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追本''中興四將'',溯源南宋初期對金戰爭之始末

由 小逗傳媒淑君 發表于 體育2021-04-20

文|青樓大茶壺

《中興四將圖》

故宮博物院現藏南宋畫師劉松年所繪之《中興四將圖》,絹本設色,縱26釐米,橫90。6釐米,每像旁原有朱文榜題,已擦去,而現存清代乾隆帝墨筆楷書重題,依次是‘’劉鄜王光世‘’、‘’韓蘄王世忠‘’、‘’張循王俊‘’、‘’嶽鄂王飛‘’。以上之四將即是後世常所稱道之‘’中興四將‘’。

一、‘’中興四將‘’的歷史背景

中興四將是於南宋初年,歷經了北宋靖康之變和宋室南遷之後,山河破碎,立足未穩,幸有此等之將各當一方之重任,抵禦了金人的南下?,促成了所謂南宋的中興事業,因此產生了所謂之中興四將。

具體而言,自靖康元年(天會四年,1126年)閏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因為郭京作祟,完顏宗望、完顏宗翰與諸將破城,俘宋徽宗、欽宗二帝。金軍大肆搜掠後,立張邦昌為帝,國號‘’大楚‘’。隨後分兩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監押,包括徽宗、鄭皇后及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等一行人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監押,包括欽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孫傅、張叔夜、秦檜等人沿鄭州北行,其中還有教坊樂工、技藝工匠等數千人,攜文籍輿圖、寶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萬人等北返。這就是著名的‘’靖康之變‘’。

趙構偏安

在靖康之變後 ,當時唯一因與金人交涉而留在相州倖免於難的康王趙構一面傳檄河北各州府起兵會於北京大名府,一面派小部隊南下湯陰作疑兵,自率近萬軍隊出北門北上,經臨漳,踏河冰渡過黃河,到達大名。靖康二年(天會五年,1127年)正月初逃到東南方的東平府。二月下旬初,康王趙構等逃到濟州。金軍建立偽楚後,在濟州的群臣即想奉康王趙構在濟州稱帝以重建宋朝,趙構採納了宗澤的建議,前往作為宋太祖趙匡胤興王之地的南京應天府,然後再即位當皇帝。趙構見時機成熟,遂於五月初一日在南京應天府即位,改元建炎,是為宋高宗,後建都於臨安,史稱南宋。

而此時之南宋,根基未穩,且山河破碎,隨時面臨著金人在此南下的危機。為了躲避金軍可能的南侵,十月初一,高宗立即從南京應天府乘船南逃,同月末即逃到揚州。但是南宋的建立、偽楚的消滅與張邦昌被殺,違背了金太宗不立趙氏而立異姓為帝,作為附屬國的條件。同時,宋高宗還否定了北宋欽宗割讓河北、河東兩路併成為金朝屬國的承諾,而且任命了河北招撫使與河東經制使以圖收復兩河地區,公然與金抗衡。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在與金人的對決之中,中興四將應時而生。

二、中興四將之評述

一般來說,所謂的中興四大名將是韓世忠、張俊、岳飛、劉光世四人,下來,便對此四人進行一些詳細的介紹。

韓世忠畫像

先說韓世忠,韓世忠字良臣,他的性格粗獷、豪爽但同時他也有嗜酒用氣的問題,時人稱其為‘’韓潑五‘’,韓世忠出身貧寒,十八歲應募入伍為鄉兵,他身材魁梧,能挽強弓,勇冠三軍,在對西夏的戰爭中屢立奇功。後來在靖康元年(1126年)十月,正在滹沱河一帶擔任防守任務的韓世忠被金軍數萬追逼退入趙州城內。敵兵圍城數重。城中兵少糧乏,軍心不穩,有人主張棄城而遁。韓世忠傳令下去,有敢言棄城者斬。當天夜裡,天降大雪,韓世忠選精壯士卒三百人,悄悄出城,偷偷摸進金軍圍城主帥營帳,殺死主帥,後偷襲金軍駐地,挑起金軍內部誤相攻殺。一夜大戰,金軍死傷過半,無心再戰,於是潰散退去。韓世忠在河北一帶堅持抗金斗爭數年,官階不高,所率兵馬並不多,但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因此,其威名震懾金軍。

其後,在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將官苗傅、劉正彥對朝廷不滿發動兵變,殺死了王淵和宦官康履,逼趙構讓位給三歲的兒子。呂頤浩約韓世忠、張浚等大將平息叛亂,以解救高宗,在苗柳兵變的平定過程中,韓世忠功勞最大,從此成了高宗的親信,被任命為武勝軍節度使、御營左軍都統制。此次平亂,確立了韓世忠在南宋將領中的名聲和地位。在其後與金人的作戰中,韓世忠屢獲大捷,尤其於建炎四年,金軍追擊高宗未果北撤時,韓世忠於鎮江、江灣、松江駐兵,並在長江設伏,最終將金人主力困於黃天蕩,幾乎抓住了金軍主將完顏宗弼,取得了黃天蕩大捷。其後韓世忠又於紹興四年取得了被稱為‘’南宋中興武功第一‘’的大儀鎮之捷。之後於紹興十一年,韓世忠被宋廷召回,出任樞密使,解除了兵權,高宗與秦檜陷害岳飛時,舉朝無一人敢言,唯有韓世忠當面詰責秦檜,為岳飛伸張。在紹興合議後,韓世忠閉門謝客,悠遊而終,其所作所為足以當為中興之名將也。

杭州西湖所鑄跪岳飛之右一張俊

下來所說之人為張俊,與韓世忠與岳飛相比,張俊此人對於南宋的建立和穩定雖然有著重要功勞,但是其後來附和高宗與秦檜與金人議和並陷害岳飛,遭後人無數唾棄。張俊,字伯英,鳳翔府成紀人。十六歲時為弓箭手,於宋徽宗時期參與對西夏作戰及鎮壓山東、河北農民起義。曾隨种師中救援太原。康王趙構(宋高宗)任兵馬大元帥,他即率部往從。高宗趙構即位後,任張俊為御營司前軍統制。苗劉之亂時,他和韓世忠等受張浚節制,平定事變。紹興年間,鎮壓農民起義和叛將李成等部,並阻擊偽齊劉豫及金軍南侵。與岳飛、韓世忠合稱三大將,所部稱張家軍。後首請納兵權,被罷樞密使,進封清河郡王。

張俊之一生,在抗金人時,雖然膽小怯懦,但是其亦有較多戰果,這也依賴於當時他的部下王德、楊沂中等驍勇善戰,重要的戰役如被稱之為中興十三功首功的‘’明州之戰‘’,亦還有紹興十一年的‘’柘皋之戰‘’。總體而言,張俊於建炎、紹興年間亦有戰功,但其對於南宋朝廷之首建之功,其資歷、其地位,促使張俊位列中興四將之一,但其貪婪好財、膽小怯懦、陷害忠良亦是其人生之汙點。

岳飛畫像

而岳飛則是中興四將中最為耀眼的一員,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他是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 、書法家、詩人。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止,先後參與、指揮大小戰鬥數百次。金軍攻打江南時,獨樹一幟,力主抗金,收復建康。紹興四年年,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紹興十年顏宗弼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

岳家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在宋、元、明三朝,備受尊崇。

岳飛的一生,雖然極為短暫,但是卻閃耀著耀眼的光芒,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結了‘’聯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以收復失地;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軍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以示對岳家軍的由衷敬佩。郾城大捷、朱仙鎮大捷、潁昌大捷都是岳飛軍事勝利的典型代表,可以說,岳飛作為中興四大名將,實乃當之無愧。

而 ‘’去世已三十年,遺風餘烈,邦人不忘,繪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則是岳飛影響力的真實寫照。

追本''中興四將'',溯源南宋初期對金戰爭之始末

劉光世畫像

而劉光世作為中興四將,可謂是飽受詬病,論才能、論能力、論志向,他都無法入選為中興四大名將,但是劉光世作為南宋初的一員將領,因為其治軍散漫,所以歸附劉光世的流民則更多,所以其勢力則更為壯大,因此劉光世成為中興四將,則主要是倚靠於其部將。劉光世字平叔,保安軍人,宋徽宗時,劉光世奉命鎮壓河南叛軍張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馬步軍副總管。靖康初率部戍邊,敗夏兵於杏子堡。金兵大舉南侵,與韓世忠等共守江南,屢立戰功,升司檢校太保、殿前都指揮使,封榮國公。後率部抗金,但其‘’御軍姑息,無克復志‘’,飽受詬病。

紹興七年,引疾罷去兵權。紹興十年,再為三京招撫處置使。次年,罷為太保、萬壽觀使,累封楊國公。劉光世之一生,其抗金亦有功勞,也不可完全否定,但如同南宋著名史學家李心傳所說的:‘’世早貴,其為大將,御軍姑息,無興復志,論者以此咎之。‘’其之志向,之才華,差韓世忠、岳飛遠也。

但是總體而論中興四將,他們在抵抗金兵、保證南宋政權的建立與鞏固過程中都起過重大作用,不論他們的志節如何,品行如何,對於南宋而言 ,其皆為有功之臣,因此才會有劉松年所繪之《中興四將圖》傳世。

TAG: 韓世忠中興岳飛金軍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