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鄉野灌籃高手”廖家東:重慶高溫期間仍練習投球,不進球不吃飯

由 九派新聞 發表于 體育2023-01-09

4月份以來,在重慶市璧山區朝陽村老家旁邊的地裡、草坪上、小路旁,行人都能看到廖家東投籃的身影。

他身體微微後仰,持球的手如扔鉛球一般用力擲出籃球。一瞬間,重力似乎對向上飛昇的球失去作用,14米高的籃筐,球進了。

投籃裝置極為簡陋,簡易支架或者石磨固定住一根竹竿,任何能容納一個球的物體都能成為籃筐。籃筐的高度最初只有7米,後來變成了9米、10米、14米。

因為高難度的投籃影片,廖家東被許多網友戲稱為“鄉野灌籃高手”“野球王”,他相繼被重慶本地媒體、新華社、央視新聞的短影片官方賬號關注。過去五年間,他的微信朋友圈每年不超過6條,而在2022年已經過去的9個多月裡,他已經分享了3次自己的短影片。

鏡頭之下,他高大威猛,身形矯健,膚色黝黑,身材精瘦,面對拍攝毫無懼色,既像運動員也像農民。現實生活中的他略有反差,身高1米77,性格內斂且執拗,說話間一時來很難找到精準的語彙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7月13日,因為一條在玉米棒子裡拼出Nike標誌的影片,廖家東被送至輿論的風口浪尖。所幸央視採訪轉發,讓他免於被指責。

在網友看不見的角落,他依然在練習投籃。今年重慶高溫期間,他甚至不投進不吃飯。

現在,他希望拍短影片能夠養活一家人,這樣他就可以總是呆在老家。如果不能,他也許會再次離開家鄉,離開親人。

雜物間裡,被廖家東玩壞的籃球。圖/九派新聞記者曾憲雯

【1】因拼出Nike標識被質疑,被央視挽回路人緣

廖家東的老家隱匿在山村深處,鄉道盡頭附近。網際網路在這裡並不為人們所熟用,但這裡卻因這位32歲年輕後生打籃球的影片被全民關注。

在一個堆滿了紅薯和雜物的房間,籮筐裡被玩壞的籃球是廖家東今年的“傑作”。走紅之前,他很少有這麼好的球可以玩。

7月13日的一條影片,將廖家東送至輿論的風口浪尖。在這條影片裡,他在玉米棒子裡拼出Nike標誌引起眾怒。有人質疑為什麼不支援國貨,甚至鴻星爾克某地專賣店的賬號都在影片下方評論“換國貨標點贊超百萬”,也有人表示看到這個標誌直接設定不感興趣,甚至還有人說“耐克給你多少錢我給你雙倍”。

為了挽回路人緣,有不少好心的網友建議廖家東把投籃的背景圖案換成五星紅旗。“國旗怎麼能踩在腳下”,廖家東的高情商迴應重新贏得網友喝彩,錯怪他的網友向他道歉,最初提出質疑的網友,也因此遭到網友批評。

後來,事態發生逆轉。央視給村裡打來電話,問璧山區朝陽村有沒有廖家東這個人,投籃的影片是否真實。再後來,廖家東成為了“

央視新聞

”官方賬號關注的第34個人,他在7月20日釋出的投籃影片,得到了央視新聞的轉發認證——“加油,灌籃高手”。

提起被央視點名,本就不善言辭的他變得有些磕巴,“我覺得這是很驕傲的一件事情,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在網友看不見的時刻,廖家東在烈日下不斷練習投球。

說起兒子對自己的狠勁,母親既無奈又心疼,重慶今年的高溫全國矚目,即使在那樣的日子裡,廖家東也常常在外面投籃,不投進連午飯也不肯吃。

面對生活的艱辛,廖家東保持著熱情,他說,“網際網路這個東西很神奇,有很多人慢慢認同你的時候,就覺得更有幹勁了。”

網路熱潮過後,前來尋訪的媒體少了,廖家再度迴歸平淡的日子。最近的重慶陰雨綿綿,影片拍攝效果不佳,廖家東更新影片的頻率不高,很多找上門的品牌,他都以不合適為由選擇了拒絕。他只知道,眼下正在做的,是自己熱愛的。

廖家東家門前,14米多的籃球筐。圖籃球筐新聞記者曾憲雯

【2】自制籃筐,在小角落裝上燈泡練習投籃

從小到大,廖家東都沒接受過專業的籃球訓練,沒有人知道,他算不算一個在籃球這項運動上有天賦的人。

第一次接觸到球類,是父親送給他的一個藍色皮球,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這個皮球成為廖家東唯一的玩具。同時進入他視野的,還有乒乓球和其他球類運動。至於為什麼在眾多球類運動中選中籃球,廖家東解釋說,好像在籃球場上才能夠體現男性的激情和熱血。

農村的田野與院壩是天然的球場,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和小夥伴玩球成為他最快樂的事情。

家裡沒錢買籃球,廖家東就用布條裹成一個籃球形狀,在二樓的樓垛釘上一個自制籃筐,晚上看不清,他便給獨屬於他的小角落裝上燈泡,沒事總練習投籃。

“小時候我們這邊沒有這個條件,到我上中學時,學校才開始有籃球設施。”一直到初中,廖家東才在學校的籃球場真正接觸到籃球。

廖有志看得出兒子對籃球的喜歡,但這不是一個富裕的家庭,他沒有資金培養兒子的愛好,更缺乏對籃球這項運動的認識。

上學時,廖家東文化成績一般,體育成績很好,小學就被招到來鳳中學學體育。初中升高中階段,為了彌補文化成績的短板,他練起了田徑。放學後,其他孩子都回家了,他還需要在田徑場訓練兩個小時;早上五點半,別人還在夢鄉里,他們又開始了訓練。廖家東最終獲得了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大大小小參加了不少比賽。

那時的廖家東,從來沒有動過學籃球、做職業籃球運動員的心思,他已經默認了籃球只能是業餘愛好。當32歲時再回憶往昔,廖家東突然意識到,曾經的體育學習並不系統,他並不算了解體育,更沒想過自己可以嘗試一下運動員這條路。

高中畢業後,為了替家裡分擔,廖家東進入社會打工,他乾的工作一直都是機械勞動,跟體育沒什麼關係,不論是籃球還是田徑。

廖有志知道,兒子從沒放下對籃球的熱愛。在九龍坡工作時,廖家東下班回家吃完宵夜,總會到附近的球場打打籃球,打球時流下的汗水,讓他感到心情舒暢。

在很多落後的地方,有很多孩子都像廖家東一樣,即使天賦異稟,也很難有機會進入更大的舞臺。廖家東不是沒有遺憾,但現在的日子也讓他滿足,他說只要心中有球,哪裡都是球場。

為方便打籃球,廖家東給二樓樓垛安裝的電燈。圖/九派新聞記者曾憲雯

【3】曾做過切菜師父、電腦組裝工人

今年,是廖家東回老家發展的第一個年頭。

高中畢業後的十多年間,這位曾獲得過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的年輕人曾短暫做過“墩子”(川菜中的切菜、配菜師傅),後來長期在重慶市九龍坡區石橋鋪一個電腦城幹著組裝電腦的工作。

組裝電腦不需要創意,每週做六休一,月薪一萬左右,在重慶,這是一個還算可觀的收入。從二十出頭到已為人父,經年累月的重複勞作中,廖家東日漸覺得乏味,他感到自己對工作、生活提不起興致,容易疲憊,也不快樂。

工作十多年,廖家東也很少有時間陪家中老人。在九龍坡上班時,他每天下班也會回到璧山城裡的家中,但他很少有時間回老家,難得的周天休息日,常常都在睡懶覺中度過。想到日漸衰老的父母和隨時可能離開的爺爺奶奶,廖家東索性心一橫,乾脆辭掉了工作。

短影片創業是早就打算好的,只是對於拍攝內容,廖家東心裡還沒有特別明確的規劃,初回老家那段日子,他經常帶著妻子在村裡閒逛,尋思應該怎樣在影片中呈現家鄉的美麗風光。打籃球是他日常都在做的事情,想到這裡,他心中慢慢有了主意。

廖家東在附近的青岡樹林裡開闢了一個岡林球場,步驟並不複雜,只需選中一棵樹,在上面釘上一塊破舊的門板,再掛上一個鐵圈籃筐。他心想在這裡打球一定很享受,再搭個帳篷,妻兒也可以過來玩。他分享在短影片平臺上的第一個影片就是在岡林球場拍攝。

廖家東沒想到,第一次釋出就有六千多的點贊,有網友評論說這是“叢林籃球”。更沒讓他想到的是,岡林球場搭成沒多久,村裡便遇上了重慶多年難得一見的大風,林子裡很多樹都被吹斷。

爺爺家二樓的屋角也是廖家東懸掛籃筐的地方,籃筐取材於一個廢棄的鍋,7米左右的高度,沒試幾次,球就進了。公路旁、院壩裡、通向家中的小道和家門前的草地都是廖家東玩球的場地,他的粉絲也越來越多,在網友的建議下,他開始嘗試更高的高度,7米、9米、10米……

10米往上,廖家東發現球沒那麼容易進了,有時候要練三四個小時,更誇張時,拍好幾天才能進。“從10米開始,我是真正想去超越自我,後面我一口氣做了一個16米的,很難投。”

他走遍老家附近的竹林,發現長一點的竹竿太彎。房前屋後堆滿了被廢棄的竹竿,現在還屹立在門前草地裡的那一根,長度足足有16米,立起來之後投籃高度只有14米左右。

廖家東放置在老家院壩裡的籃球筐。圖/九派新聞 曾憲雯

【4】走紅後遭質疑,父母頻繁關注他的短影片

兒子決定回老家發展,高興歸高興,廖有志夫婦心裡其實隱隱有一些擔憂。

在廖有志看來,一個月拿著一萬左右的工資,在重慶可以把日子過得很安逸。妻子也不瞭解短影片,在她有限的認知裡,這可不是一個穩定營生,孫子已經兩歲,花錢的地方不少,兒子應該擔負起養家餬口的責任。

6個多月過去後的今天,再談起兒子當時的決定,廖母臉上始終掛著笑意。“兒媳婦支援他幹這行,前面四個多月沒工資,兒媳婦說給他一年時間,讓他試一下。”

所幸在優質影片內容和粉絲的加持下,廖家東很快得到了平臺扶持。在他已經發布的85個影片作品中,有不少廣告內容,廖家東透露,這些廣告多是平臺方讓他拍攝,憑藉拍攝短影片,他已經能夠負擔家裡的日常開銷。

流量給廖家東帶來熱度與收益的同時,也給他帶來了不少爭議。

“P的吧,感覺上升的後勁沒這麼大啊”,“丟擲去的力度,拋物線構成,總感覺畫面不真實”“一個特效還一直髮”……常常有網友因各種原因質疑投籃影片的真實性,最初廖家東也會為此苦惱,在評論區一一回應,意識到有的人只會相信自己所認為的,他便不再計較網友惡評。

“有些影片都是平臺讓他拍的”“我覺得還是可以,搞這麼久有了一千多萬的點贊,聽他說有的一個月做十萬點贊都很難”“上了重慶電視臺,最開始我都不相信,晚上回來開啟電視看到了,沒有人想到他能做這麼好,我們對這個一竅不通”“火了之後,就算再出去打工,工資起碼也會比以前多幾千塊錢嘛”……這些都是廖家東的父親為他做出的辯解。

在廖家東眼裡,父親和自己一樣不善言辭,他不知道,話少的父親如今竟能夠面對陌生的記者侃侃而談,交談內容還是自己並不懂的短影片。

廖母也養成了每天看兒子短影片賬號的習慣,她似乎比廖家東更關心,影片有沒有增長播放量、點贊量,粉絲數有沒有增長。說話間,她開啟廖家東的短影片賬號,又重複觀看起了他最近更新的影片。

廖家東的老家隱匿在山村深處。圖/曾憲雯

【5】熱鬧了大半年後,家裡又冷清下來

煙雨朦朧中的村莊,人煙較平日變得更加稀少。留守老人是生活在這個山村的主力,這個南方深秋的午後,有滿是白髮、聽力和視力都很差的老人冒著微雨在田間勞作,也有一些鄉鄰聚集在一戶人家玩著打牌的遊戲。

廖家東的爺爺廖紅貴已過耄耋之年,他兒孫眾多,卻不記得任何一個孩子的電話。父親廖有志56歲,臉上滿是溝壑的皺紋,雙手因為常年勞作貼了四個創可貼。他平日在璧山城裡幹裝修工作,最近趁著天氣不好,想趕緊挖回還在地裡的紅薯。

廖家東回老家前,廖有志不會使用移動支付,有一次因為收工資需要現金,甚至受到了合作老闆的冷眼。現在不一樣了,他感到自己跟上了這個時代,不僅學會了網上收付款,還學會了網購。在看兒子拍攝的影片之餘,他也在其他的短影片中發現了新的樂趣。

過去的幾個月裡,廖有志

終於

體驗到了兒孫承歡膝下的快樂,年輕時的他也愛在外漂泊,上年紀之後,他更願意待在老家,“等到了五六十歲,人都會有這種心態。”他告訴記者,“很多隻有老人在家的,很造孽,孩子都在城裡,他們很孤獨的。”說到最後,他甚至不忘提醒記者,要常常回家看看老人。

這戶熱鬧了大半年的人家,最近又冷清了下來。

屋內剛剛翻修過,妻子擔心甲醛對整日在家的2歲兒子危害太大,最近回了璧山城裡生活。前幾日拍影片,廖家東不小心崴了腳,加上最近天氣不好,他也暫時回到城裡陪伴妻兒。廖母已經開始唸叨,兒子一家人什麼時候回來。

對於未來,廖家東並沒有特別明確的規劃,他始終貫徹走一步看一步的行動指南,如果拍短影片能夠養活一家人,他也希望可以常常在家;如若不能,他也許會再次離開家鄉,離開需要陪伴的老人。

九派新聞記者 曾憲雯

【爆料】請聯絡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來源:九派新聞】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TAG: 廖家東影片籃球投籃籃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