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武則天篡位登基,82歲被迫退位,沒啥權力為何還沒人敢殺她?

由 羽馨娛樂速閱 發表于 體育2021-04-28

武則天之所以有恃無恐登基稱帝。是因為聰明有才、能力足夠強大、手段夠狠,透過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的登上了權利的巔峰,這是一般的女子不能相比的!

武則天稱帝,到公元705年發生“神龍政變”,宰相張柬之等人稱張易,張宗昌兄弟謀反,衝入宮中,殺了二張,武則天被迫退位,在帝位15年,最後還是把江山還給李唐。

也就是說,把江山歸還後,她也就沒有了權利,也知道年邁的她,也沒有太多精力去爭管朝政之位了,只能無奈地接受了這個事實。為何退位後沒有人敢動她呢?畢竟以前古代皇位爭奪,失敗的一方都沒有能得到善終的!

武則天少年的不幸,比常人更堅韌果決!

貞觀十一年,十幾歲的武則天被召入宮,封為才人。但自從入宮後,並未得到李世民的寵愛,畢竟李世民年老體衰,對於美豔驚人的武則天也不是很在意。李世民病重的時候,武則天在邊照顧,無意中碰到了送藥湯的李治,李治看到驚為天下的武則天,被她的美驚到了,於是武則天就這樣和太子李治有了感情。

李世民駕崩後,因為武則天沒有生下一兒半女,按規定把她送去感業寺出家,但李治因忘不掉武則天,最後把她從廟裡接進皇宮,倆人再續前緣。聰明漂亮的武則天很快取得李治的專寵,並且為他生下兒子李弘。

好在李治是很愛武則天,她既能善解人意,又能幫助李治去治理國家,估計武則天也很感激李治,因為沒有李治她現在還在廟裡當尼姑。

歷史上在講武則天輔助期唐高宗時期,唐朝領土鼎盛,平定高句麗,蕩平漠北等。這一切跟武則天的輔助是有相關的。

後來就有了“廢王立武”,武則天就這樣登上了中宮之位。但是好景不長,李治重病,當時不能處理國事,武則天輔助李治垂簾聽政。之前未當皇后,武則天“屈身忍辱,奉順上意”。而正如願當上皇后後,很強勢,作威作福,也曾嚴厲打壓李唐王室的人。

李治病逝,臨終遺詔太子李顯於即位,不過所有軍國大事還是由他母后武則天定奪,李治可能自己也沒想到,自己的這個決定。從此時,武則天開始臨朝稱制,竟讓李唐王朝掌控在武則天手上,長達45年之久。

武則天有恃無恐,霸道讓大臣越加反感!

武則天之所以有恃無恐,她知道她還有兩個兒子當護身符,那時候母憑子貴。不管武則天怎麼去折騰,她都不怕,說白了,即便她當不了皇帝,還有倆兒子可以繼承皇位,張柬之再怎麼慫恿李顯奪權,他也不敢提著腦袋去動武則天,為什麼呢?即使武則天當不了皇帝,她的兒子也是當今皇帝,他們對武則天再怎麼不滿也不敢對她怎麼樣。武則天最起碼也算個太后,算來算去都是值得她去搏一搏。

最後,武則天在六十七歲的時候登基成為了女皇帝。她不光做了皇帝,自建自己的武周王朝,這也是前無古人的事情。不得不說很佩服她是個厲害人物,放到現在也是了不起的人物。

武則天對張昌宗,張易之二人,實在是太過於信任,可謂是言聽計從,做很多事讓底下大臣不滿。直到後面發生神龍之變,但沒有誰敢去動武則天,李顯繼承皇位,那就是皇帝的母親,就算她失勢她也是太后,所以誰都不會提著腦袋敢去動晚年的武則天,而且都知道李顯對自己母親非常的尊敬。他們怎麼可能為了不滿而殺死繼任皇位李顯的母親呢?當然不能。

武則天在位期間,心繫天下的老百姓!

別看武則天有過暴力無常,歷史上對她有很多非議,可不得不承認,武則天治國能力卻一點都不輸男子,她懂得知人善用,賞罰分明。為什麼這麼說呢?能夠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國泰民安,改良國策和措施,日益昌盛,這一點武則天做到了,只要是心繫天下的老百姓,就是個好皇帝。

武則天在位期間,打擊門閥,發展科舉,影響最大的舉措莫過於對科舉制度的改革,培養人才,善於用人,扶植庶族,選拔了不少的棟樑之才。

武則在位期間,讓大批出身寒門的子弟有了一展才華的機會。首創武舉,人才選拔和使用,善於用人,她不拘門第。

武則天也算是深受唐太宗影響,重視發展農業生產。輕徭薄賦、獎懲有度,讓社會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執政前期,百姓安樂,社會穩定,算是個明君。

武則天貞觀年間整頓吏治,嚴懲貪吏,拔擢賢才。罰所當罰,有知人之明,賞罰分明,贏得官員們的稱讚。

廣開言路,善納諍言,對納諫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鼓勵群臣上書言事,取唐太宗納諫經驗,即使言語冒犯,免責,以此鼓勵朝臣們直言不諱。

事實上,武則天執政時做到了這些,還是有益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的,都是十分難能可貴的,比起唐太宗並不遜色。武則天是一個有作為、有智慧也有自知之明的女皇帝。

其實以武則天的能力,自建政權不是不可以,面對李唐和武周,也有過疑惑,也曾經糾結過,面對李唐老臣的譴責,武則天曾經嚴厲打壓他們,但是最後還是把天下還給了李唐皇室的人。

所以,在繼承人問題上,武則天也斟酌了很久,畢竟她姓武,也有私心,既想立武家侄子武承嗣或武三思為繼承人,但又覺得他們與自己不夠血濃於水,就在武則天搖擺不定之時,狄仁傑的一句話讓她茅塞頓開。

武則天得知後,將李顯廢黜,轉而立豫王李旦為帝,繼續臨朝稱制,並開啟了酷吏統治模式。比如製造銅匭,為監察宗室與大臣,規定任何人均可告密。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獄,酷吏們則使用各種酷刑審訊,能活著出獄的寥寥無幾,導致“朝士人人自危,相見莫敢交言”。

公元690年,武則天大赦天下,改唐為周,並且賜姓李旦為武氏,從此開啟了女帝15年的統治生涯。

神龍元年,也就是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和一眾大臣聯合禁軍將領,發動政變,並殺死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逼迫武則天退位給太子李顯。

李顯即位後,武則天依舊安然無恙的得到善終,也許有人會問,這個時候的武則天沒了權力,為何沒人敢動她?

首先來說,武則天雖然退位了,但畢竟還是李顯的母親。只要唐中宗不答應,就沒人能動得了武則天。況且古代以孝治天下,李顯作為一國之君,就更不會背上弒母的罵名。

再者說了,武則天晚年的時候,也曾想立李顯為繼承人。當初在繼承人抉擇這塊,武則天確實有猶豫過,一邊是侄子武承嗣、武三思,一邊是兒子李旦、李顯。

所以當初,武則天心裡還是很糾結的,也曾有過立侄子武承嗣、武三思。不過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對,他們認為“承嗣陛下之侄,又是親王,不宜更在機權”。

武則天篡位登基,82歲被迫退位,沒啥權力為何還沒人敢殺她?

但後來在宰相狄仁傑的勸說下,武則天還是接回了李顯。狄仁傑和武則天說:“姑侄之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於廟者也。”

大概意思就是說,姑侄和母子相比,誰的關係更親?若立兒子,百年之後,還可一代接一代的在太廟供奉;如果立侄子,還從沒聽說有哪位天子將姑姑供奉在太廟。

武則天聽完也自己掂量了下,覺得確實有道理。而且當時還有張易之、張昌宗、李旦等人的勸說,最終武則天決定立李顯為太子,將李顯接回洛陽。

那在這種情況下,李顯很能明白武則天的用意。既然將自己立為皇太子,那就說明,這個皇位她遲早是要傳給自己的,就更沒理由去動武則天了。

武則天篡位登基,82歲被迫退位,沒啥權力為何還沒人敢殺她?

其次,武則天在位期間,確實做了很多有利國民的措施。比如打擊門閥,扶植庶族,全國大範圍的招納賢才。還有改革科舉,創立武舉,選拔了不少的棟樑之才。

正如《新唐書》記載所言:“太后不惜爵位,以籠絡四方豪傑自為助,雖妄男子,言有所合,輒不次官之;至不稱職,尋亦廢誅不少縱,務取實材真賢。”

除此之外,從政治上,整頓吏治,嚴懲貪吏,賞罰嚴明,頗有唐太宗的遺風。《資治通鑑》評論說:“太后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用。”

武則天篡位登基,82歲被迫退位,沒啥權力為何還沒人敢殺她?

實行“勸農桑,薄賦役”,發展農業,輕徭薄賦。武則天的這些措施,無疑對於國家和老百姓來說,都是有利的,也是有功勞的。那這種情況下,就更不會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動對一個國家和百姓有功勞的人。

最後,武則天被迫退位時,已經82歲高齡了。換句話說,只是一個毫無實權,白髮蒼蒼,入土半截的老太婆 ,沒有威脅可言了。

據記載,晚年的武則天在位期間,“善自粉飾,雖子孫在側,不覺其衰老”。而退位之後,卻不再梳妝打扮,面容憔悴。

而且神龍政變的目的就是誅殺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讓武則天歸還李唐江山,退位李氏子孫。既然目的達到了,那就沒必要再動她了。

武則天篡位登基,82歲被迫退位,沒啥權力為何還沒人敢殺她?

神龍政變發生後不到一年,一代女皇武則天便病逝,享年82歲。

綜合而言,武則天退位之後,沒人動她,無非就是以上種種原因。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為武則天有李顯這個兒子的照拂。

TAG: 武則天李顯李治李唐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