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漢文帝廢除肉刑始末:孝女救父甘願為婢,文帝感其孝心,廢除酷刑

由 博登胭脂 發表于 體育2021-04-20

肉刑始於夏代,盛行於春秋戰國,到了秦朝更為普遍,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以及人民文化程度的提高,殘酷的刑法被視為野蠻的行為。

漢文帝即位以後,吸取亡秦教訓,廢除苛刑。文帝十三年五月,文帝下詔廢除肉刑,而肉刑的廢除卻歸功於一位小女子。

故事大致是一天一位弱不禁風的民間女子千里迢迢從齊國趕往京城,冒死上書漢文帝,替他的父親喊冤,女子的驚人之舉讓漢文帝大跌眼鏡,因為她的舉動,漢文帝決定廢除肉刑,那麼這位女子是誰?她為什麼有這般能耐讓漢文帝廢除苛刑,恐怕要從這位女子的父親淳于意開始說起。

名醫淳于意

淳于意,複姓淳于,名意,今天山東淄博人(古臨淄),西漢時期非常著名的臨床醫學家,遠近聞名的名醫,醫案的創始人。

淳于意自幼喜歡研究醫學,早年師從公孫光,得到了老師各種療法的真傳,高後八年,拜公乘陽慶為師,得到師傅《脈書上下經》、《五色診》、 《奇咳術》、《揆度陰陽》、《外變》、《藥論》、《石神》等真傳,三年後學有所成,能知人生死。

淳于意雖然醫術高明,但是他卻沒有把行醫作為自己的主業,而是在齊國擔任太倉令,就是管理齊國都城糧倉的一位官員。

用現代漢語來說就是替人治病只是他的業餘愛好。淳于意平時工作比較閒,所以他常常利用業餘時間替人治病,因救人無數,漸漸地在當地有些小名氣。

但凡有點本事的人多半有點傲氣,淳于意也不例外,他脾氣古怪,不善與人交往,也不懂得溜鬚拍馬,隨著淳于意的名氣越來越大,人們稱他為“神醫”,當時一些官員都想把他留在身邊,為官府服務,連趙王和膠西王都看上了這位人才,但是淳于意卻不想依附權貴,他採取雲遊四海,到全國各地行醫的方式來回避。

時間長了,淳于意的做法,讓一些達官貴人頗為不滿,齊王府的丞相就是其中一位。丞相大人給淳于意安插兩項莫須有的罪名,即貪汙和瀆職。

公元前167年,淳于意被判處肉刑。

小女挺身救父

眾所周知漢文帝是一位非常節儉的皇帝,草鞋辦公,穿粗布衣服,為了節省布料,就連他最喜歡的慎夫人也不穿拖地衣服,這樣一位勤儉節約的皇帝,對犯有貪汙之罪的官員,是絕對不會容忍的。

當時的肉刑分為三種,以淳于意的罪行來看,不會輕判。

按照當時法律規定,淳于意需要從齊國到長安去服刑,在他臨走之前,一家老小嚇得抱團痛哭,此時淳于意心裡非常難過,因為他膝下無子,他的妻子只給他生了五個女兒,關鍵時刻他的五個女兒只知道哭,為此他感到非常惱火,並罵道:我沒有兒子,臨危之際,沒有人能幫我。

他的小女兒淳于緹縈聽後,心裡很難過,緹縈告訴父親她願意隨他入京,淳于意聽後大吃一驚,沒想到自己的女兒願意跟隨自己入京。

要知道齊國(今山東)到長安(今西安)路途遙遠,就算我們現在交通發達,一時半會也不能到達,更別說兩千多年前了,而且此時緹縈只有十五歲。

但是淳于緹縈不畏懼困難,跟隨他的父親來到京城,緹縈來到京城以後,做出一個驚人的舉動,他給漢文帝寫了一封信。其中一段這樣寫道:“妾父為吏,齊中皆稱其廉平,今坐法當刑。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屬,隨後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由也。””

意思是我的父親在朝中為官,齊國人都說他是清官,但是他不幸觸犯法律,被判肉刑,最讓人痛心的是人死不能復生,受刑致殘的人不能恢復原樣,就算是想改過自新,恐怕也無法辦到。

在當時肉刑大致分為黥刑、劓刑和刖刑,受過肉刑以後,身上致殘的部位,大家都看得見,比如黥刑,在臉上刺字並著黑,有點像我們現在的紋身,不過在古代是紋在臉上,代表一生的恥辱都無法抹去,所以受過肉刑的人很難再融入社會。

淳于緹縈最後在信中提到,只要給她的父親改過自新的機會,他願為奴為婢替父親贖罪。

文帝廢除肉刑

當漢文帝看到這封信以後,對淳于緹縈的勇舉感到十分震驚,同時也被緹縈為救父甘願為官奴婢的孝心深深地打動。

除此之外,還牽涉到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受刑致殘的罪人如何再次迴歸社會,再次融入社會。

於是文帝下詔:

愷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過,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過為善,而道無繇至,朕甚伶之!夫刑至斷肢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其痛而不德也!豈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

聽說古人為了區分犯法之人和普通人,在他們的衣冠上做標記,老百姓覺得這是一種恥辱,開始約束自己,不再犯法,為什麼他們能做的這麼好呢?

現在我們有黥刑、劓刑和刖刑三種肉刑,但是社會還是比較亂,並沒有降低犯罪率,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難道是因為我德薄,沒有教化好嗎?

我感到很慚愧,沒有教育好自己的子民,致使愚民犯罪。

而且現在人犯了罪,還沒有對他們進行教育,就處以肉刑,受刑以後,他們想棄惡從善,也沒了機會,我憐憫他們,刑法嚴酷,致使他們斷肢體,刻肌膚,一輩子都不能復原,令人痛苦又不道德,這哪裡是我的本意啊。

肉刑就這樣被漢文帝廢除了。

漢文帝廢除肉刑始末:孝女救父甘願為婢,文帝感其孝心,廢除酷刑

結語

文帝即位之初,為了國家穩定發展,推行“仁政”,廢除了沿襲秦朝的酷刑,取而代之是剃髮和杖刑,為此漢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首次下令廢除肉刑的皇帝,是他給了囚犯改過自新的機會,所以說漢文帝在人類文明的歷史上,對打擊酷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而肉刑的廢除歸功於年僅十五歲的淳于緹縈,她不畏懼困難替父喊冤,是她的勇敢促使了酷刑的廢止。東漢史學家班固曾寫到“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由此感嘆百男不如一女,“緹縈救父”的感恩勵志故事至今仍然廣為流傳。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除

TAG: 淳于意肉刑漢文帝廢除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