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並不是所有“延遲”都是“延遲滿足”,想教育孩子,理論別用錯了

由 小白s遊戲 發表于 科技2021-06-20

前段時間和閨蜜一起出去給孩子們買東西,孩子們也是非常開心,跟在我們屁股後面嘰嘰喳喳地談論。

當時到了一個賣玩具的店門前,她家孩子說:“媽媽、媽媽,我想要這個奧特曼,今天你給我買好不好?我真的特別想要。隨即,閨蜜直接表示現在暫時不買,等會兒我們轉回來的時候再買。”

說實話,聽到她這樣的話我就在擔心,要是到時候忘了怎麼辦?當然,孩子也發出這樣的疑問,這時候閨蜜表示:

“今天我們買的東西你幫我提袋子,過會兒媽媽一定會記得的。”

後來孩子也答應了,但是我對他的做法其實還不太理解,所以就問了閨蜜:“明明你知道孩子喜歡奧特曼,為什麼當時不願意給他買呢?”

沒想到閨蜜表示:“現在給孩子買了,以後他想要啥,我豈不是一定要給他買,我們家又不是大富大貴的家庭,再說了,我在一些育兒書籍上,

看到了延遲滿足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讓孩子懂得延遲滿足,他們才能控制住自己的慾望,長大之後不至於出現問題。”

後來想到了既然是教育專家提出的理論,沒有和孩子繼續爭論,但實際上,我對閨蜜的這一做法還是有些不理解,畢竟在我看來,當孩子在最想要這個東西的時候,沒有得到,後來無非出現兩種極端。

有可能會超級想要又或者直接忘記,這對於孩子來說都不是好的,結果或許長大之後在孩子心目當中還會認為,爸爸媽媽是一個自己想要什麼東西,永遠不會給自己購買的人。

現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會搬出一些育兒專家的理論,認為他們所說的教育方式是非常正確的,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運用。

我們確實明白,育兒專家想要把各位孩子教育的較好的理念,但實際上,生九子,九子都各不同,就已經暗示每個孩子有不同的發展軌跡,

即使我們利用教育統一標準的育兒方式

,也不一定能夠真正的將他們教育成專家所想的那樣。

想要教育孩子,還是應該理解清楚,理論所表現出來的真實的含義,同時分析自家孩子身上所存在的特點。

隨意地搬來所有的理論讓孩子去實踐,其實就已經影響到了孩子的成長。就拿我們上面所說的延遲滿足,大家又知道它真實的含義是怎樣的嗎?而他背後的漏洞大家有沒有思考過呢?

什麼是延遲滿足?

其實從字面意思我們就可以瞭解清楚,所謂的延遲滿足就是指,在孩子最想要某種東西的時候,媽媽適當的拖延,讓孩子之後得到滿足。當然,這個理論並不是隨意說來,其對於孩子本身的影響確實較為明顯。

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尋找了十幾個孩子去測試他們對待糖果的反應,之後進行最終調查分析,孩子不同選擇對於他們人生的影響。

孩子們被送進一間屋子裡面,桌子上擺有糖果,實驗者告訴孩子千萬不要吃糖果,要是想吃糖果的話,也應該按理告訴工作人員給他們拿,只是不能隨意的偷懶,如果能夠堅持到最後,等到研究人員過來,他們就會有比較明顯的獎勵。

在實驗之中,我們確實看到有一部分孩子,在一開始就忍不住糖果的誘惑,他們選擇直接拿起來吃。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孩子好像已經把糖果忽視,也不願意去看,只是在做自己的事情,當然還有一部分孩子會選擇像實驗者說的那樣。

後來透過一定的分析,他們發現那些能夠忽視糖果,並且等最後獎勵的孩子,未來成功的機率較大,而那些研究人員一走就將糖果放進嘴裡面的孩子,可能一事無成。

透過這樣的分析,他們下定義表示延遲滿足,對孩子本身的性格,以及行事方式,有著比較明顯的影響。

我們也可以發現,在孩子身上他們具有比較明顯的堅強,自律,等品質他們會明白不經歷風雨不能見彩虹的道理。

所以不管做什麼事情,也會懂得適當的忍耐,等待最後好結果的出現。當這一理論普遍化之後,很多父母就認識到了讓孩子延遲滿足的重要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就會刻意地製造延遲的條件。

並不是所有“延遲”都是“延遲滿足”,想教育孩子,理論別用錯了

本以為自家孩子,會像實驗者所表明的理論那樣變得越來越優秀,但實際上,他對於孩子的傷害也是極其明顯的。

並不是所有“延遲”都是“延遲滿足”,想教育孩子,理論別用錯了

寶媽群裡的小小家有一個5歲的孩子,她表示自己在孩子出生之後,就一直是延遲滿足理論的追崇者,基本上不管做什麼事情,一定會考慮到延遲滿足的重要性,慢慢的去培養孩子剋制自己慾望的能力。

比如孩子小時候想要吃一袋零食,他便會讓孩子坐在那裡先等兩三分鐘。孩子想要買一個玩具,他必然會讓孩子等上一兩週。

後來,孩子在學習上也表現得比較好,

所以他就認為延遲滿足對於孩子是較為有幫助的。

但是後來有一次去肯德基,他卻發現了自家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因為當時自己想去洗手間,就對孩子說這個東西一定不能吃,等媽媽回來再吃,沒想到自己剛一轉身,孩子就將薯條炸雞等一下子塞到嘴巴里面。

並不是所有“延遲”都是“延遲滿足”,想教育孩子,理論別用錯了

後來自己想要去拿紙巾,才發現孩子有這樣的行為,讓她感到十分的生氣,後來一想有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問題。

確實很多父母總是迷之自信,認為延遲滿足給孩子帶來的全是好的影響,實際上負面影響也是必然存在的,畢竟孩子本身就是年齡較小,讓他們懂得剋制自己的慾望,就是在壓迫他們本身。長時間如此,自然而然就會存在這些特徵。

特徵一:缺乏安全感

我們可以明確地感知到,孩子在被爸爸媽媽利用延遲滿足方法準則教育之時,他們內心是極其痛苦的,甚至會認為,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爸爸媽媽為什麼連這樣簡單的事情都不願意滿足我呢?為什麼別人的爸爸媽媽總是答應他們所有的條件呢?

並不是所有“延遲”都是“延遲滿足”,想教育孩子,理論別用錯了

試想一下,在這樣的思考之時,孩子不要讓人會埋怨父母,他們都不願意去信任自己的父母,依賴父母,自然是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特徵二:性格極端

延遲滿足確實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正面影響,比如懂得剋制自己的慾望,明白自己適當的忍耐可以得到更好的東西,但實際上孩子本身就是變化的,靈活的。

他們的大腦思考不會像父母所想的那樣,按照父母的思想過程,所以性格極端,也是極有可能存在的問題。比如孩子在長時間與慾望壓制之下,就有可能變得極其暴躁,憤怒。

在爸爸媽媽看不見之時,會表現出來和之前不一樣的特點,難道不是所謂的性格分裂的表徵嗎?

並不是所有“延遲”都是“延遲滿足”,想教育孩子,理論別用錯了

並不是所有“延遲”都是“延遲滿足”,想教育孩子,理論別用錯了

作為父母,如果我們想要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就應該分析,清楚,教育理論所帶來的正面影響以及負面影響,而不要主抓所有的正面影響,畢竟他可能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傷害,比想象中的還要多。

上面所說的延遲滿足理論,確實能夠對孩子產生一些比較好的影響,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把握度,在某些環境之下延遲滿足只是可以使用的。

比如,如果我們發現自家孩子被過分的嬌慣,想要什麼必須得到什麼,在這個過程之中一旦不被滿足就有可能大聲哭了,哭鬧不止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暗示孩子問題比較明顯。

想要糾正自家孩子身上這種惡習,就應該讓他們是適度的延遲滿足

,讓孩子養成自控的習慣,使得自己生活越來越,規律,自律堅持。

並不是所有“延遲”都是“延遲滿足”,想教育孩子,理論別用錯了

但是在這個過程之中,爸爸媽媽應該掌握延遲滿足的真正意義,而不是隨意地訓斥孩子,不答應孩子所有的要求,畢竟孩子他們本身,對於一些事物的好奇心慾望還是比較強烈。

長時間不被滿足,孩子當然有可能會自己的內心產生別的想法。這樣的孩子,他們很有可能走上一些極端,使得父母猝不及防,甚至只能得知孩子走上悲劇的結果。

比如大部分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有可能喜歡吃零食,爸爸媽媽為了孩子的健康,讓他們從來不碰,這就會讓他們一直處於好奇的想法之中。

在孩子慢慢長大之後,他們會選擇一定的辦法來滿足自己小時候沒有得到的東西,這其實就是延遲滿足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特別是那些從小被父母管教嚴格的孩子

,長大之後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就更加明顯。

並不是所有“延遲”都是“延遲滿足”,想教育孩子,理論別用錯了

有一些父母或許只懂得延遲,而不懂得滿足,這就會讓孩子處於怨恨的心情當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自然不能健康的成長,相信大家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正確理解延遲滿足的道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 孩子延遲滿足想要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