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當代散文|李白斗酒詩百篇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體育2022-12-06

文/徐荔

詩人余光中先生有一首《尋李白》,其中

最著名

的句子就是:“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對於中國人來說,李白是童年時對於古詩最早的啟蒙和最初的記憶,而且貫穿一生。獨領風騷數百年的詩仙李白,據說寫詩萬首,留存於世一千餘首,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逾越的巔峰。現代作家劉慈欣在他的科幻小說《三體》中就有這麼一個設定:智慧機器人能做很多詩,唯獨無法超越李白。

然而我頂喜歡的古代詩人詞人文學大家,首推蘇軾,再是陶淵明。對於李白,似乎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想到他,首先想到的是不羈和豪飲。“不羈”是我向往、推崇和豔羨的,“豪飲”卻是不屑和反感、厭惡的,因為我一向是把酒精視為人類文明史上最糟糕、最節外生枝的發明,是以混沌逃避現實、甚至佯做癲狂張揚自我的掩飾。不那麼推崇賓服的理由更多的還在於李白留下了大量逢迎諂媚之干謁詞藻,遠不及陶淵明的超脫、決絕與堅守,甚至也不及蘇軾的隱忍、樂觀和豁達。總之潛意識裡覺得留下那麼多恣肆張揚文章的謫仙,似乎應該如出汙泥而不染的青蓮一樣,是完美的、沒有任何瑕疵的存在。這暗藏的小心思妨礙了我對於這位詩人單純的欣賞。

寫下本文的起因在於春節長假,偶然陪我家先生看他喜歡的紀錄片,是一套關於唐朝詩人的片子,製作的甚是精美大氣,許多實景甚至引發我旅遊的興趣。開篇便是李白,分四個章節。我家先生便有感而發:“其實李白寫詩是分三種狀態的,清醒、微醺和大醉,微醺時還好,清醒時寫的詩就很一般,只有大醉時才有好詩。”後來朋友聚會時他又重申這個觀點。席間有老領導便提示我,可以以此為題寫篇文章解析一番,夫妻之間也不存在什麼版權歸屬的問題。

哈哈一樂之後也沒怎麼當真,畢竟寫文章於我只是個消磨時間的小愛好小習慣。因為記憶力非常之糟糕,引經據典是我的短板,很多知識點在我都是知道卻不準確。所以對於此類涉及考據或研究的文章一向是敬而遠之。

然而,冥冥中似乎有些緣分,其時開始讀祝勇的《紙上的故宮》,第二篇是《紙上的李白》。開篇便吸引住我,是年少時熱愛的詩人之一顧城的詩:“寫詩的理由完全消失,這時我寫詩。”

《紙上的故宮》是一部文化散文集,頗符合我輕鬆讀歷史的胃口。書中祝勇也說:“在中國,沒有一個詩人的詩像李白的詩那樣,成為每個人生命記憶的一部分。”然而能脫口而出的李白名句很多,但是好像沒認真系統地讀過他的詩集甚至詩選;去書櫥找,果然沒有專門的李白詩集或詩選。

那麼,放下其他的書籍,專心讀一讀李白罷。

《詩集》自不必說,草草翻閱了一遍,兒時的記憶便自行修補了幾十年的忽略。又去讀郭沫若,再讀張煒的《李白與杜甫》,其實也不花多少工夫。這時才覺得,李白簡直就是身邊的朋友甚至家人,竟熟稔至斯。

看得多了,又這麼集中,突然覺得自家先生一語中的。

清醒而自制的李白寫的詩剋制而謹慎。比如兒童的啟蒙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再比如李白寫給妻子表達歉意的詩:“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雖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就連據說是在我們家鄉呼朋引伴、流連竹溪時的《寄東魯二稚子》,好像也不過爾爾:“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田?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甚至在宿醉初醒的早晨,被匆匆喚醒應詔為貴妃楊玉環而寫下的三首清平調,如:“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美則美矣,卻也如“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一般,淺淡平實、穠麗嫵媚,只算得應景之作。沒有飲酒的李白,或者說青蓮酒醒其實也只是人間草木,才有了那麼一丁點人間煙火氣。

李白是一個浸潤著中國文化成長起來的天才,博學廣記,涉獵寬泛,精通儒道釋諸家學說。十五歲時就能仿著司馬相如寫賦:“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沒有飲酒或者酒後清醒的李白筆下,雖然沒有如杜甫般的生活的柴米油鹽,卻也還服從於社會的規則。像他留下的干謁詩:“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向君發皓齒,顧我莫相違。”出口成章、信手拈來,文字華美卻規範,韻律雖不盡嚴謹,在煙波浩渺的大唐詩詞歌賦海洋裡,也只能算得庸常,是太白詩中的凡品。

然而,成年後離開四川雲遊天下的李白完全不飲酒的時間不會多,通常是在微醺與大醉之間來回切換。以酒為媒介自如切換中的李白,才真的釋放了天性、張揚了才思。

盛唐是詩歌的朝代。若要問中國詩人中誰最狂?答案非李白莫屬。且莫說“貴妃捧硯力士脫靴”的傳說、“何王公大臣之門不可以彈長劍乎”的狂言,單隻一首“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就足矣。出生於“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安西四鎮之一碎葉的李白,天生就有著遊牧民族豪放不羈、浪跡天涯、我行我素的酣暢和任性。而香醇的美酒更是這種性格情緒的催化劑。

微醺時的李白應該會寫下諸如《贈汪倫》之類的七律,這算是太白詩的中品。在安徽涇縣的古渡口登舟遠行時,汪倫在岸邊設宴,舉杯踏歌作別,李白脫口吟哦:“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酒入詩腸,文字愈發激揚、思路愈發開闊,孤獨與惆悵也若隱若現。

會在執壺小酌後寫下《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寥寥20個字,寫盡了精神上的曠世孤獨。

還有“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通篇讀來,也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悽寂與孤傲。

甚至邊塞詩《塞下曲六首》:“

五月天

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等等,沒有酒,又哪裡會有如許豪情如許壯言?

明代江盈科《雪濤詩評》裡說:“李青蓮是快活人,當其得意,無一語一字不是高華氣象。”

李白寫詩,鬼斧神工,變幻莫測,渺遠無邊。有人說:李白豪飲醉酒之後才有化腐朽為神奇的異樣神采,所寫詩句猶如鬼神所授,即所謂的神來之筆,這該是太白詩的上品。李白是率性天真、狂放不羈的,最能凸顯其生命特質的詩之一,就是《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越往後寫,越是縹緲不定、深不可測。

大醉之後的李白自然更是“得意”的,文思泉湧、恣肆汪洋:“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豪邁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脫通透,“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浪漫不羈,“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天馬行空。

一生遊歷大唐的江河川溪,酒醉之後不再束縛於謀篇佈局、遣詞造句,只有隨心所欲的痛快淋漓,脫口而出的波瀾壯闊。所以杜甫會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在詩中不吝詞句地誇讚他:“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所以,已經高居朝堂的賀知章第一次見他,脫口驚呼“謫仙人”。後世的王國維也是極推崇李白的,盛讚曰:“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獨有千古。”

李白是豪邁的、灑脫的、狂放的、浪漫的,但李白同時又是矛盾的、糾結的。李白常常表現出生命最大限度的天真爛漫,他仗劍任俠的漫遊與砥礪,滋生出一片斑斕的文字。這時候他是質樸天然的。但另一方面,李白天性中有放縱的

自由

感,有豪邁之氣,有時時湧來的生命衝動。當他真的任性放縱起來的時候,又沒有了邊際。有人說李白這個人主要是因為嗜酒,酒喝多了才放縱和浪漫。但我們也可以反過來看,正因為他這個人天生放縱和浪漫,也因為他的雄才大略無處施展,才會時常縱酒,醉得忘乎所以,醉得酣暢淋漓。

然而,經邦濟世、封侯拜相是知識分子的理想追求,要有所作為,只能入仕,這是成功的標誌。李白亦不能免俗。自恃甚高的李白沒有或不能透過科舉一步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也只能走干謁的捷徑。或者,李白應該更崇尚蘇秦、張儀之屬的所謂縱橫家,憑三寸不爛之舌即可遊說於諸國,建不世之功業。

干謁的傳統甚至起源於春秋戰國,錚錚傲骨的天才與諂諛奉承的干謁是矛盾的,這種矛盾糾結也就成了古代知識分子的通病,甚至可以說揮之不去的夢魘——李白如此,同時代的杜甫等等亦如此。

所以,終其一生,這位詩壇上的高峰人物都在科舉無門、干謁無果與嚮往

自由

、寄情山水之間徘徊,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矛盾重重。最多不過做了一段時間“翰林待詔”,一個陪著唐明皇李隆基吟詩作對的的玩伴而已。就像郭沫若在《李白與杜甫》中的說法:“唐玄宗眼裡的李白,實際上和音樂師李龜年、歌舞團的梨園弟子,是同等的材料。”也正像兩千多年前的司馬遷也曾經說過的:“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蓄之,流俗之所輕也。”在正統的觀念裡,這其實都不算“官職”。

然而,那個時代裡知識分子共有的飛蛾撲火般的災難性的人生情結, 懷才不遇、又不願折腰權貴的一夜夢醒之後的悲憤,最終化成了 狂放不羈的詩句。李白的行文大開大合、天馬行空、氣勢磅礴,即便難掩悵惘和孤獨也滿腔磅礴氣概,疏離婚姻家庭卻也能寫出細膩誠摯的情愫。

他似乎一生都處在熱血與矛盾之間,卻永遠無法停下四方奔走的腳步。

其實,漂泊一生的李白,僅靠著舟車和步履,就遊歷了大半個中國,現世留存下的千餘首詩中表明,他曾到訪過206個州縣,攀登過80餘座大山,遊覽過60多條江河川溪……明月清風皆可入詩,他用詩歌記錄了祖國的壯美河山。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有多少人是因為這句詩而去揚州旅遊的呢?

——《上陽臺賦》,李白留存的唯一傳世真跡,寫出了河南濟源王屋山的高聳峻拔和源遠流長之水。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寫出了江西九江的廬山瀑布的神韻。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極致地表現出了蜀道之難。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去

三峽

白帝城,一定要聽聽李白在遇赦的歸舟上聽過的猿啼!

不知何時網路上流傳過一種說法——“蘇軾是一片星河,李白是一顆流星”。我也是不那麼喜歡李白的人,直接原因首先在於他的任性酗酒。但這位標誌性、符號性的文化巨人、詩仙,竟留下了許多的諂媚逢迎之作,以致為後人詬病,也成為我不那麼喜歡李白的理由。翻遍厚厚一本中國文化史,干謁是文人實現政治抱負的重要途徑。寫下過“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的李白,既不能像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也不像蘇軾即便貧病困頓也能苦中作樂、曠達移情,甚至說是“魏晉風度”都不那麼純粹、那麼理直氣壯,其中也是有著不得已的難言之隱。就像有人說韓信,忍下來“胯下之辱”,才能“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才能成為英雄而青史留名,可如果沒有這份恥辱,韓信的功成名就,會不會更加高大、更加完美呢?這是我們苛求完美、拒絕缺憾的心理作祟,卻無法超越時代的侷限,也無法重寫人類的歷史。

所以,我們當然不能要求李白精神上的絕對純潔,就像黃庭堅堅持把蘇軾與李白相提並論都是“謫仙”,而蘇軾對於李白卻也是一直充滿敬仰之情。

還是祝勇《紙上的李白》裡的話:“中國人與其他東亞人種外觀很像,精神世界卻有天壤之別,一個重要的邊界,是他們的心裡沒有住著李白。”“李白的詩,是中國人的精神護照,是中國人天生自帶的身份證明。”

蘇軾有一首《望江南•超然臺作》,結尾五個字——“詩酒趁年華。”把詩和酒永遠的捆綁在了一起。而他的前輩李白更是用一生詮釋了詩與酒的密不可分。半醉半醒中的青蓮居士把滿腹經綸化成了變幻莫測、波譎雲詭的詩句,幻化成朝氣蓬勃、百無禁忌的盛唐氣象。

即便在在疾亟之後精力不支的最後時刻,李白長歌當哭,依然壯懷激烈、豪氣干雲:“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左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這是李白的絕筆,也是李白自撰的墓誌銘。一生追求精神

自由

,卻半生在入世與出世間搖擺糾纏、在醉與醒之間徘徊轉換的李白,把莊子的《逍遙遊》融合進自己的《臨路歌》中,即使仕途蹉跎,這份飄逸出塵、超然出世的赤子情懷始終未變。孤獨的詩人以歌告別世界,也告別自己。

如果,李青蓮真的酒醒之後,又會怎樣呢?是像陶淵明那樣種豆南山、採菊東籬、隱居於桃花源呢,像蘇東坡那樣隨遇而安、清醒通透、既做音律又享美食呢,還是像徐霞客一樣走遍名山大川寫一部遊記?大概信奉老莊道家學說卻又自詡為大鵬鳥的李白都不會甘心情願罷。

詩人仙遊,詩歌尚在,精神傳世。膜拜之餘,斗膽說幾句淺陋的閒話而已。大唐二百八十九年,佳作浩如煙海,從中淘洗出來獨領風騷上千年的李白始終是唯一的、無可替代的,他的傲岸不羈正與大唐王朝的汪洋恣肆相匹配。他是唐詩的代表、盛唐的象徵,也是華夏民族的精神寄託。

《當代散文》

由山東省散文學會主辦,散文雙月刊,主要發表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作品,歡迎山東籍散文作家申請加入山東省散文學會。山東省散文學會常年舉辦各種散文活動,為作家提供圖書出版服務,歡迎聯絡。投稿郵箱:ddsww2022@163。com

電話:13853164811 13210570289 (入會) 18765312921 (投稿)

壹點號當代散文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

TAG: 李白干謁散文蘇軾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