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產品人成長之路(二):獨立工作

由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發表于 體育2023-01-17

本文作者以一名產品從業者身份,講述了自己從一名產品新人成長為產品團隊領頭人的過程,作者介紹了其在產品之路不同階段的產品經歷與工作經驗,由此觀照出一名產品人需要具備的各項基礎能力與思維方式,希望對同為產品人的你有所啟發。

這是一個新的主題,其實也是自己一直想要去寫的一個主題。

一方面是自己一路小跑的產品之路,好像沒有系統化梳理清楚;另一方面是從 2021 年帶領產品團隊構建了車小蜂 V1。0 之後,也自信自己有能力來書寫這個主題,那就開始寫吧。

本系列文章:

序、少年 P 的產品之旅

一、新人摸索-新兵(2015 ~ 2018)

二、獨立工作-普通兵(2018 ~ 2019)(本篇內容)

三、獨當一面-特種兵(2019 ~ 2021)

四、團隊領航-百夫長(2021~)

以下是

獨立工作階段

的正文,enjoy:

一、在獨立工作階段做的產品

1. 2018 年 | 魅族 15 營銷小程式

在 2017 年獨立開發上線魅族第一款小程式之後,2018 年我又零預算策劃一個營銷小程式,再透過資源互換組建了一個開發團隊。(就是給研發團隊每人一個物資,來幫我開發小程式。)

這幾個剛畢業工作的團隊,做出來的產品質量很高,現在也覺得很驚豔。最終這個小程式也在釋出會期間引爆,除了新增關注量,還帶動了病毒式的轉發分享。

這是我第一次掌控了一個專案的能力:

協調資源:組建團隊,把自己大學工作室的研發拉進來,下班時間做這個專案

向上管理:跟總監爭取資源,甚至是總監也參與這個專案協助輸出

交付上線:公司也獲得了一次超高性價比品牌營銷

而這個專案,也是我從運營轉為產品的轉折點。

2. 2019 年 | 空格派 V1.1 上線

從產品功能設計、伺服器開發部署、使用設計師 Given 的 UI、功能程式碼編寫上線。自己參與了 80% 的工作,也勉勉強強算是自己獨立完成專案的能力吧~

二、獨立工作階段

透過條件:自己有獨立完成專案的能力。

核心技能:

獨立思考、靠譜、功利

打造模型:

定量定性

思考:

如何成為靠譜的人?

1. 透過條件

「獨立完成專案的能力」一言蔽之就是能讓上級放心把這件事交給你去做。當你意識到你知道的細節點比你領導還詳細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有這個能力了。

獨立完成專案是需要用到新人階段那篇文章的模型:「輸入輸出」。需要對上級/現實社會給你的開放式命題中,自己去拆解和解決。

沒有標準答案,有的只是你自己交付出來的作業,能完成就是答案,不能完成就說明還沒辦法「獨立完成專案」,還要繼續專研。

那怎麼做到這些內容,下面正式開始:

2. 核心技能

在這個階段,有 3 個我覺得核心的技能需要掌握:

獨立思考、功利、靠譜

2.1 獨立思考

為什麼在有產品第四年才把「獨立思考」列為核心?難道「獨立思考」在新人階段不是核心?

新人階段恰恰不需要把核心技能點配在「獨立思考」上。一年級的小學生學 1+1 的時候,要學習整數、有理數、非質數…再學整數 1+1 嗎?

答案是不需要的,在作為一個新人剛入門時,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先把書讀厚(全盤接受),而等到掌握了技能後,才需要獨立思考、剝繭抽絲歸納總結把書給讀薄。

如何獨立思考?

推薦幾個我比較常用的模型。

(1)課題分離

課題分離是我從《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看到的概念。它的意思是要區分清楚每個角色的邊界,要知道每個角色的課題是什麼,不要做了其他角色的課題。

第一篇中講到了,專案推進並不是你(產品經理)的課題,而是專案經理的課題。但一個團隊中沒有專案經理的角色,那你除了兼顧產品經理,還要兼顧專案經理的角色。

在工作中,也能用到課題分離來進行換位思考。舉個例子,產品和開發之間的爭執是最經常發生的事情,而爭執的原因往往是產品和開發的邊界沒有理清楚。

產品的課題:把這個需求的背景還有價值收益,期望上線時間闡述清楚

開發的課題:根據需求來提供一個客觀合理排期

而現實工作,可能你會存在變成了幫開發定排期:「這個需求下週四前搞定」;開發的課題變成了「這個時間不行,要不你自己來」

看到沒有,其實「定排期」是技術組長的活,只有技術組長能評估一個讓技術同事信服的排期,而推進是專案經理的活。

所以無論團隊大小,都必須有這 4 個角色:

產品:把這個需求的背景還有價值收益,期望上線時間闡述清楚

技術組長:評估需求難度和時間點是否可行

開發:根據需求和組長的排期進行落地

專案經理:推動專案上線

你如果越位把「技術組長」、「專案經理」的角色充當了,開發不信服你的時間分配,衝突也隨之產生。

當然,課題分離的價值不單單只是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可以用起來。

比如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人中龍鳳。但要不要成為人中龍鳳其實是孩子的課題,家長的課題是為孩子提供一個成為人中龍鳳的環境。很多家長在家庭中基本都是慵懶的狀態,沒有成長和進步,那孩子在這樣的環境大機率也是更加慵懶。

所以家長的課題是為孩子創造一個成為人中龍鳳的條件;而孩子的課題是考慮自己要不要成為龍鳳。如果不的話,後果大機率就是未來的日子做一個平凡的人;如果要努力蛻變,那就需要把一輩子的苦先濃縮成十幾年來吃。

(2)黃金思維圈

黃金思維圈也是一個好的思維模型:

Why -> How -> What

Why -> 為什麼做

How -> 做成什麼樣子

What -> 怎麼做的

還是以咱們產品的工作中舉例。相信你會接觸到不少二手需求,這些需求都是告訴你怎麼去落地,但是沒有告訴你為什麼要去做。最終會產生的情況是:需求評審時開發問你為什麼要做這個就尷尬了。

所以為了避免自己尷尬,只能逼迫自己知道業務為什麼要做。這裡有一個小技巧:可以問問業務,如果不做這個需求,有什麼損失嗎?

同時還要跟業務方明確一個點:究竟想要的是什麼效果。如果前面 2 個問題解決了,再來考慮如何實現落地。

其實黃金思維圈也可以很好地保護自己,因為你肯定會接觸到業務方會在上線之前加需求,這時候就可以有理有據地溝通:「之前詢問做成什麼樣子時沒有考慮到,如今需求定版了,已經在開發中,沒有開發資源,下個版本再做。」

其實業務方緊急新增的功能,往往都是拍腦袋,如果確實著急和有價值,業務會推動更多資源來加需求,那時候有資源再臨時緊急處理吧~

2.2 功利

這裡的功利是指

目的性

要強一點,沒有貶義的意思,如果你覺得不合適可以用「結果導向」來代替。

因為我接觸不少產品經理(包括獨立工作階段的自己)有一個不好的點:擔心開發資源問題,導致砍需求甚至是不做需求。

在之前面試時,P 哥跟我說產品是效能部門,研發是消耗部門。要創造價值必須消耗,就跟你有一堆柴火,但是擔心浪費所以不敢用來取火供暖。

所以我是希望這個階段的你能更加功利,把你要千方百計爭取資源來快速上線你的需求。要知道這些折騰會寫到你的個人經歷的。

(1) 作為下屬的你,需要領導幫助

你的領導不會額外擠出來問你有沒有問題,所以如果你有問題需要幫忙,要功利一點跟領導說,不要說看領導整天加班不敢打擾,最終等問題到了截止時間解決不了,那就更艱難了。

(2) 作為產品的你,需要開發解答

任何一個業務,最懂的還是開發,因為是由他們的程式碼來執行。所以你的開發也不會擠出時間來跟講這個需求的來龍去脈,需要你主動一點花時間去讓開發工作之餘給你解答一些問題。切記不要因為怕打擾別人而自己坑次坑次地原地轉圈。

還有很多場景都需要你更加功利一點。確實打擾別人正常工作確實不好,但可以儘量減少別人對你產生的厭惡感,有一些方式也可以分享給你:

先約定溝通時間

如果有好的小零食,可以分享給幫助你的人。(比如下午茶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工作社交貨幣)

一旦有結果了也要跟幫助你的人分享,讓他們覺得幫助你是有價值。

所以,職場中的你,還是功利一點吧~

2.3 靠譜

之前看過一句話

「凡事有交代,事事有著落,件件有迴音。」

我覺得用來闡釋靠譜是最貼切的。

(1)凡事有交代:是指一件事說了之後,你能給一個交代

交代有很多,比如回覆個收到,也是交代。但我個人對時間有一種強迫症,我希望自己的下屬能給我反饋一個時間點,讓我心裡有個底。

(2) 事事有著落:交代的事情要記住去落地。

這裡推薦我自己在用待辦工具:

滴答清單(蘋果自帶的提醒事項 也 ok,只不過我的 Mac 沒有同步,所以放棄了)

企業微信的待辦和日曆功能

千萬不要以為你能記住這些事,而不去使用這些工具。這樣其實是在浪費大腦,原因是大腦是用來計算,而不是用來記憶儲存幾時要交差。等你事情多了,需要記憶的事情多了,那就會佔用大腦的運算頻寬,導致大腦效率太低。

(3) 件件有迴音:落地之後有結果

有玩遊戲的朋友都會知道,在遊戲中要去做任務,任務就是讓你去完成什麼東西,然後獲得獎勵,而這個獎勵就是結果。

對應到工作中,落地後的結果是需要跟領導同步,讓他們知道你的付出,在心目中開始給你準備「獎勵」。

三、打造模型:定量定性

定量定性是這個階段中我最常用的技能。以下內容選自之前寫過的這篇文章:No。16 | 寫給畢業 0-2 年的自己

舉幾個例子:想賺錢(定性)和賺多少錢(定量);想看書(定性)和看到什麼程度,比如多少本(定量)?

新人產品會產生過度關注「定性」的問題,而完全沒有「量化」。我之前接到一個二手需求:由於某類文章產生負面影響,急需下線。做法是做一個按鈕,把這類文章篩選出來,交由運營處理。

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產品,你會怎麼做?

我那時候的做法是乖乖按這個邏輯設計,因為確實很清晰。

後面我自己想知道這些文章有多少呢?拿資料一看,就不到 10 篇,最終我的做法就是跟業務方對齊要怎麼處理,直接讓開發從資料庫層處理,明確方案後不到 30 分鐘搞定。

後續你面臨的「優先順序」評估,也可以用這個模型來處理。

有問題的功能,就馬上要迭代嗎?

答案如果是。那如果同時出現了 2 個問題,20 個問題,能並行 20 個同時馬上開工嗎?

這時候,答案只能是無法馬上迭代。

那這時候 20 個問題已經定性為有問題了,接下來就是「定量」分析,哪些影響面比較廣,要排優先順序來處理。比如很少人使用的(影響面比較小)——後置;比如高頻使用的、涉及到金錢問題——前置。

定性和定量生活中也有不少體現:經濟學的宏觀(定性)和微觀(定量);熵的宏觀態和微觀態;生態環境中的整體和個體…

四、思考:如何成為靠譜的人?

靠譜就是上面說的,這裡就不贅述。

但是如何讓自己變成靠譜,其實是自己主動去扛事,而不是被動去接受。等到領導分配的話,大概是因為沒有人了才會給你。

當然,也要獨立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不要一昧地去主動扛事……

五、保持辯證看待

我的內容全部都可以被你認為是「錯誤」的。

並不是因為我現在對經濟學的瞭解還是初出茅廬,而是在我的認知裡面,屬於「正確」的真理基本不存在。

因此我也完全不介意你對我輸出內容的否定,甚至評論留言指出。

作者:Panplus 5;公眾號:PanplusX

本文由 @Panplus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於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資訊儲存空間服務。

TAG: 產品課題開發獨立思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