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唐太宗放390名囚犯回家,約定秋後都歸來,後來如何,有人守約?

由 燭下青史 發表于 體育2023-01-22

“貞觀之治”是唐初太宗李世民,善於用人,精於治國,興文教,農為本,使得唐朝社會出現的,經濟復甦,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

“貞觀之治”所貫穿的二十幾年時間,為後來的唐朝,甚至可以說是中國史,世界史上全盛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堅實的重要基礎。

可以說,李世民的時代,只有他在位的二十三年,但是這二十三年,卻讓後人傳頌了一千多年,時至今日,世人對他的感受,仍然是個聽言納諫,任用賢良的明君形象。其中不得不說的一個事跡,就是貞觀六年歲末,唐太宗李世民所做的一次人性實驗。那就是釋放當年被判處秋後斬決的三百九十名死刑犯,回家處理後事,過最後一個大年。

沒有人監督,沒有人看押,在那樣一個交通不發達,資訊閉鎖的年代,第二年農曆九月,三百九十名死囚犯,全部自動迴歸,無一人私下逃跑不回。在一個夜不閉戶,道不拾遺的盛世,官府清明,官吏各司其職,各行業的人民安居樂業,不公平的現象較少,所以國人心中沒有多少怨氣。

這就使得犯罪的事情大為減少。貞觀四年,也就是公元630年,唐朝全國,被判處死刑的囚犯,就只有二十九人。

這是因為已經豐衣足食的人,不會為莫名其妙的點點小事鋌而走險;而心氣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極端。所以犯罪率極其低下,即使有人犯了死罪,也願意勇敢承擔責任,並因為感動於皇帝的信任和恩德,而寧願回來赴死,不願做無信之人。這是明君仁政,在百姓的心中得到認可的最直接的體現。李世民充分利用了人性中最柔軟也最堅韌的部分, 就是親情,信任和完滿幾點,成功的做了這次人性實驗。

首先就是給予已經被判處死刑的人以絕對信任,沒有看押,沒有監督,有的只是讓你回家,看望家人,安排後事,過上人生中最後一個新年。然後用這些臨時的自由,助他們完成最後的遺憾,使得人生中的最後時刻,在死前達到完滿。處理掉所有遺憾的死囚犯們,在沒有任何牽掛,都能夠安然迴歸,坦然面對死亡。當然,有很多人說,這是李世民勝券在握,所以才使用的收買人心的手段。即使在那樣的年代,也沒有任何囚犯,能夠永遠逃走而不被追責。這麼說當然不無道理,但是也小看了囚犯們的人性光輝。

所謂“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當即將失去最珍貴的生命,因而變得無謂,甚至低賤的匹夫,得到應有的尊重時。他們願意用死來維護自己的尊嚴。所以李世民這次成功的人性實驗,不但坐實了自己仁君,明君的名聲,也把人性中令人感動的火花,放大到我們的面前。有時候連君子都難以做到的事情,將死的匹夫卻能完成,這就是人性的複雜及美好。

TAG: 人性李世民囚犯明君看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