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姜昆和梁左到底誰成就了誰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由 小潑說社會 發表于 體育2021-12-07

網路有名詞“二極體”,指的是一些看問題非黑即白沒有辯證思維的人。

符合“二極體”思維模式的人和言論在網路上屢見不鮮,本文要探討的是一個相聲圈裡的事情。

這件事在過去的很多年裡都不叫事兒,但在近十來年裡卻成了一個“謎案”,那就是姜昆和梁左在合作上的關係問題,到底是姜昆成就了梁左,還是梁左成就了姜昆。

這本來是一個簡單問題,但在某些時候某些人那裡卻又成了一個不簡單的問題,值得細細來談。

我們不妨將這件事切割成四段來看。

一、1986年姜昆梁左相遇之前

姜昆和梁左均生於北京,姜昆1950年生人,比梁左大7歲。

姜昆的父親姜祖禹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同時是一位水平頗高的業餘書法家,姜昆的書法並非名人附庸風雅,而是傳承於家學。

姜昆從小就是文藝積極分子,還曾在電影《白求恩》中露過一臉,在北大荒插隊時邂逅師勝傑,一段《林海紅鷹》得到馬季賞識,從此姜昆邁進了中國廣播說唱團的大門,開啟了他的高光人生。

《如此照相》第一次讓姜昆全國聞名,他和李文華的搭檔成了當時的明星組合,“頑童戲老叟”的風格頗受觀眾歡迎,姜昆身上那種時代青年的特質也成了他的標籤。

1983年第一屆春晚,姜昆出盡風頭,不僅上臺說相聲同時還擔任晚會策劃和主持人,這樣的模式一直延續多年,也讓姜昆成了全國家喻戶曉的相宣告星,《想入非非》、《祖爺爺的煩惱》等作品成為當時的熱門相聲。

戴志誠說八十年代的姜昆就像“皇上”一樣,用詞雖誇張,但以此形容姜昆當年的走紅程度也並不算過分。

梁左的父親範榮康是著名編輯和記者,還是社科院的教授。母親諶容是知名作家,著有小說《人到中年》,還拍成電影,由達式常和潘虹主演。弟弟梁天和妹妹梁歡在日後也成為攪動喜劇界的焦點人物。

在1986年和姜昆相遇之前,梁左剛剛從北大畢業4年,分配到北京語言大學當教師,向老外教授漢語。彼時的梁左在業餘時間寫小說,但由於其天馬行空的寫作風格在當年並不怎麼受欣賞,當時的文學界欣賞的是梁左母親諶容《人到中年》那樣的深刻題材。用梁左自己的話講就是,當時他的狀態是“不遇知音”。

1986年的夏天,姜昆去看望諶容,梁左也在,這一次相遇,極大影響了未來十年乃至更久的中國相聲界和喜劇界。

總結一下,在姜昆和梁左相遇之前,姜昆已經是一位名滿天下的相聲巨星,並且已經於1985年擔任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團長和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而梁左則是一名普通的漢語教師,同時也是一位有些不太得志的小說作家。

二、歷史時刻

1986年夏天,梁左將自己剛創作的一篇小說拿給姜昆看,故事講的是一名青年工人遊覽動物園時不小心掉進了老虎洞,小說圍繞著這件事和男主角的心理狀態展開。

對這篇小說在這裡需要多說幾句,首先,這個創意並非梁左首創,早在1956年侯寶林主演的電影《遊園驚夢》裡就有過“青工掉老虎洞”的橋段。

其次,遊人掉進老虎洞在現代看來並不算離奇,畢竟老虎咬死遊客的事情都不新鮮,但在當年這種事足夠荒誕,用梁左的話說就是“現實中沒有發生過但並非絕對不會發生的事情”,用筆者的話講應該屬於“現實中的荒誕,荒誕中的現實”。

《虎口遐想》這樣偏“意識流”的荒誕小說在當年相對比較嚴肅的文學界並不是多麼吃香。

但是,姜昆一眼就看出了這篇小說中蘊含的相聲元素,論荒誕,相聲裡比這個更荒誕的都有,他要過小說原稿,就在北京開往廣州的火車上連夜將其改成了相聲,並在1987年春晚上演。

請注意,《虎口遐想》是一部小說並不是相聲段子,梁左是小說作者,相聲段子的作者則是姜昆,這件事必須要講清楚。

姜昆和梁左到底誰成就了誰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有人問,小說改成相聲難嗎?

對於非相聲行業的人來說真的很難,梁左也曾說過,相聲是一門語言藝術,有些文字放在書本上看很好玩,但一旦說出來就不那麼好玩了。

對比小說,相聲要求更為精練,要考慮逗哏捧哏之間的對話,還要設計包袱如何三翻四抖、如何遲疾頓挫、如何頂刨撞蓋,如何蹬諞踹賣等等,不熟悉相聲表演和創作的人根本沒法下手。

所以,寫小說的作者浩如煙海,對比之下真正能寫相聲的作者寥寥無幾。

姜昆和梁左到底誰成就了誰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姜昆在1986年也面臨著個人風格和創作上的改革,他看中《虎口遐想》也是想做一次大膽的嘗試,挑戰原來的相聲創作理念。

比如《虎口遐想》裡有一句臺詞“一青工遊園不慎落入虎口喪生,有關部門提醒遊人注意安全”,如果讓相聲老先生來改編,他們很可能會將這段話改成好幾段或者加個包袱皮來說,但姜昆卻將其大段保留,並且在表演中取得了非凡的效果。

筆者一直認為《虎口遐想》是一部劃時代的相聲作品,直接將傳統相聲拉入電視時代,節奏快、包袱密、薄皮大餡、天馬行空的相聲非常適合電視這個新興媒體。

這個里程碑的相聲,功勞屬於誰呢?

梁左是小說原作者,自然功不可沒。同時,如果沒有姜昆的慧眼,恐怕這部小說也就是一部普通的小說,如果沒有姜昆的改編,這部小說也絕不可能變成相聲,更別說登上春晚舞臺。

姜昆和梁左到底誰成就了誰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三、高光時刻

《虎口遐想》一炮而紅後,姜昆和梁左開啟了一段美妙又絕妙的合作之旅,陸續推出了《電梯奇遇》、《特大新聞》、《美麗暢想曲》、《著急》和《捕風捉影》等知名相聲作品,梁左和牛群馮鞏還合作了名噪一時的《小偷公司》。

也就是因為這些後續作品的成功,很多年後莫名其妙給姜昆帶來了一個偏頗的說法:姜昆的成功,全靠了梁左,沒有梁左,哪有姜昆。

對這個很“二級管”的說法,筆者當然是不同意的,原因有四:

1,前文說了,梁左算是被姜昆發掘出來的相聲作家,從一定意義上講,姜昆也可以算是梁左的伯樂。

2,姜昆和梁左是深度合作,他不僅要將梁左的一些小說改編成能上臺表演的相聲,難度大小前文已說,此外,有些知名相聲的原始創意也是姜昆提出的,如《電梯奇遇》是姜昆從一本東歐畫報裡看到的故事,他拿給了梁左。《特大新聞》的原始稿出自姜昆文憑考試時的一篇應用文。

所以,他們倆的相聲在作者一欄大部分都是共同署名,他們的作品集叫“姜昆梁左相聲集”,他們的研討會叫“姜昆梁左相聲探討會”。

姜昆和梁左到底誰成就了誰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3,梁左的思路總是天馬行空,有些不合時宜的話他也敢寫在文字裡,但這不代表這段文字可以改編成相聲說出來,所以經驗豐富的姜昆還要給作品的方向掌舵。

4,梁左的作品並不是任何人都能說好直至說火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小偷公司》,其實這段相聲的稿子最早給了一位年輕相聲演員,但他改不好也說不好。後來梁左交給了牛群馮鞏,這才改編成一段經典之作。

梁左的文風又快又怪,一般人真的駕馭不了,不然你看,能說《如此照相》的相聲演員有,牛振華就很好。但能說好《虎口遐想》、《電梯奇遇》、《特大新聞》和《著急》等相聲的人有幾個?這一點也是梁左認可的。

所以,姜昆和梁左合作的高光時刻是屬於他們倆的,並不單獨屬於他們其中某一個人,《小偷公司》同理。

姜昆和梁左到底誰成就了誰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四、反哺和結束

梁左和姜昆合作了一大批經典相聲,多數情況下都是梁左給姜昆提供原始素材和創意,但姜昆也有反哺的時候,這個反哺的結果就是梁左的另一個代表作情景喜劇《我愛我家》。

首先說,《我愛我家》的成功可不光是梁左一人之功,英達的導演,宋丹丹、楊立新、梁天和文興宇等演員的表演實力都不可或缺。

其次,梁左對《我愛我家》編劇也是有原始素材的,這個素材的重要來源之一就是相聲界。

一方面姜昆領導下的中國廣播說唱團內部有很多平時生活中積累的素材,內部戲稱為“說唱團笑話一百則”,笑話裡的主角不光是相聲演員,也包括說唱團裡的門衛大爺、辦公室主任、後勤小姑娘和伴奏琴師等人,這些笑話給了梁左極大的幫助。

另一方面梁左在創作《我愛我家》過程中還曾邀請一些相聲界人士一起座談侃大山,其實就是給梁左“侃樑子”“侃大綱”。

更關鍵的是,《我愛我家》裡有很多包袱的技巧甚至包袱都是直接來自於相聲,這些技巧裡少不了姜昆對梁左的影響和指導。

《我愛我家》的成功同樣離不開相聲界包括姜昆的貢獻,這是一個毋庸置疑的事情。

姜昆和梁左到底誰成就了誰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也就是在《我愛我家》拍攝前後,姜昆和梁左的合作幾乎畫上了句號,梁左除了參與過《明春曲》之外鮮有其他知名相聲問世。

其實,從《我愛我家》之後,梁左依然在寫相聲寫情景喜劇,甚至還自編自導,直到他去世。同期的姜昆,其相聲的作者很多時候都是孫晨。

梁左和姜昆合作的結束也可以算是一次“互相掏空”的結束,姜昆掏空了梁左的才華,梁左也掏空了姜昆的才華,兩人在那幾年都陷入了一個創作的低潮期。

姜昆和梁左到底誰成就了誰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這,就是姜昆和梁左的關係,至於到底是誰成就了誰,其實也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互相成就。

不過,現實一些分析,如果姜昆沒有梁左,他依然是全國著名笑星,依然是中國說唱團團長和曲協副主席,最大的可能是他的相聲生涯裡缺少一個第二春。

如果梁左沒有姜昆,那麼他也許會是一位優秀教師,也許是一位知名小說作家,但他也許很難成為喜劇大師。

因此,筆者認為,從兩人對彼此的影響程度看,顯然梁左更需要姜昆。

TAG: 姜昆相聲小說說唱團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