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英媒:化石推翻一個多世紀以來人類對鳥類進化認知

由 海外網 發表于 體育2023-01-08

參考訊息網12月2日報道

英國《獨立報》網站11月30日發表哈里·科伯恩的題為《化石推翻了有關鳥類進化一個多世紀以來的認知》的報道,全文摘編如下:

透過重新分析上世紀90年代在荷蘭與比利時邊境發現的6760萬年前的鳥類骨骼化石,有關現代鳥類進化的核心猜想之一被“顛覆”。

直到現在,人們還認為現代鳥類靈活的鳥喙(可獨立於頭骨活動)是相對晚近才進化出來的,首先出現的是鴕鳥和鴯鶓等上頜骨固定的鳥類。

然而對化石的最新研究揭示出,活動喙早在導致恐龍滅亡的生物大滅絕之前就已經進化出來了。這意味著鴕鳥和鴯鶓等鳥類在進化中並非承前啟後,而是“反向進化”,獲得了更簡單的喙。

現今約99%的鳥類都是活動喙。

英國劍橋大學和荷蘭馬斯特裡赫特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利用CT掃描技術,從化石中認定了一種遠古大型鳥類的顎骨。

研究團隊說,這種鳥生活在恐龍時代即將終結的時期,是存活到最後的有齒鳥類之一。

研究人員說,這種“恐龍鳥”的顎骨形態表明,它的活動喙“與大多數現代鳥類幾乎沒有區別”。

研究團隊說,他們的研究顯示,“我們需要重新評估如何理解現代鳥類頭骨的形成方式”。

目前地球上生活著大約1。1萬種鳥,根據其顎骨形態可歸為兩大類:鴕鳥、鴯鶓及其近親屬於古鳥亞綱,也就是說它們和人類一樣,顎骨是固定的一大塊;所有其他鳥類都屬於今鳥亞綱,也就是說它們的顎骨由活動關節連線。

研究團隊指出,這兩種分類最初由英國生物學家托馬斯·赫胥黎提出。1867年,他將有史以來的所有鳥類分為“古顎類”和“今顎類”。赫胥黎猜想,“古顎類”是現代鳥類的原始形態,“今顎類”是後來出現的。

劍橋大學地球科學系的丹尼爾·菲爾德博士說:“這種猜想持續至今的主要原因是,我們沒有任何可追溯到現代鳥類起源時期、儲存完好的鳥類顎骨化石。”

此次研究的“恐龍鳥”化石是上世紀90年代在荷蘭與比利時邊境附近的一座石灰岩採石場發現的,於2002年首次接受研究。近20年後,這塊化石借給劍橋大學菲爾德的研究團隊,胡安·貝尼託開始對其重新研究。

貝尼託說:“我們開始對化石進行CT掃描,這讓我們能透過岩石看到整個化石。”

菲爾德說:“這塊化石表明,我們一直認為活動喙晚於現代鳥類起源,實際上是在現代鳥類出現前進化的。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我們對於現代鳥類頭骨如何進化的猜想完全弄反了。”

研究人員說,雖然這項發現並不意味著需要重新繪製整個鳥類譜系,但的確改寫了我們對現代鳥類一個關鍵進化特徵的理解。

這項研究發表在英國《自然》週刊上。(編譯/張熠檸)

TAG: 鳥類化石進化研究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