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記得37年前對馬雲有助的“外國夫婦”?兩百恩情,馬雲回饋霸氣

由 遊戲全視界 發表于 科技2021-04-15

提及馬雲,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的阿里巴巴集團。但其實在創立阿里巴巴集團之前,馬雲比現如今的絕大多數人都要落魄。幸運的是,在他最需要接濟的時候,有人對其伸出援手。

1980年,16歲的馬雲在杭州認識了隨家人出遊的David Morley,為了鍛鍊自己的英語水平,馬雲和David Morley成了筆友,在那個網路不發達的年代,兩人以書信的方式交流了長達五年的時間。

藉著這個機會,馬雲認識了David Morley的父親肯。從後續的交流當中,肯瞭解到了馬雲的窘迫境況,此時的他被馬雲的真誠與勇氣打動,決心為馬雲提供幫助。

這位僅僅與馬雲有過一面之緣的加拿大先生,在此後的四年間,每年都給馬雲寄一張支票過去,用於資助馬雲上大學。在這四年時間裡,肯一共寄出了200澳元,而這在當時並不是一筆小數目。

肯的資助不僅讓馬雲完成了學業,而且對其之後的創業也提供了不小的幫助。2003年,由馬雲創辦的淘寶上線,直接引爆了網購熱潮,而馬雲的事業也從這個時候開始步入正軌。

但是天意弄人,沒等馬雲親自對肯當年的幫助表示感謝,肯便先一步離開了這個世界。2004年,肯撒手人寰,這段維持了25年的特殊友誼也在這一刻畫上了句號。

肯的離世讓馬雲悲痛萬分,雖然沒能親自報恩讓馬雲倍感遺憾,但是他不曾忘記過肯的恩情,最後,他選擇以自己和肯的名字資助了一所澳大利亞大學,金額高達2000萬美元。據瞭解,這筆錢是這所大學開辦至今收到過最大的一筆捐款。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被肯和馬雲的故事所打動。肯雖然和馬雲素昧平生,但是他選擇無條件相信馬雲,在他最困難的時候予以他資助。而馬雲也沒有辜負肯的信任,不但創辦了阿里巴巴集團,而且以實際行動回報了肯的付出。

溫情背後影射的社會現狀

其實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每個人都曾是“馬雲”,享受著父母給予我們的無條件關愛。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遲早也會成為“肯”,選擇無條件信任、關心子女。

但令人惋惜的是,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像馬雲那樣,以實際行動迴應這份關愛與信任。

在父母年輕時,子女總覺得他們嘮叨;在父母逐漸老去以後,子女又會將他們視為負擔,這是既殘酷又悲哀的現實。

近些年來,不少年輕子女會以工作生活壓力大為由,將父母送到

養老

院。這看似是為父母著想,但實則是逃避孝順長輩職責的表現。

幫助子女培養起孝心,不單單是為了父母今後能夠有人照料,更是為了將孝順父母的觀念不斷傳承下去,讓子女能夠做到主動承擔起

贍養

父母的職責。

那麼,要想培

養子

女的孝心,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如何培養子女的孝心

·強化責任意識

要想讓子女在長大以後主動承擔起贍養父母的職責,父母首先要做到的一點就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在日常生活當中,父母要給孩子貫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觀念,讓孩子在承擔職責的過程中,不斷強化自身責任意識。此外,在孩子表現良好時,父母要樂於褒獎他們,這樣孩子才能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爭做更加有責任心的人。

·維繫親子關係

親情雖然建立在血緣關係之上,但這並不代表其不需要進行情感維繫。倘若父母年輕時候經常冷落孩子,甚至動不動就打罵孩子,那麼這樣的親子關係勢必脆弱,孩子也很難培養起孝心。

因此,在平時生活當中,父母應該多花費一些時間陪伴孩子,和孩子聊聊天。這不僅有助於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而且能夠幫助父母更好地注意到孩子的身心成長狀況,及時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煩惱。

記得37年前對馬雲有助的“外國夫婦”?兩百恩情,馬雲回饋霸氣

·杜絕溺愛行為

現如今不少父母迫於生活壓力,往往只會選擇生育一個孩子。在這種社會現狀之下,很多父母開始出現過度寵溺孩子的行為,例如:不捨得批評孩子、無條件滿足孩子過分要求等等。

這些行為只會讓孩子的性情變得越來越驕縱蠻橫,長大以後他們不僅不能承擔起贍養父母的職責,而且很可能成為啃老族,給父母增添新的壓力。

我是,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 馬雲父母孩子子女贍養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