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自然》:既活躍又穩定!“奈米島”催化劑突破傳統效能矛盾

由 文匯網 發表于 體育2023-01-08

10月26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傑課題組、華盛頓州立大學Yong Wang課題組、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Bruce C。 Gates課題組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劉景月課題組合作,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報道了一種“奈米島”限域的原子級分散催化劑,突破了傳統催化劑活性和穩定性的矛盾。李旭特任副研究員是第一作者,曾傑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在多相催化中,原子級分散的金屬催化劑因具有獨特的幾何和電子特性、最高的原子利用效率和均勻的活性位點,而備受關注。然而,高度分散的金屬原子或因高表面能而移動團聚,穩定性差;或因與載體作用過強而固定不動,導致活性位點鈍化。因此,如何獲取“動而不聚”的金屬活性位點,從而打破催化劑活性和穩定性的對立矛盾,一直是催化領域懸而未解的難題之一。

鑑於此,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奈米島”型催化劑,即活性金屬原子被隔離在“島”上,可在各自的“島”內移動但跨“島”遷移受阻,進而實現原子的動態限域穩定。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先需要選取恰當的材料分別用作“奈米島”和載體。金屬原子與“奈米島”的作用力需遠強於它與載體的作用力,否則易離開各自的“奈米島”。因此,研究人員在設計的模型催化劑中選取和金屬作用強的氧化物作為“島”(例如氧化鈰),作用弱的氧化物作為支撐“島”的載體(例如氧化矽)。

其次,為了高效地分隔金屬原子,“島”需要有足夠高的密度和足夠小的尺寸。傳統的製備方法(例如固液混合浸漬法等)容易造成“島”的尺寸過大且不均勻。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液相靜電吸附的合成方法,首先將高密度的鈰原子附著在氧化矽表面,隨後使其自下而上受控團聚為僅2奈米的孤立“島”(圖1)。

圖1。 氧化鈰“奈米島”穩定鉑原子催化劑的合成過程示意圖。

隨後的難點在於將金屬原子準確地放置在“奈米島”上。為此,研究人員再次藉助液相靜電吸附法,並巧妙的利用零電點原理,使氧化鈰島和氧化矽載體表面分別帶上相反電荷。由於異性電荷相互吸引的作用,負電性的鉑前驅體只會被選擇性地吸附在帶正電的氧化鈰“奈米島”上,而不會在帶負電的氧化矽載體上,從而實現了鉑原子的擇位生長。由於小尺寸“奈米島”的吸附面積有限,透過控制鉑前驅體濃度,就可以實現平均每個“島”上不超過一個鉑原子的目標。

穩定性研究表明,氧化鈰“奈米島”上的鉑原子可以抵抗高達600攝氏度的空氣煅燒。尤其鉑原子在高溫下的氫氣氛圍中只會限定在“島”內移動,不會跨“島”團聚,實現了活性位點的“動而不聚”。經此活化後的催化劑,在催化一氧化碳氧化反應的速率提升兩個數量級併兼具高穩定性。

這一工作為突破催化劑活性和穩定性的矛盾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未來,透過選擇特定材料的載體、“奈米島”和活性金屬原子,有望將該“奈米島”型別催化劑應用於不同的催化反應。

作者:許琦敏

圖片:中科大提供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TAG: 奈米原子催化劑活性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