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技能交換”風靡網路:圈內人稱實現交換比“找物件”還難

由 極目新聞 發表于 體育2023-02-05

極目新聞記者 餘淵 趙德龍

蕭伯納說過,兩人各有一個蘋果,交換後一人還是一個蘋果;兩人各有一個思想,交換後雙方則都擁有兩個思想。

如今,交換思維被年輕人借鑑,“技能互換”風靡網路,相關網路筆記有一萬多篇。所謂“技能互換”,顧名思義則是自己將懂得的技能,傳授給對方後同樣獲得對方的技能。

極目新聞記者採訪發現,有極少部分人透過網路渠道成功實現了技能交換,廣東一位大學生靠粵語技能學習了網路小說寫作技巧,也有韓國留學生透過廚藝交換了舞蹈秘訣。不過更多人則調侃道,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交換,其難度不亞於“找個物件”。

女生用粵語交換小說寫作技能

上大學後,莊映莎有個心願,希望入學時一張白紙的簡歷,在畢業後能被填得滿滿當當。莊映莎說,各種簡歷模板中,“特長”這一項,看似不在核心位置,卻常常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進社團要簡歷,進學生會要簡歷,找兼職工作也要簡歷。”莊映莎覺得,簡歷中特長這一項,不填不太好,填的話又找不到合適的專案,胡亂填一個,擔心被面試問起,最終還給自己挖坑,經常讓她犯難。

幾十份簡歷投遞出去,有的石沉大海,有的激起些許水花,雖然校內的簡歷投遞並沒那麼重要,但這就好像進入職場前的預演。這讓即將進入大三的莊映莎越來越焦慮。她認為,自己應該做出改變。

無意間,莊映莎發現了一個“技能交換”論壇,在那裡和她有著同樣想法的人有很多,看到大家的分享後,她對自己幾乎毫無技能特長的看法有了轉變。

不少人甚至將減肥、做美甲也當成了技能分享,反觀自己,莊映莎覺得同學們感興趣的,則是來自廣東的她天生會講粵語、唱粵語歌,當然她從未將這項技能填進過自己的簡歷,但作為交換,她認為並無不可。

就這樣,莊映莎將自己的技能交換心願也釋出在網上,除了穿搭、拍照、製作甜點外,還增加了“會講粵語”,並將此項進行重點包裝,表示粵語是她的母語,還會唱幾十首粵語歌曲。

而在希望獲得的技能中,莊映莎填上了“PS、影片剪輯和寫作”。果然,沒多久她的“技能交換”帖便受到關注,有人提出想要和她交換。

“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是否會跟我走。”這是香港電影《花樣年華》中的一段臺詞,莊映莎說她以前沒看過這部電影,當她應對方要求用粵語唸完這段對白後,沒想到對方異常興奮。最終,她和對方達成一致,她教對方講粵語,對方教她寫網路小說。

兩人取得聯絡後,每週五晚上,她會提前準備20到40個日常用到的粵語單詞,對照發音每個詞朗讀三遍,或者應對方要求,教對方唱粵語歌。顯然,對方也花了功夫,給她提供的寫作課程,從最初期的寫人物小傳,到介紹幾十種經典人物模型,以及一些創作方法等,確實也增強了她的創作熱情。

“透過交流,我覺得我們彼此都有一些提高,也讓對方看到了另一個世界。”莊映莎說,作為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到最後她也逐漸明白,與其說她們在網路交換技能,不如說是用自己的方式,探索著世界的未知。

首爾留學生用廚藝交換舞蹈

這是戴珍妮來到韓國首爾留學的第二年,首爾消費水平比較高,平時功課繁忙,她希望能透過兼職賺一部分生活費,她在咖啡店和餐飲店工作過,不過她覺得這類工作,對於提升自己並沒有太多幫助。

“能來韓國留學,是一段彌足珍貴的經歷。”戴珍妮說,她租住在校外,上完課大家獨來獨往,交朋友的機會並不多。她偶然在網上看到技能交換的帖子,希望藉此來提升自己,從而找到價效比更高的兼職。

戴珍妮發現,很多人分享的技能,其實實用性並不強。而她結合自身的特點,猜測肯定也有不少人希望和她一樣到韓國留學,作為前輩,她便將韓語作為自己的核心技能,釋出在網上作為交換籌碼,同時還曬出自己會做飯、化妝等附加技能。而她希望獲得的,則是程式設計、PS、多門小語種等技能。

不過,實際情況並不如戴珍妮預想那樣,雖然先後聯絡上幾個小夥伴,但最終並沒達成技能交換。直到今年9月,她被網上一位跳舞的小姐姐吸引,和對方交流之後,對方看中了她會做菜的技能,雙方終於達成一致。

“其實我的廚藝不算精湛,不過留學期間,只要有空,我都會自己做飯。”戴珍妮說,對她來說,做飯其實是很簡單的事,而跳舞卻是老大難,不過在對方耐心教導下,從舞蹈動作分解到身體協調性訓練,戴珍妮也逐漸入門。

戴珍妮回憶,其實這種技能交換有一種互相分享的性質,生活中有了這樣一個朋友後,只要有做飯的機會,她就會記錄自己做飯的過程,從購買食材,到準備材料,到美食的呈現,最後分享給對方。

在和對方交流的過程中,她能明顯感受到那位小姐姐對舞蹈的喜愛,不管是爵士舞還是民族舞,只要在可以跳舞的場合,小姐姐都願意跳上一曲,對方除給她講解具體舞蹈注意事項外,還會介紹很多舞蹈的專業知識,讓她對舞蹈也產生了新的認識。“現在我也學會了一個簡單的舞蹈。”戴珍妮說,透過交換學習,也讓她理解了為什麼說“會者不難”,只要加以嘗試,就已成功了一半。

圈內人:真正實現交換比談戀愛都難

事實上,在網路上“技能交換”早已不是新鮮事。據媒體報道,2017年5月,25歲的莫莫和張晨開始技能交換,張晨教莫莫珠繡,莫莫教張晨縫紉、製版、量體。社會技能交換風靡成都,這個話題在豆瓣小組多年長盛不衰,成都技能交換的網友多達2萬餘人。

如今,以相關關鍵詞搜尋,可以搜尋到超過1萬個筆記,集中於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區。但技能交換在實際生活中,是否普遍應用且具有顯著效果卻不得而知。

網友大白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技能交換”就是類似於互相幫助的學習小組,用自己擅長的技能去換取別人掌握的技能,既有社交屬性,又有相互鞭策、共同進步的監督性質,畢竟現實生活中成年人也有惰性,一旦和他人達成某種“契約”關係後,有利於抵制這種惰性。

“技能交換”風靡網路:圈內人稱實現交換比“找物件”還難

“技能交換”風靡網路:圈內人稱實現交換比“找物件”還難

“技能交換”帖大多分為兩部分,一是自身已擁有的技能,另外則是希望透過自身已有技能來獲得新的技能。可以看到,許多網友曬出雅思高分、事業單位上岸或是擅長某種樂器等還算常規,還有些則分享了玄學、野外生存、茶道、馬術等高階技能,更有甚者將戀愛次數、情感經歷也作為技能加分項。而想學的,除了樂器、攝影、PS修圖等相對基礎的技能外,還包括網際網路運營、程式設計、中醫等專業領域的知識技能。

“技能交換”風靡網路:圈內人稱實現交換比“找物件”還難

大白認為,現代高速運轉的社會容易給人帶來不安全感,很多人希望獲得更多技能,來確保在職場上的競爭力,或者單純為自己謀生提供備選項,但真正透過網路平臺實現技能分享的人其實並不多,很多人只是在網路釋出廣告,實際依舊還是知識付費的套路,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完美交換,“比談戀愛都難。”

一位曾體驗過技能交換的網友告訴極目新聞記者,真正掌握一門核心技能需要自身潛心研究,當學習遇到關隘處,如果碰巧有老師透過網路給與解答自然是極其可貴的經驗,但這種機率現實中非常小,因為很多網路發帖者羅列的技能無法考證,其水平究竟如何也無法確切得知。透過此途徑學習,還需花費大量的社交成本,當做社交娛樂消遣尚可,真正要顯出實效,其實並不一定合適。

(注:應受訪者請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TAG: 技能交換莊映粵語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