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青未了|二十四節氣之秋分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體育2023-01-26

二十四節氣之秋分

姜寶兵

《春秋繁露》裡記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立秋為秋季的開始,霜降為秋季的終結。秋分正好位於立秋到霜降九十天的中間,意味著深秋還未真正降臨,但太陽漸漸南移,白天暖和,早晚涼快,晝夜溫差增大;陽氣漸弱,陰氣開始凝重,秋分不再打雷;習性蟄居的小蟲耐不住秋風的寒意,早早藏入洞穴之中,並用細土將洞口封閉,以防寒氣侵入,一覺睡到來年驚蟄,聽到雷聲之後,才睡眼惺忪地從洞穴裡爬出來……大自然的四季變化深藏玄機,適者生存,違者消亡,恆久不變。

秋分三物候:雷始收聲;蟄蟲坯戶;水始涸。古人認為,陽氣盛雷發聲,陰氣盛雷收聲,秋分後陰盛,故不再打雷。“坯”是培,“戶”是穴,蟄蟲受寒氣驅逐,入地培土封穴,告別殘秋準備冬眠。“涸”是幹竭,春夏水長,秋冬乾涸。春分“天門開”,陽氣升騰,天氣越來越暖。秋分“地門閉”,陰氣漸盛,天氣越來越涼。

秋分是農村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時節,北方播種冬小麥,南方雙季晚稻抽穗揚花,正忙著晚稻收割,忙著耕地種油菜。秋分的連陰雨會使即將到手的作物倒伏、黴爛或發芽,造成嚴重損失。故“三秋”貴在“早”字,及時搶割秋收作物,及時翻耕田地,及時播種冬作物。

古代帝王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禮儀,祭祀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祭祀不獨慎終追遠、至意不泯,敬祖的美德也藉此得以儲存。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但因“秋分”這天不一定都有圓月,祭月無月大煞風景,故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提前到月圓的十五“中秋”。

俗話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麥子種早了不行,下種早,會冒長葉子,來年容易倒伏,種晚了,分櫱少,只有種得適時,才能保證收成。

秋天最美的就是晴天,那一連數月的晴朗,中間偶爾夾雜幾個陰雨天,總是一場秋雨之後,又是無數天的晌晴。秋晴是最美的,這時的陽光格外溫暖,格外透明。陽光直瀉下來,亮亮的,並不怎麼晃眼睛,多了一點人情味,變得親切了,溫馨了,平易近人了。陽光明媚,風兒也分外和煦。

秋分時節,天空蔚藍,秋陽燦爛,既有瑟瑟的風,也有遼闊的雲。一叢秋草,揭秘秋的底蘊。枯枝的藤蔓,蕭瑟的天空,和一尾目光留戀。“庭前丹桂香,籬外菊花黃。晝夜平分後,月光如水涼。”風在這個時候是涼爽宜人的,吹來了梨棗、大豆、月餅、小雞燉蘑菇的味道。落葉無怨無悔地選擇了飄落,把滿腹的心思和話語,盡情地告訴了風中的雲。

喜歡在秋分這天仰望天空的淡雲,看黃葉枯枝形成的風景。晨光輾轉,開啟一天的清涼寧靜。清晨,推窗遠望,西邊的天空上還懸著明月,與陽光相映生輝。秋水長天,看遠山綿延。在我的眼裡,一切都是詩意。秋草,枯枝,枯葉,枯黃的生命。凝思的腳步,落進泥土裡,宛如一粒種子。

秋天是四季當中的第三個驛站,萬物至此,免不了要停頓一下,或補充一下養分,或檢視一下得失。秋分,恰如中年的人生滋味,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還是“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無論滿載而歸還是兩手空空,都到了省悟的時候。修身養德,含蓄內斂,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而華美。

作者簡介:姜寶兵,字劍梅,號劍梅樓主,清風堂主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德州市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德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禹城市作協理事,《禹城文學》編委。

作品《夜讀魯迅》榮獲全國“與共和國同行 好書伴我成長”讀書徵文比賽二等獎,《從飲食變化看社會變遷》獲建國六十週年國慶徵文一等獎。《青青的梧桐樹》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文藝作品三等獎。《和偉大祖國一起成長》獲“福彩杯 我與新中國”有獎徵文一等獎。《黃河故道懷古》在中國夏津椹果詩歌(散文)大賽中榮獲散文組優秀獎。《問道西柏坡》榮獲“延安杯”中國最美遊記作品獎。《化蝶》獲得首屆“新文青”全國青年詩人短詩大賽優秀獎。

部落格 劍梅樓主http://blog。sina。com。cn/jianmeilouzhu

壹點號清風堂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TAG: 秋分壹點徵文枯枝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