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張居正遭萬曆清算後人悲催,62年後大明滅亡,張家結局卻讓人暢快

由 阿斗不傻 發表于 體育2023-01-25

明神宗朱翊鈞是個啥樣的人?答案是壞算不上徹底,說好,那又是侮辱了好字。

他就是個敏感多疑,看似寬厚卻刻薄的偽君子,這點在對待張居正上表現的最為明顯。

張居正在萬曆很小時就是他的老師,後來萬曆帝少年繼位,他又身兼三職。

一是首輔大臣,二是老師,三則萬曆心中的父親。

說他是萬曆的父親可不為過!

萬曆自小就失去父愛,很長一段時間都因為“戀父情結”,對張居正特別依賴。

(少年萬曆帝)

這點史學家黃仁宇先生在《萬曆十五年》有段描述就說透了:

公元1578年前後,年輕的皇帝對張居正的信任達到最高點。

這種罕見的情誼在張居正離京前的一次君臣談話中表現得最為充分。

張先生啟奏說,他前番被攻擊,原因在於一心為朝廷辦事,不顧其他,以致怨謗交集。

萬曆則表示他非常明白,張先生的忠忱的確義薄雲天。

說完後,君臣感激而泣。

臣子跟君王感激而泣,左右看關係都非同一般,後來發生的一件事,也能證明這如同父親的情誼。

話說張居正父親過世後,雖被萬曆皇奪情,但還是要回家奔喪啊。

於是就離開了京城三個月。

這段時間內,小皇帝罕見的連下三道詔書,不斷催促張居正回京。

等張居正回來後,小皇帝欣慰之餘,對張居正更加倚重,親密之情溢於言表。

那麼這情同父子的感情,何時變味的咧?以至於後來萬曆帝翻臉無情?

(少年天子)

答案要從萬曆帝的叛逆期十來歲時說起。

這段時間,漸漸長大的萬曆,因為兩件事,跟如張居正有了矛盾甚至仇恨。

自此以後,成了一個言不由衷的偽君子。

第一件事

:萬曆帝有次讀《論語》“色勃如也”時,將“勃”讀成了“背”,聽聞讀錯了,張居正立馬疾言糾正說:非背,當讀勃!

這聲吼叫,在張居正看來是教訓學生軍卻嚇的小皇帝毛骨悚然,心中有了陰影。

這事之後,萬曆18歲時,因為一個桃色緋聞,也讓萬曆帝特別害怕張居正。

話說剛成年的萬曆(1580年),到了喜歡女人的年歲,就在宮中招來兩名宮女要她們跳豔舞。

這宮女都是端莊的女子,一看小皇帝的非分要求,一百個不情願,就是不跳,弄的小皇帝勃然大怒,就要殺她們頭。

這可嚇壞了服侍的太監,他們害怕事情鬧大,就勸皇帝說:

割發代首吧

意思是,別砍頭了,讓他們割頭髮吧?

聽完小萬曆也從了,還惡趣味的將宮女頭髮弄成“陰陽頭”,弄的兩個宮女哭哭啼啼,不敢見人!

(宮女)

誰曾想,這事卻被萬曆帝“大伴”馮保告訴了李太后。

李太后對小皇帝管束一直很嚴,一看居然做這麼荒唐的事

:一氣之下就去了太廟說要廢掉萬曆,讓潞王當皇帝。

老媽憤怒了,萬曆慌了,就去認錯!

李太后看著兒子,沉默良久說了這麼一句話

:你的去留,還得看看張先生的態度!

得,自己皇帝位置居然要看張居正態度,這話讓小萬曆敢怒不敢言。

雖然張居正來了後,極力為小萬曆說好話,讓李太后收回成命,但小皇帝的面子和自尊心依舊受到了十萬點傷害。

自那以後,懾於太后威嚴,萬曆帝雖然對張居正言聽計從,可卻少了真心,以至於在張居正人生最後時刻,還在忽悠他。

(太后和張居正)

萬曆十年(1582年)六月,大明首輔張居正病入膏肓!

一看師傅病了,萬曆帝前去探望,看著骨瘦如柴的張居正,他動情的說

:先生操勞國事用心盡力,朕無以回報,只是照顧你的子孫。

這話張居正聽過好多次,但在快要去世時聽見,依舊特別感動。

因為這是皇帝給自己的承諾啊

:你別擔心你的後人,我一定讓他們平安。

在張居正看來這是“君無戲言”,因為皇帝的話等於聖旨,做出了承諾,自己該安心了,可在萬曆看來,這不過是忽悠張居正的鬼話而已。

但張居正不知道啊,他放下了“威權震主,禍萌驂乘”的憂愁,幾個月後就含笑九泉了。

從這個角度看,筆者不由心疼起張居正。

去世那一刻,他認為自己是

“生榮死哀、笑傲古今”第一人

,誰曾想卻是遇見了一個口蜜腹劍的偽君子,更讓他不好想的是,這還是自己一手看護大的學生!

果不其然,偽君子萬曆帝,在張居正死後不到半年就開始變臉,用一出連環謀劃,拉開了清算大幕。

(張太嶽)

為何說連環謀劃咧?因為這事萬曆帝用了五步走,辦的特有章法。

第一步:剪除盟友。第二步:製造輿論。第三步:實施抄家。第四步:廢除新政。第五步:假裝寬容。

具體如何做的?我們繼續看!

第一:剪除盟友。

萬曆朝張居正之所以能左右風雲,除了李太后支援外,還因為馮保給力。

作為司禮監掌印太監的馮保,是張居正的黃金搭檔,他們一個主內廷,一個主外廷,內外都是一把手,兩人也因為志趣相投分工明確,配合特別默契。

張居正死了,如果要清算,不搬走馮保是做不到的。因為這人啊,不僅得張居正信任,還跟李太后關係不錯,威望也高。

為了能清算張居正,萬曆帝剪除馮保也是特別乾脆,張居正剛死沒多久,他就送了馮保

撤職、抄家、流放大禮包

,一鼓作氣打法馮保去南京養老了。

可憐曾經的內廷老大,在萬曆帝三重打壓還有那句

:欺君蠹國,奸貪無比、罪惡深重

。評語後,心灰意冷,去了南京沒多久,就上吊自殺了。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李太后不幫忙?原因簡單,這兒子壓抑久了,不聽話了。

“大伴”馮保沒了,下一步該幹嘛?答案是製造輿論。

張居正遭萬曆清算後人悲催,62年後大明滅亡,張家結局卻讓人暢快

(張居正和馮保)

第二:製造輿論。

“大伴”馮保倒臺,給朝堂所有人一個訊號,

打倒張居正,報仇雪恨的機會來了?

這就讓備受壓制的言官們嗨了起來。

在他們看來,張居正活著時,攝於威嚴不敢說話,現在都死了,言官又有

不因言獲罪

的特權,當然要拉桿子上啊!

於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出現了,這人就是御史楊四知。

萬曆10年12月14日那天,他率先跳出來彈劾張居正,列出張居正生前的14條罪狀。

這彈劾一出,讓正愁找不到輿論的萬曆帝開心不已!

看過14條罪狀後,就御批說

:居正朕虛心委任,寵待甚隆,不思盡忠報國,顧乃怙寵行私,殊負恩眷。念系皇考付託,待朕沖齡,有十年輔佐之功,今已歿,姑貸不究,以全始終。

這批示可謂包藏禍心,有兩個深層意思。

第一:是在沒有明確事實依據情況下,僅憑楊四知的彈劾,就確認了張居正的犯罪事實。這等於告訴所有人,我要清算了。

第二:就是火力試探。

雖然宣告了要整張居正,但依舊留有餘地,怕有人幫張居正說話,於是才有

“十年輔佐之功”,“姑貸不究,以全始終”,

的話出現。

把好話說前面,以免一發不可收拾。

張居正遭萬曆清算後人悲催,62年後大明滅亡,張家結局卻讓人暢快

(陰人萬曆帝)

說完這話後,萬曆帝做的就只需要等待!等啥?等會意的臣子們開火啊!

皇帝話裡有話,不少見風使舵的人紛紛起了附和心思,開始落井下石。

隨後,御史孫繼先就上疏將張居正批了一頓,還強烈要求給張居正時代被打壓的,餘懋學、傅應禎、鄒元標等人平反。

這疏奏,萬曆帝毫不猶豫的接受了。

不僅接受,居然還弄了出自我檢討說自己

:誤聽奸惡小人之言,以致降罰失中。

這檢討之言也是大有深意。

話雖然沒有批張居正,卻用檢討方式將張居正定義成了

“奸惡小人”

這狀況讓無數人振奮了,皇帝陛下為了倒張都敢於認錯,我們還有什麼不敢做的?

於是,各種捕風捉影的誣告都來了。

這其中,雲南道御史羊可立的誣告最有意思,他居然說張居正霸佔遼王財產,將廢黜遼王事件跟張居正聯絡在一起。

說張居正才是幕後主謀和最大受益者。

一看如此,早就伺機翻案的遼王家屬也控告張居正

“謀陷親王”,“霸奪產業”。

張居正遭萬曆清算後人悲催,62年後大明滅亡,張家結局卻讓人暢快

(曾經的師徒情)

那麼這遼王事件到底啥情況?答案是跟張居正一點關係沒有,完全是胡扯。

遼王因罪除國事件,發生在隆慶二年。

那時張居正進內閣才兩年,屬內閣四號人物,他上面還有首輔徐階、次輔李春芳、閣臣陳以勤,

張居正的能量完全影響不了遼王事件,更別提“謀陷親王”,“霸奪產業”了。

更搞笑的是,這所謂侵吞遼王產業後修的房子,還是萬曆恩准的,房子修好後他還題詞祝賀了的!

可就算這胡扯的誣告,萬曆帝依舊笑納了,將

“侵奪王墳府第”

的罪名安在張居正頭上,並開始謀劃下一步。

那麼萬曆自己知道幹了荒唐事嗎?

答案是知道,他事後還說了句

:遼府廢革,既奉先帝宸斷。

意思是,那是我爹乾的,跟張居正和我都沒關係。

萬曆帝就這麼用製造輿論,引導人心的方式,給張居正安了一個個罪名。

罪名之後就是實施抄家。!

張居正遭萬曆清算後人悲催,62年後大明滅亡,張家結局卻讓人暢快

(不值得)

第三:實施抄家。

羊可立的誣告,讓自覺找到了罪名的萬曆下達了抄家命令。

為了能一勞永逸解決張居正問題,他特意派遣跟張居正不對盤的司禮太監張誠、刑部右侍郎邱橓、錦衣衛指揮曹應魁去荊州,這心思不言自明。

一看抄家行動,還有帶隊的人,荊州官場也紛紛行動了起來。

在他們看來,這張居正不在是荊州之光,大明首輔,而是一個要劃清界限的罪人。

於是,他們搖身一變從張居正同鄉、同僚,好友,變成了反張積極分子。

那麼那一刻有好人嗎?還是有的,這人就是于慎行。

于慎行也算大明名臣,德才兼備,詩文出眾,人品一流,深受張居正賞識。

但這人有一個特點就是,不願阿諛奉承。

張居正炙手可熱的時候,兩人關係一直不錯,但于慎行卻從來不巴結張居正,用言行詮釋了什麼是正人君子。

同樣的,在張居正被落井下石,遭遇萬曆抄家時,也是于慎行站了出來,勸萬曆帝

:要肯定張居正執政10年的成就,並表達了停止對張居正清算的訴求。

這樣的正人君子,在任何年代都少見!

但于慎行的話語左右不了萬曆帝抉擇,也改變不了落井下石之人的言行。

張居正遭萬曆清算後人悲催,62年後大明滅亡,張家結局卻讓人暢快

他的呼籲沒起到任何效果,反而是那群致力於邀功的人,在萬曆帝派來的抄家官員之前,就行動了起來。

他們早早趕到張府,一邊清查人口,一邊貼封條,讓張家成了死宅。

這一封就是十多天,等抄家官員慢悠悠從北京趕到荊州時,宅邸中已然悽慘無比。

光餓死的老少婦孺就有17人之多,不少屍體都被飢餓難耐的家犬啃食殆盡。

可張家慘狀,沒讓抄家官員有惻隱之心,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張家萬劫不復。

隨後抄家小組開始行動。

但結果卻讓他們大失所望。

掌舵大明十多年的張居正,全部家當居然只有可憐的20多萬兩白銀,這錢還不是張居正一個人的,而是整個張氏家族的。

這錢連嚴嵩家產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如此結果萬曆帝不滿了!

怎麼會這麼少?這還是那個乘32人大轎的師傅嗎?不對,一定有問題!

張居正遭萬曆清算後人悲催,62年後大明滅亡,張家結局卻讓人暢快

(悲催的張居正)

於是,一輪輪嚴刑拷問來了。

張居正的6個兒子紛紛遭殃。

大兒子張敬修,在被嚴刑拷打後,不堪其辱上吊自殺,自殺前為了自證清白,還咬破手指,在衣服上留下血書,訴說冤屈。

三兒子張懋修,也在悲憤中投井自殺,被救下後又絕食自殺,卻一直沒死成。

至於張居正其他幾個兒子,也紛紛遭殃,官職沒了、家產沒了,還遭遇充軍厄運,女性的結局也特別不好。

從這個角度,再看萬曆帝跟張居正說的那句:

先生操勞國事用心盡力,朕無以回報,只是照顧你的子孫。

真的是莫大的諷刺!

諷刺過後清算還沒完,肉體上雖然消滅了,可精神上,政治上張居正還有遺產。

這遺產就是張居正改革。

張居正遭萬曆清算後人悲催,62年後大明滅亡,張家結局卻讓人暢快

第四:廢除新政。

張居正死後,張居正主導的新政幾乎就無疾而終了。

但希望徹底清算的萬曆帝,還有反對者們,依舊想否定張居正的所有功績。

於是,《考成法》和《一條鞭法》都遭殃了,就連張居正重用的帥才戚繼光也被流放。就連以治水聞名,盤活大明水道的潘季馴,也因為說了幾句公道話,被萬曆帝勒令退休。

自此,張居正所有肉體遺產和政治遺產,還有任用的人才,都被萬曆一掃而空。

大明再無張居正,他的新政隨風而逝。

但這件事的終點還沒來,因為萬曆帝還要做件事,那就是當偽君子,假裝寬容。

張居正遭萬曆清算後人悲催,62年後大明滅亡,張家結局卻讓人暢快

第五:假裝寬容

萬曆12年(1584年)8月,萬曆帝頒佈詔書,公佈了張居正的最後罪狀!

這詔書寫的很有意思:

張居正誣衊親藩,侵奪王墳府第;鉗制言官,蔽塞朕聰;私佔廢遼地畝;假以丈量,庶希騷動海內;專權亂政,罔上負恩,謀國不忠。

本當斷棺戮屍,念效勞有年,姑免盡法追論。伊屬張居易、張嗣修、張順、張書都著永戍煙瘴地面,永遠充軍。

前面說了一大推似是而非的罪狀將張居正釘死,後面又說自己特別寬容,本來應該將張居正“斷棺戮屍”,只因念及他“效勞有年”才放過了張居正的屍體和後人。

這話說的,好像還要張居正復活後,感恩涕零一樣!

有這樣的君王,無怪乎《明史》神宗本紀的末尾,是一句

:明之亡,實亡於萬曆。

因為隨著張居正時代的徹底終結和萬曆新政的被廢,大明很快又陷入財政窘境,行政機構也瀕臨癱瘓。

這兩點,不都是張居正《一條鞭法》和《考成法》要解決的問題吧?

張居正遭萬曆清算後人悲催,62年後大明滅亡,張家結局卻讓人暢快

(崇禎帝)

但歷史是公正的,公道在人心!

張居正所作的一切,偽君子萬曆帝看不見,他的子孫崇禎皇帝卻看的一清二楚。

崇禎年間,這個亡國之君終於想起了張居正的好,感嘆的說

:撫髀思江陵,而後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時之相一也。

為此,崇禎皇帝還特意頒旨,復還張居正的蔭奉及誥命。

在這遲來的皇恩浩蕩下,張居正的子孫們紛紛從流放之地迴歸荊州故土。

他們遭遇數十年厄運,都認為官場險惡,從此立志不再做官,而是恪守祖訓,耕讀傳家,從一個顯赫的家族,變成了一個田園牧歌的家族。

唯有張居正曾孫張同敞做出了不同選擇,那就是繼續效忠明朝。

細想之後,田園牧歌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追隨明朝或許是為了全家族之義?

張居正遭萬曆清算後人悲催,62年後大明滅亡,張家結局卻讓人暢快

(南明永曆帝)

1644年春,李自成克太原、佔宣府,圍攻京城。

3月17日兵臨城下後,京城三大營集體反水,守軍無以為繼,次日深夜,太監曹化淳開啟彰義門,北京城破!

3月19日凌晨,給張居正平反的崇禎帝吊死煤山,明亡!

張同敞聽聞訊息後,不願當亡國奴,先是投奔隆武帝,後又聽說汀州陷落,就又轉而追隨永曆帝,並被永曆帝授予兵部右侍郎職位,總督軍務。

可雖然有職位,但大勢不可擋啊!

永曆五年(

1651年)

,清軍孔有德部兵臨廣西,嚴關失陷。永曆帝倉皇逃亡梧州,留守桂林的只有大學士瞿式耜(si)。

恰在此時,張同敞從靈川回桂林,進城後面對勸說他離去的瞿式耜悲憤的說

:古人恥獨為君子,相公為什麼不讓同敞共死呢?

說完兩人淚灑當場,起了殉國之意。

不久後,兩人兵敗被俘,在被囚禁的四十多天中,依舊吶喊高歌,寧死不降。

張居正遭萬曆清算後人悲催,62年後大明滅亡,張家結局卻讓人暢快

(兩人墓碑)

永曆五年11月17日,孔有德起了殺心,將張同敞押往刑場。臨死前,這個張居正的曾孫依舊風采卓越,他衣冠整齊,昂然站立,英勇就義,留下了一首自決詩。

彌月悲歌待此時,成仁取義有天知。

衣冠不改生前制,姓字空留死後思。

破碎山河休葬骨,顛連君父未舒眉。

魂兮莫指歸鄉路,直往諸陵拜舊碑。

世間再無張居正,宣告了明朝的結局。

雖然他大多數後人,都在田園牧歌中感受生活。但張居正心中念念不忘的大明朝,依舊有後人代替他去殉國!

這結局,張居正在天之靈,應老懷安慰吧。

因為後人都安全了,也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這就是最好的事了!

張居正遭萬曆清算後人悲催,62年後大明滅亡,張家結局卻讓人暢快

TAG: 張居正萬曆抄家皇帝遼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