時器、沙漏(可以買幾個不同時間、不同顏色的沙漏)等時間工具,將抽象的時間具體化,讓孩子更瞭解時間的長短。這樣能讓孩子產生對時間流逝有更直觀的印象,也更有趣好玩。

比如:和孩子約定半個小時內把碗裡的飯菜吃完,那麼媽媽們就可以拿出手機,用裡面的計時器開始計時,讓孩子真真切切看到時間的流逝。 以此類推,家長想要求孩子“5分鐘穿完衣服”、“10分鐘寫完生字”,只要設定相對應的時間,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到“5分鐘”、“10分鐘”到底有多長。

然後,讓孩子意識到時間的彌足珍貴。對於4歲以前的寶寶來說,時間是一個懵懂的概念,他並不知道時間的重要性,也不知道要怎麼去珍惜。爸爸媽媽可以透過講故事、或者給孩子的臥室貼上名言警句、與他玩一些有趣的計時性活動的方式,來讓孩子意識到時間的彌足珍貴。

最後,引導孩子養成守時的習慣。家長可以給孩子買個鬧鐘,讓孩子學會認時間,在規定時間讓孩子睡覺、起床或者完成別的事情。小孩子往往對故事書很著迷,不如找一些有關名人守時的兒童讀物,讓他自己看,或者親自給他講一講;有時也可以講一些因為不遵守時間而造成重大損失的故事。生動的故事能讓孩子從中受到教育。

孩子做事磨蹭,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巧妙化解孩子“拖延症”

第二招: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年齡比較小的孩子還不會精力集中的做事情,或者不知道身邊的工具該怎樣使用,東戳戳、西戳戳,就是沒法安下心來做一件事情。孩子做事注意力不集中,自然容易耽誤時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和訓練了。

首先,在遊戲中培育孩子的注意力。剛開始訓練時,可能孩子並不合作,這時切忌打罵是關鍵,否則他們會對訓練產生厭惡情緒,導致訓練無法深入進行。訓練內容一定要圍繞著“玩”字,切忌認字、寫字或課堂式教育。遊戲是孩子們最喜愛的一種活動。遊戲不僅可以寓教於樂,還可以透過家長的參與,增進親子關係。就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而言,遊戲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其次,重視家庭對孩子注意力的影響。安靜整潔的環境能夠讓孩子少受外界干擾,更好地保持注意力。在家裡,要注意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比如:家中物品的擺放不雜亂,孩子的用品和玩具收在固定的位置,每次不給孩子過多的玩具,家長在家裡不大聲說話和看電視等等,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另外,要限制孩子看電視和電子遊戲。如果孩子習慣了充滿聲光影的刺激,就不容易靜下心來看書、思考和學習。所以,要限制孩子對電視和電子遊戲的使用時間,平時儘量讓孩子多看書、多接觸大自然。

再次,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在孩子要開始做某件事之前,把準備工作先做好。比如孩子寫作業之前,先吃飽喝足,去過衛生間,把桌面收拾乾淨,需要用到的課本、作業本、筆、橡皮擦等都準備到位,避免在中途又要喝水上廁所或者發現缺少了什麼東西,導致正在進行的事情被打斷。家長無論是教孩子收拾,放置物件,或是使用各種工具,都要提出具體的要求,並且給予具體的指導,儘量減少無關刺激,孩子就比較容易精力集中地幹自己的事情。有的家長喜歡時不時去看一看孩子,或者呆在孩子旁邊檢查作業,這樣其實並不好,因為孩子的學習思路很容易被幹擾,不利於他集中精力學習。

最後,靈活地交替運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完成有目的活動所必須的,但有意注意需要意志努力,時間一長,孩子就疲勞了,注意力開始不集中,特別是學齡前的孩子,由於注意力發展水平所限,很難長時間保持有意注意。家長必須靈活地掌握方法,不斷交替運用孩子的這兩種注意,使大腦活動有張有弛,既能保持有意注意完成某些事情,又不會太疲勞。訓練的時間長短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年齡與特徵決定,不要用家長的標準去衡量與要求小孩子。

孩子做事磨蹭,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巧妙化解孩子“拖延症”

第三招:讓孩子自己承擔拖延“後果”。

對於孩子的磨蹭,一味的批評教育有時會失效。專家建議,必要的時候,要將因孩子的磨蹭造成的後果呈現給孩子,並要對孩子進行適當的處罰。要讓孩子明白,做事磨蹭的習慣造成的後果也會很嚴重,也會受到一定的“懲罰”。有的時候,適當的處罰有助於孩子快速“醒悟”!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需要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試想,如果父母生活懶散,幹事磨磨蹭蹭,孩子怎麼會不受到影響呢?因此,要改變孩子磨蹭的壞習慣,你本人一定要惜時守時,講求效率。

孩子做事磨蹭,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巧妙化解孩子“拖延症”

其次,提前立規矩,賞罰要分明。為了幫孩子戰勝拖延症,在他做事情的時候,家長最好給他規定好時間。例如:當孩子寫作業時,家長可以先預估一下時間並給他做出合理規定,他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作業才可以看電視或者玩遊戲,不然就限制他玩的時間,如果孩子提前完成,節約出來的時間歸孩子自由支配,也可以對他進行獎勵。透過鼓勵,孩子們更有信心和積極性來完成了。恰當的獎勵可以強化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最後,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造成的後果自己承擔。對待孩子的事情,父母正確的行為態度應該是“你的事情要你自己完成,你有很多選擇,但每一種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你必須自己承擔”。

父母要逐步退出“包辦代替”的角色。讓孩子瞭解自己所要做的事情,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為自己作主,從而不斷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做事的積極性,多多鼓勵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合理的制定孩子行為的規範,給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讓孩子自己管束自己,家長只需要耐心教孩子做事的技巧,給孩子鍛鍊的機會。

孩子做事磨蹭,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巧妙化解孩子“拖延症”

另外,讓孩子為磨蹭“買單”。古語云“吃一塹,長一智!”孩子只有體會到磨蹭給自己帶來的損失之後,才能自覺地快起來。因此,父母不妨讓孩子“順其自然”,按部就班地,“磨蹭”地做事,比如:早晨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磨蹭的起床,拖拉的吃飯,不緊不慢的去學校,而必然的結果無疑是“遲到”。當孩子親身體驗了遲到的尷尬,並捱了老師的批評後,便會認識到磨蹭給自己帶來的害處,從而為了避免尷尬與被老師的責罵,就會慢慢快起來了。

總之,對孩子磨蹭,家長一定要用耐心和愛心幫助孩子逐步改正,不要操之過急。要注意總結方式方法,不斷提高孩子的速度。

TAG: 孩子家長磨蹭時間拖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