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如果太子朱標不死,朱棣會造反嗎?答案很好解釋

由 花開無田 發表于 體育2023-01-11

文/花開無田

1392年,37歲的太子朱標罹患風寒而亡。這對古稀之年的朱元璋而言,無異於當頭棒喝,為朱標構建的龐大的統治班底頃刻間變少了主人,而朱元璋只得退而求其次,選擇皇長孫朱允炆繼承大寶。

但年輕的建文帝,雖然與其父親朱標一樣熟讀儒學經典,卻缺少帝王的狡黠,最終也被叔父燕王朱棣篡位。無論是在靖難之役中還是在日後的帝王生涯中,朱棣都展現出了他的雄才大略,能夠忍辱負重,行事果決狠厲,更是在登基之後數次北伐蒙古,南克安南,遷都北京,組織鄭和下西洋,編修《永樂大典》,號為“永樂盛世”。

而也正是這些文治武功,堪比日月,與建文帝的高下立見也讓人們不太在意他篡奪正朔的史實,而太子朱標也隨著朱棣的篡位連兒子朱允炆追尊的孝康皇帝名諱,被一併剝奪。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如果太子朱標不死,燕王朱棣敢造反篡位嗎?其實結論一目瞭然,絕無可能。這又是為什麼呢?

第一 父親朱元璋為其營造的政治班底

太子朱標,作為朱元璋的嫡長子,備受朱元璋的重視。十歲便被立為世子,宋濂等名師教授學業,李善長、徐達、常遇春、鄧愈、湯和等人都擔任東宮官制。

二十二歲,朱元璋便意欲鍛鍊其處理國事的能力,允准他“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十幾年的處理政務磨礪,而這些都是來自父親朱元璋的信任。

第二 朱標的仁厚治國治家,深得人心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而太子朱標仁慈敦厚,處理政務多為群臣歡喜。他並沒有朱元璋的狠厲,有的是包容之心,以“寬通平易之政”。洪武十三年,因為長孫宋慎被牽連進胡惟庸案,自己的師傅宋濂也被禍連,按罪論誅。面朝文武無不噤若寒蟬,而他卻立阻父親誅殺宋濂,而後更是在母親馬皇后的巧妙勸諫之下,將宋濂救出,得免死罪。

三弟晉王朱棡,在被朱棣篡改的《明太祖實錄》、《奉天靖難記》中,說其“藏兵五臺山,反形已具(實則,只是在晉地逾越規制而已)”,父親朱元璋意欲派兵鎮壓,而朱標卻力阻,反而是前往晉王朱棡之地,將他勸歸南京,負荊請罪。朱元璋也因此而寬宥了晉王朱棡,而之後的晉王朱棡則一改惡習,成為了知禮守法的賢王。

二弟秦王朱樉,朱元璋非常重視,將關中之地封予他雖然他勇猛善戰,但是他聲色犬馬,被當地的官員御史彈劾,朱元璋大怒,又是朱標力保之下,秦王朱樉才得以倖免。也正是藉由此,仁愛寬厚,又有治國治家之能的朱標,顯然人心向背之上,朱棣已經輸了,聰明如朱棣,又如何“清君側”?以一藩之地抗衡一個有著人心,仁愛的君王,顯然也是極其不明智的。

第三 隱藏在仁愛、寬厚背後的掌控力

說到這裡,可能依舊有人會說在《明史》中記錄的朱標也僅僅只是“仁愛,寬厚”,與朱棣後來的文治武功顯得不值一提,勝負之數未嘗可知。其實這種說法,堪稱荒謬滑稽。一個在父親朱元璋,更是皇帝朱元璋手握大權之時,輔政的太子朱標卻常常與朱元璋的治國方略不同,雖然最後大多數政策也都以朱元璋的意願為準繩,但在史書中,因為父子之間政見不一,卻毫無見責的太子,朱標當是唯一的存在。

漢武帝因為江充讒言,更因為對權力的貪戀,輔政的太子劉據一樣被其殘忍逼迫而死;李建成身為太子,當李淵外出巡幸之時,一樣坐鎮長安監國,建言獻策,功勳卓著,最後何種結局還不是一場玄武門之變了結。但是朱標卻能夠在與父親朱元璋的政見不一之中,備受倚重,靠的僅僅是仁愛?難道不更是對朝堂時局的掌控力?對兄弟一如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的掌控力?

朱元璋去世後,留下的兵力達五十萬之眾,即便是朱標削藩,一個得人心,施行仁政,有掌控力的君王,朱棣又有何能力造反呢?

TAG: 朱標朱元璋朱棣太子仁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