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八王之亂 第一節 計劃外的變故

由 威如暢談 發表于 體育2021-04-22

本文作者:錦帆遊俠

第三章 八王之亂

在司馬炎的政治運作下,司馬衷最終成為了這個帝國的繼承人。

但,畢竟這個帝國的繼承人有著先天上的不足,司馬炎必須要進行充分的準備以確保政權的平穩過渡,為此不惜多次調整權力架構。可事情的發展真的會如他所願嗎?

計劃外的變故

長期以來,晉王朝的權力結構是由宗室、勳貴、門閥三方共同組成的。咸寧二年,司馬炎的一場大病讓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在司馬炎病重之時,部分臣子推舉齊王司馬攸即位。這可是在明目張膽地覬覦皇位。司馬炎感到如臨大敵。

面對威脅,司馬炎一方面引入了外戚弘農楊氏作為新的政治力量,以抗衡舊有勢力,另一方面和勳貴集團中的重臣賈充結親,將朝中的實力派賈家拉到太子這一邊來。

同時,隨著勳貴先後離世,朝堂之上,逐漸形成了外戚、宗室和門閥組成的權力架構。

290年形勢

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的份量,司馬炎力排眾議起兵伐吳。伐吳戰爭結束後,司馬炎手上有了更多的政治資本。因此,太康三年,司馬炎開始著手解決司馬攸的問題。他強令司馬攸離開京城,不久司馬攸便因此身亡。司馬炎這一手,為太子司馬衷解決了一大威脅。

但在這一系列事件中,朝中同情或支援司馬攸的群臣也紛紛遭受打擊。君臣之間也產生了極大的隔閡。

在這樣的情況下,司馬炎能託付的人只剩下了外戚中的代表,楊駿。

可是楊駿身上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群臣將楊駿兄弟三人視為齊王憂憤而亡的罪魁禍首,對其十分憤恨。以楊氏兄弟平庸的能力,如果不能獲得朝臣們的支援,怎麼能夠完成政權的平穩過渡呢?

考慮到這一點,同時也為了制約楊氏兄弟,司馬炎在太康十年對宗室們進行了一次加封,司馬炎的兒子們作為宗室的核心力量開始凸起。一方面,加強這些宗室,使之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有利於重建新的權力架構。另一方面,這些皇子離開京城出鎮地方,也有利於保證太子的順利繼位。

宗室中元老級的人物,汝南王司馬亮,成為司馬炎另外可以倚仗的力量。

相對司馬攸,司馬亮是一個讓司馬炎更為放心的宗室人物。首先在輩分上,他屬於司馬炎的叔父,對帝位的威脅並不大;其次,作為元老人物,司馬亮也有一定的政治經驗。

帝系諸王在外鎮守,宗室元老在內輔政,形成宗室內外呼應的局面。宗室同時和外戚達成政治平衡,互相制約。

最為重要的是,不管是楊駿還是司馬亮,都是才能平庸的人物,並不會達到呼風喚雨的地步。

做好了一切安排,公元290年,司馬炎再次將年號改為太熙。他終於煞費苦心在帝國內達成了一種看上去的絕對平衡,可以放心順利傳承給兒子司馬衷了。

但這樣的安排無異於在積木上放一窩雞蛋,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便可能導致佈局的崩塌。

楊駿

司馬炎首先便低估了楊駿的野心。楊駿雖然才能平庸,但野心並不小。在他的規劃中,司馬炎死後的政治格局應該把司馬亮一腳踢開,由他全盤通吃。

楊駿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野心,是因為司馬炎對顧命大臣的安排一直沒有形成政治檔案公開。也就是說,此時司馬亮還並沒有取得官方認證的顧命大臣身份。

這一年的三月,司馬炎病重,掌管禁軍的楊駿藉機把司馬炎的近侍全都換成了自己人。

這天,病重的司馬炎睜開雙眼,發現昔日身邊熟悉的侍衛已經更換。

“他們是誰,我怎麼一個人都不認識?”

“這是臣為陛下精心挑選的勇士,用以拱衛陛下的安全。”一邊的楊駿趕緊回答。

此時司馬炎還沒有最終確立司馬亮輔政大臣的身份,看到這裡,司馬炎明白了什麼,下定決心,轉頭惡狠狠盯了旁邊的楊駿一眼:“你好大的膽子,竟敢做出這樣的事!”

“臣知罪!”楊駿嚇得趕緊跪在地上求饒。

“中書監華廙(yì)和中書令何劭在哪裡,朕要下詔!”

“臣這就去傳兩位大人過來。”戰戰慄慄的楊駿趕緊逃出了殿外傳召華廙和何劭。

華廙和何劭進殿後,司馬炎立即下令:“傳詔,讓汝南王司馬亮留在京城和楊駿一同輔政!”

“是,臣等這就去寫。”

“等等,你們覺得朝中可還有有名望的臣子足夠輔政嗎?”

“此等大事,臣等不知。”

“也罷,你們先退下去寫詔書吧,朕有些乏了。”

在殿外的楊駿得知訊息後,來到了中書省去找華廙。

“詔書寫好了嗎?”

“在下剛剛寫完。”

“拿來我看!”楊駿的口氣不容置疑。

華廙小心翼翼將詔書交給楊駿,楊駿看完後隨手把詔書揣進了懷裡。

“我要拿去斟酌語句,然後向陛下確認,現在沒你的事兒了。”

“這不合適吧?”

楊駿惡狠狠瞪了華廙一眼便出了門,華廙沒敢說話。

但華廙越想越不對勁,中書監的責任之一便是妥善保管好詔書。職責所在,思前想後,華廙決定親自前往楊駿的府上去索要詔書。

“楊大人,還是請把詔書還給在下吧。”

“我還沒看完,你急什麼,安心回去等著便是!”

至此,這封詔書便再也沒有出現過。

病重的司馬炎再一次醒來,他發現身邊站著楊芷和楊駿。

“陛下,臣妾想請求父親楊駿受詔出任輔政大臣,還請陛下准許。”楊芷的話中透露出一份堅定。

司馬炎明白了:原來,你們都已經密謀好了一切。

我也不冀求更多了,只希望你們能好好輔佐司馬衷,剩下的,我都給你們吧。

司馬炎望了一眼楊芷,點了點頭。

楊芷立即召見華廙和何劭。

“陛下宣旨,拜楊駿為太尉(朝廷地位)、太子太傅(東宮地位)、假節(臨機處置一切事宜的權力)、都督中外諸軍事(中央軍統帥)、侍中(掌管門下省權力)、錄尚書事(掌管尚書檯權力),保留前將軍職權如故,統領步兵三千,騎兵一千,移駐之前衛將軍楊珧的故府。”

楊芷清了清嗓子,繼續說:“此外,如楊駿有宿衛殿中的需求,,差遣左右衛三部各出二十人,殿中都尉司馬出十人,允許操持兵器擔任楊駿出入宮殿的護衛!”

同時,對楊駿在朝堂上的最大威脅——汝南王司馬亮,也得到了新的安排。他被任命為豫州都督,即日赴許昌上任。

很顯然,這樣做的目的是將司馬亮調離權力中樞,方便楊駿操控朝局。

華廙和何劭立即寫好詔書交給了司馬炎。

“汝南王來了嗎?”司馬炎還沒有放棄最後的希望。

左右的隨從搖了搖頭。

司馬炎沒有說話,只點了點頭,默許了這封詔書。

兩日後,司馬炎駕崩,楊駿順理成章成為輔政大臣,居住在太極殿之中,出入也帶著侍衛拱衛,一時之間,風頭無兩。

朝堂上的公卿為司馬炎舉辦了盛大的葬禮,一群人哭得昏天黑地。

哭完,大家抹抹眼淚清點人頭,發現少了最重要的兩個人:楊駿和司馬亮。

朝堂上最具分量的兩個人不在,讓許多大臣心中犯起了嘀咕。

楊駿正在府上發抖,他的內心很害怕。大權獨攬的他顯然已經成為朝堂上的標靶,他必須提防一切可能的明槍暗箭。

尤其是汝南王司馬亮在朝堂上仍然有很高的聲望。

但讓楊駿沒想到的是,他實在是高估了對手。

“什麼?汝南王也沒參加葬禮?”得知宮中傳來的訊息,楊駿也十分驚訝。

“是的。據在下所知,汝南王說自己生了病,不便前來。”

其實司馬亮此時正在大司馬門外徘徊,許久過後,他最終沒能鼓起勇氣踏入宮門,在門外放聲大哭後,他選擇了離開。

司馬炎的判斷確實是對的:司馬亮才能平庸,沒有政治野心。

沒有政治野心的人自然不會威脅皇權,但遇上挑戰的時候,便也會選擇逃跑。

就在這樣戲劇性的背景下,司馬炎安排的輔政大臣沒有一個出席了他的葬禮。

司馬亮

但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也並不全和司馬亮一樣懦弱,很快便傳出了應當由汝南王司馬亮與楊駿共同輔政的聲音。

楊駿懷疑是華廙洩露了訊息,於是罷免了華廙,讓中書令何劭頂替了華廙的位置。

但司馬亮的地位畢竟擺在那,連楊駿的弟弟楊濟和河南尹李斌都出面勸楊駿留下司馬亮輔政,不要弄成僵局。

楊駿哪裡肯把吃到嘴裡的蛋糕再吐出來,堅決不答應。

對此楊濟也很頭疼,對尚書左丞傅鹹說:“兄長若是能和大司馬共同輔政,尚能儲存我家門戶,現在看來,唉……”

傅鹹也贊同楊濟的意見:“宗室和外戚共同倚仗,才是正確的政治局面。現在應當召回大司馬共同輔政,不應該趕走他。”

楊濟還想做最後一次努力,請出侍中石崇繼續勸說楊駿。

石崇也沒能成功勸說楊駿。

但楊駿感受到了朝堂上一浪浪的反對聲,他明白自己必須趕走司馬亮,才能讓朝臣們徹底放棄希望。

楊駿緊鑼密鼓開始了準備。卻沒想到司馬亮自己送上了門。

司馬亮自然也知道自己是楊駿的眼中釘,雖然留在京城,司馬亮卻一直不敢上朝。於是司馬亮找到廷尉何勖商討對策。

“天下都將希望寄託在您的身上。何況您擁有宗室身份,又有大司馬的職務,完全可以豎起討伐楊駿的旗幟,廢掉楊駿輔政大臣的身份,親自擔當此職,又何必在這裡害怕楊駿對您動手?”何勖憤憤不已。

“這恐怕不是我能辦成的事吧。”司馬亮十分遲疑。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楊駿是不會放過王爺的,還請王爺下定決心!”何勖著急了。

“有辦法了!”司馬亮眼前一亮。

“大人您想明白了?”何勖十分激動。

“是的,明天我就率領我部下計程車兵出京城。”

“您是前往許昌調動兵力反攻楊駿嗎?”何勖感覺司馬亮還算有救。

“不,我們只出城,駐紮在外。”

“然後呢?”

“沒有然後,看看情況再說,反正無論如何,城外比城裡安全。”司馬亮興奮不已。

何勖兩眼一黑,差點暈了過去。

一個富有名望的宗室在京城外駐紮,無疑給了楊駿以口實。楊駿很快發起了對司馬亮的彈劾,並委派正在率領禁軍守護司馬炎陵寢——峻陽陵的司空石鑑和中護軍張劭討伐司馬亮。

張劭是楊駿的外甥,對討伐司馬亮的事宜十分賣力,但石鑑卻對此不感興趣。

石鑑明白,一旦幫楊駿下了黑手,之後他在朝廷上就抬不起頭了。更何況,石鑑並不看好楊駿的政治前途。

石鑑一邊打馬虎眼,一邊派人打聽司馬亮的動向,他明白,以司馬亮的性格,知道朝廷前來討伐的訊息,一定會馬上逃跑。

和石鑑所預料的一樣,司馬亮星夜逃回了許昌。

楊駿也不想把事情鬧大,便沒有再追究這件事,石鑑自然也甩開了擔子。

看起來,楊駿在朝堂上已經展現出天下無敵的態勢了。

人在最得意的時候容易忘形,對楊駿來說也不例外。

他上任第一件事,便是把年號改成了永熙。

對中國古代王朝來說,改元是一件大事,會伴隨著一系列儀式體現它的重要性,但楊駿忘記了改元最重要的一條。

根據《春秋》的禮儀規定,皇帝駕崩的第二年才能改元。

世家大多以經學傳世,自詡弘農楊氏出身的楊駿犯了這樣一個在禮法上的低階錯誤,聲望瞬間跌倒了谷底。

伴隨著朝廷上上下下的譏笑,楊駿也發現了不對勁。到了第二年正月,他又將年號改成了永平。為了掩飾這一低階錯誤,楊駿甚至找到了史官要求抹去這一丟臉記錄,但這件事情還是成為了笑話流傳了下來。

楊駿也知道朝廷上下都不太看得上他。為了籠絡人心,他一拍大腿又想出了一項政策:加封。

所有大臣晉爵一級,參加司馬炎葬禮的晉爵兩級,兩千石以上的官員全部封侯。

這下引起了軒然大波,大臣們非但沒有念楊駿的好,反而對他更加失望。

因為晉爵本質上是一個分乾股的行為,原本自己手中的爵位只有少部分人能獲得,現在這麼多人參與其中,自己手中的爵位也就不值錢了,大家當然也不會對楊駿的這一政策有所好感。

改朝換代元勳後人的代表石崇和平定吳國的功臣代表何攀就共同勸說楊駿:“太子在宮中二十多年,現在繼承帝位,群臣得到的封賞比當初改朝換代和平定吳國還要豐厚,這讓當初的那些功臣們怎麼想?您開了這個頭,幾代以後就全是公侯了,當人人都是公侯的時候,誰還在乎這一封賞?”

一邊的傅祗更加不客氣:“還沒聽說過先皇駕崩就封賞群臣的,你這是讓大家盼著皇帝去死嗎?”

極度自負的楊駿根本聽不進去:我是要拉攏人心的,你們這些人哪懂得我的苦心?

孫資的孫子孫楚素來和楊駿交好。他明白楊駿的心態,但用這種最愚蠢的辦法,也是讓他沒有想到的。他忍不住給楊駿指明瞭方向:“您以外戚的身份擔當輔政的重任,掌控重權,輔佐少主,應當公正,誠摯、謙遜。現在宗室們掌控重權,您卻不和他們共同參與政事,恐怕禍患就不遠了。”

只有拉攏宗室作為倚仗,楊駿才能乾的長遠,孫楚的意見很中肯,然而楊駿並沒有理會。

沒多久,勸說楊駿的石崇、傅祗等人都被剝奪了部分權力。石崇甚至直接被打發出京城,前往荊州擔任刺史,開始了他在荊州劫掠客商的故事。

石崇

楊駿也明白,自己必須得到公卿們的支援,才能繼續輔政。於是他奏請立司馬遹為皇太子,封何劭為太子太師,王戎為太子太傅,楊濟為太子太保,裴楷為太子少師,和嶠為太子少傅,張華為太子少保,以求得到太子司馬遹勢力作為自己的政治靠山。

但楊駿小家子氣的本質一直存在,沒多久,東宮的實權派只剩下了楊濟,其他人仍然受到了排擠。

位高權重的楊駿為自己埋下了一顆又一顆的大雷:宗室被排除在輔政大臣之外,對楊駿自然全無好感;滿朝公卿本身就看不上楊駿,楊駿上任之後神一般的操作更加讓他們嗤之以鼻;而其他和楊駿關係尚好的大臣們又由於楊駿貪婪的權欲,一一被排除在權力中樞之外。

楊駿真正成為了孤家寡人。這一點,連楊駿的親信也毫不懷疑了。

楊駿的表弟蒯欽就是其中之一。他小時候和楊駿關係非常好,而現在,蒯欽卻一直對楊駿直言,連楊珧、楊濟都為他擔心。

蒯欽並不在乎:“楊駿雖然昏聵,但也還知道不能隨便殺掉無罪的人。而他也一定會疏遠我,我一旦被疏遠,就避免了和他一起橫死的後果。不然,傾家滅族之災就不會很遠了。”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危機,只有楊駿除外。

陰雲開始籠罩在每個人的頭頂上。

參考資料:

1。《晉書》,(唐)房玄齡等

2。《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3。《魏晉南北朝史》,王仲犖

4。 《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路》,仇鹿鳴

TAG: 楊駿司馬炎司馬輔政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