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建牙開府意味著相權擴大,魏晉後出現開府權是皇權的妥協

由 錦欣社會 發表于 體育2021-07-26

需要知道的是,可以開府是地位很高的官職才可以享受的待遇,漢朝只有三公、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可以享受開府權,必須等同於三公的職位,才可以開府建牙。

所謂建牙開府究竟意味著什麼,應當從建立官署自行招募屬下和一定護衛部隊來看。一般來說,皇權一直都是壓制相權的,也不會允許宰相擁有自己處理政務並且不經過皇權的情況出現,這是皇權與相權鬥爭的根本所在。

所以,如果皇權如果允許宰相能夠自己建牙開府,這是相權的擴大和皇權的受損。在這種情況下,能夠開府建牙可能說明了幾點:一是宰相必然是在朝中權勢極大,二是皇權對宰相非常信任,三是皇權受到相權壓制,皇權只能妥協。

這幾種可能都是權臣宰相能夠建牙開府的情況,但歸根結底,開府建牙是對相權的擴大是對皇權的影響。東晉時期,皇權受到士族門閥壓制,門閥子弟出仕高官,佔據了中樞和地方方鎮,因此大批的方鎮官職擁有了開府權。方鎮強藩有了自己的官署和自行招募的屬下,那麼就完全可以自行處理地方政務及軍事,並不需要中樞皇權的限制。開府對於皇權的破壞顯而易見。

而需要注意的是,宰相建立自己的官署處理政務,也與宰相所負責的事務過多有一定的原因。之後在宰相之後的三公、大將軍等擁有了開府權,也與此有著很大關係。

探究宰相之所以能夠擁有開府權的原因,應當從中樞官職的演變來看。宰相是丞相、相國、中書令、尚書令等輔佐皇權的官職的統稱。西漢時有丞相,其主要職責“無所不管”,擁有極高的權勢,並且在丞相權勢極大時,也並非是古代王朝皇帝的私人官署,也就是丞相併不為皇帝一個人負責,是為整個王朝負責。

在這種情況下,宰相擁有開府權,是其處理王朝各種政務的需要。但是,極具權勢也具有開府權的宰相,很容易能夠成為威脅皇權的權臣,那麼這就是相權和皇權的衝突。

而漢朝疆域不斷擴大,緊靠一個人或者三個人是無法處理完繁複的政令的,所以三公就可以組建自己的官署及屬下,來處理各自所負責的政務。

不過,即便是把丞相的相權分散到三公身上,具有開牙建府的三公依舊能夠依仗其官職成為權臣,也依舊是宰相的範疇。在這種情況下,西漢之後統治者開始利用臺省來限制某個權臣或者宰相的過於強勢,即我們熟悉的尚書檯、中書省和門下省等。而臺省是專門為皇權處理詔令政務的官署,是為皇權服務的存在,這已經明確有別於之前丞相、三公並非皇帝私人官署的性質。

也就是說,丞相和三公等宰相雖然也依靠建牙開府,擁有了依託於官職的官署,但是這些官署的宰相併非只為皇帝所負責。

而尚書檯等建立後,這類官署本身就是以皇權為中心,為皇權處理詔令政務而存在的,那麼“建牙開府”對於臺省來說就不再具有意義。

簡單理解,建牙開府的本意就是宰相為處理繁複的政務,而開牙建府也同樣是宰相成為權臣壓制皇權的因素,因此擁有建牙開府權的丞相、三公地位逐漸衰落,皇權直接建立為自己私人服務的尚書檯等臺省官署。

需要知道的是,前文中所提及魏晉時期的“開府儀同三司”的加封,是在門閥士族、方鎮武將等權臣逐漸崛起時逐漸確立下來的。經過兩漢之後,到魏晉時期丞相不常有,三公也只是成為只具有封賞的稱號而已,已經缺少了實權,也因此開府權逐漸從原本的中樞宰相身上,轉移到了擁有一定方鎮等力量的軍事官職身上。

而這時候擁有了開府權,是皇權對權臣的妥協,曹魏時期對士族門閥的拉攏,兩晉是對方鎮門閥力量的妥協,都是皇權的一定削弱。

直到南朝及隋唐時期,古代王朝官制上主要實行的三省六部制,已經將三公和臺省長官等宰相的權勢削弱到了極低的程度。而既然相權被削弱,那麼宰相的開府建牙也會逐漸降低,在之後的朝代中,開牙建府、開府儀同三司等具備開府權的加封,也就逐漸失去了原本建立官署擁有實權的重要意義。

開牙建府代表權臣宰相能夠建立官署處理詔令政務,而這也是宰相權勢的擴大,而宰相權勢擴大會影響皇權,便招致了皇權的壓制。專門為皇權服務的官署——臺省就應運而生,直到隋唐之後相權逐漸削弱,皇權強勢,也伴隨著開牙建府所代表的實際權勢,已經逐漸隨著相權的衰落而沒落了。

TAG: 皇權開府宰相官署建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