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老記散打丨被“淨時間”改變的足球體驗

由 紅星新聞 發表于 體育2022-12-30

方舟,原《深圳晚報》體育記者,多次現場報道世界盃等大賽,球評人。

每屆世界盃都有勇士球迷挑戰“全勤獎”,所謂全勤,就是除了小組賽第三輪同時開球的場次,一場不落看完整的電視轉播——這是對體能和意志的巨大考驗。

卡達和國內有5小時時差,雖然奉上了一些黃金時段的焦點場次,但全勤的難度似乎是歷屆之最。1個比賽日4場球,第一場從傍晚6點開始,需要小跑回家找電視,上半場可能還是拿著手機在路上看的;第四場踢完基本過了凌晨5點,但凡劇情刺激點,洗把臉回味下,天也快亮了。

卡達世界盃小組賽C組首輪,阿根廷隊VS沙烏地阿拉伯隊,傷停補時8分鐘

想全勤,利用場次間隔的碎片時間充電,是必備技能,這對於一個有睡眠障礙的人並不容易。尤其這個碎片時間,還在被比賽的“超長補時”壓縮,過去習慣上半場補時是象徵性的,下半場補時是有上限的,如今4場球下來,累計補時時長經常超過一個半場。

超長補時源自對比賽“淨時間”的追求。國際足聯裁判委員主席、前光頭名哨科里納推動了這一變革,他認為補時應該精確,而不是根據某些約定俗成的經驗。過去因為補時時長有彈性,引起的爭議也不少,英超坊間有著名的“弗格森時間”,意思是當曼聯需要進球的時候,裁判會刻意照顧老爵爺延長補時;而在補時階段遇到對手“臥草”等拖延戰術,也總有人抱怨,補時中的補時往往非常吝嗇。

英超有著名的“弗格森時間”

別小看這個“淨時間”,那直接對應比賽強度。有資料統計,英超比賽的平均“淨時間”接近60分鐘,中超比賽的平均“淨時間”50分鐘剛出頭。草根足球肯定更少,上了年紀踢過野球的人都懂,當你上下跑了兩個回合,大腿發抖大腦缺氧的時候,有人一個大腳把球踢出界外,你會本能的希望,哥們,撿球可以稍微慢一點。

本屆世界盃史上第一次推出了5人輪換,而且還有附加的補充名額。比如伊朗隊門將首場被嚴重衝撞下場,根據“腦震盪保護協議”,並不佔據5個換人名額;今晨和比利時隊的比賽,摩洛哥隊首發門將本來是布努,他還上場唱了國歌,但因為頭暈被臨時換掉,也沒有佔用換人名額。

“淨時間”延長,換人名額增加,無疑深度考驗球隊的板凳深度,也會影響教練對整場比賽的佈局謀篇。日本隊首戰爆冷逆轉德國隊,上半場控球率不足兩成,下半場集中優勢進攻火力打反擊,被認為是一種戰術城府。可惜次戰面對放低姿態的哥斯大黎加隊,這一招沒有用武之地,也增加了日本隊當下“遇強不弱,遇弱不強”的印象。巴西隊首戰雖然沒有打出大比分,但攻擊線利用5個換人名額輪番衝擊,堪稱視覺盛宴。相比之下,烏拉圭隊和比利時隊的火力點,就顯得單一和老化了。

“淨時間”也承受了一些質疑,因為在這個快時代,90分鐘已然冗長,增加的傷停補時,純看球的觀眾會不會買單要打問號。所以有一種改進建議,乾脆效仿籃球,以讀秒的方式更加精確“淨時間”,並以壓縮到60分鐘的“淨時間”整場計時,取代90分鐘常規時間。

“淨時間”帶來總時間的不確定性,對媒體影響也不小,電視轉播需要廣告和片花填充比賽間隙,報紙則有相對固定的截稿時間。想想過去在報紙版房等壓哨比賽的刺激體驗,臨近截稿,編輯在等著,美編在等著,版房印刷工人在等著,這邊比賽還在踢,要是遇到像現在這樣的“超長補時”,估計大夥都要崩潰。

責編 任志江 編輯 包程立

TAG: 補時比賽時間名額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