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青春期孩子違反校規,家長與其生氣,不如助他成長

由 壹心大哥 發表于 體育2021-07-19

這是百篇親子教練日記的第6篇,我會秉承【少說道理,多講故事】的原則,儘量從日常生活中家長急於解決的各類具體問題入手,闡述青春期孩子教養過程中,身為父母的各種酸甜苦辣與各種教養模式盲點,今天聊的主題是《青春期孩子犯錯,你與其生氣,不如助他成長》。

家長與其生氣 不如助他成長

初夏的夜晚,窗外淅淅瀝瀝地下起了小雨,我佇立在陽臺上,專注地看著自己陽臺上的梔子花陸續結出花蕾,內心的幸福感慢慢蔓延開來。

此時親子溝通學習圈的某位媽媽(以下化名:妍紅)急切找我,原來是妍紅的孩子違反校規,班主任老師通知家長去領回家,聽得出,此時的妍紅是忐忑不安的,對自己當下的教養行為有些迷茫。

媽媽妍紅跟我簡略說明了事件與現在她的疑慮,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媽媽妍紅正在上高二的兒子的宿舍,第一次被學校檢查出宿舍熄燈後講話、垃圾未能及時清理,於是,學校決定責罰宿舍內所有孩子全部停宿,讓父母接回家後協助做反省教育。

當班主任把學校的通知轉發到家長群后,群內家長的意見就好像水滴掉進沸油鍋中一般,頓時炸開了鍋,幾乎異口同聲對停宿孩子們的行為“義憤填膺”,特別是受到這個停宿處分牽連的家長,主動紛紛表態,領回家後必須對孩子們這樣的錯誤行為“口伐筆誅”。

例如,有家長在群內說:收到老師資訊了,讓人汗顏啊!必須好好教育一下這幫孩子,不守規矩、不自律,也不汲取教訓,一點團隊意識都沒有,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如何成才?

又例如,有家長在群內說:我們今晚務必先好好和孩子溝通,我訓斥孩子是免不了的,自己作為家長不重視,任由孩子這般胡鬧,害的是家長自己。現在不是初中生了,哪來那麼多新鮮事可聊的?有那精力不如背公式或英語單詞,應該早點睡覺,絕不能影響其他人休息!

妍紅:教練,當我看見老師通知家長晚自習後去領人的訊息時,我感到有些羞愧,接著又被同宿舍其他孩子父母的態度、言語干擾,我又感到了壓力,停宿這件事對孩子情緒影響如何,我倒是沒有多想。

教練:那後來你親自去學校接孩子回家了嗎?

妍紅:沒有啊,我考慮到自己去接孩子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壓力,我就讓同宿舍其他孩子家長幫忙捎去口信,讓孩子自己打車回家,我在家等他吃飯。

教練:那你現在的疑惑或迷茫是什麼呢?

妍紅:孩子在宿舍熄燈後講話、忘記丟垃圾導致被停宿,這件事對我來說怎麼就像沒有發生一樣啊?難道是我現在不重視孩子的教育了嗎?孩子回來跟我說的時候,我怎麼就沒有像其他家長一樣的生氣、擔憂的情緒反應呢?

反而我更關心的是孩子知道學校這個處分後,是否能夠讓他中午在教室裡休息充分?孩子回答說,很好,沒事的,趴著也能睡著。

教練:聽得出,你並沒有用指責或說教的形式去處理孩子停宿這件事,你聚焦在孩子的情緒反應,擔心孩子會因此中午休息不好,並從這個角度與孩子溝通。那後來有沒問孩子,他是怎麼看待停宿這件事?

妍紅:有啊,當我平和地接受孩子停宿這個事實,孩子主動告訴我,他們宿舍就是忘記三次丟垃圾被責罰停宿,而且三次都是同一個孩子吃零食忘記丟垃圾的,宿舍其他孩子都沒有責怪他,反而大家都安慰說沒關係,大不了以後午休就在教室裡。

聽到孩子的回答,看來他已經接受了學校處分這個結果,同宿舍孩子之間不但沒有抱怨,還相互理解與體諒,我作為家長幹嘛還去嘮叨、訓斥他呢?

教練:你這樣想,我很認同!其實當孩子違反校規後,父母就上綱上線,急著要指責、說教孩子,這樣的行為模式,不僅反映出大人內心的恐懼,同時也意味著大人用生氣去掩蓋自己的害怕,因為大人認為好孩子不應該犯錯,要學會自律!

你應對孩子停宿的做法,我是非常支援的。我個人覺得這樣做,在接受事實的基礎上,避免了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壓力,既尊重孩子這個人,同時給予了孩子緩衝思考的機會,讓他感受到了雖然有犯錯,但仍被媽媽接納理解。

妍紅:如果你是這個違反校規的高二孩子家長,你會如何對待呢?畢竟我沒有選擇跟其他家長一樣接孩子回家,我就是做了點好吃的夜宵,在家靜待孩子下晚自習後自己回家。

教練:如果是我是這個家長,無論晚上有沒有閒餘時間,對於處於高中的孩子違反校規,我會堅守【自由平等、守望相助】的教養模式,在接孩子這件事情的選擇上跟你一樣。

這樣的選擇,我是考慮到如果跟隨其他家長一同去接,可能會讓孩子當時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壓力,這樣的舉動可能會讓孩子內心產生逃避、抗拒的念頭。

當孩子獨自回家後,他情緒平穩後,我會主動去連線孩子,先聽聽孩子對停宿這件事的描述,再好奇孩子事件過程中的感受、當下對學校處分的看法、當下對自己的想法。

我這樣做的目的,不是想去評判孩子的對錯,更多的是讓孩子透過與我的溝通,可以對自己犯錯後的行為模式有覺察,可以去思考該如何積極適應規則。

妍紅:你覺得該怎麼引導會更加好些呢?能具體說下嗎?

教練:如何引導首先在於大人溝通時的【起心動念】是什麼,你那樣溝通的起心動念應該是,不讓自己的行為影響孩子情緒,所以你切入的角度是孩子停宿後中午是否休息充分。

我的起心動念是,看見孩子的正向價值點,讓他坦然面對錯誤帶來的結果,因為這就是他的成長機會,我會像以下這樣的正向引導。

【孩子啊,這次停宿會讓讓你的午休受到影響,不過我相信你能處理好,從剛才與你談話中,我還是能感覺到你的稍許不甘心、不服氣,因為你可能認為學校規則過於嚴厲,這次停宿處分有些不近人情。】

【這件事情雖然個人原因不是來源於你,事後你不僅沒有埋怨那個忘記倒垃圾的同學,卻選擇安慰他,爸爸這裡想問你,你怎麼能在接受處分結果的同時,還會去照顧別人的感受?】

教練寄語

青春期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容易牽動父母的情緒的事件,應該是孩子在學校違反校規了,許多家長接到關於孩子處分通知時,很多家長都是憤怒不已的,甚至感覺到天都要塌下來了。

我認為孩子成長路上的每一個事件的背後,哪怕是犯錯,都有其正向的意義在其中,只是很多家長從未意識到。

我更多地看到家長沿著固有的思維慣性與認知偏差,當孩子犯錯後,家長使盡全身招數去幫助孩子糾正錯誤,卻不知這正是孩子成長的機會。

上面這個案例當中,除了媽媽妍紅選擇同理孩子的感受,其他家長都指向瞭如何糾正孩子,這也是青春期孩子犯錯後,大人教育行為的慣性。

為什麼家長怎麼教育犯錯的孩子,最終都沒有用呢?

因為家長各種糾正孩子錯誤的行為,比如:說教、訓斥、建議、冷落等,都已經成了無意識地的習慣,而孩子的通常反應卻是,沉默不語、敷衍承諾、心不在焉、粗暴抗拒等,這也早已形成了慣性,長久以來,這些場景都成了家庭中的固定橋段。

於是,家長沿著慣性教育孩子,孩子就在慣性中與家長應對,最後,孩子無法從犯錯體驗中得到成長機會,反而把自身能量消耗在對抗、辯解、防禦及逃避之中。

最後,我想在孩子成長中犯錯這個方面,送各位家長一段心裡話:

我從不覺得孩子的朝氣蓬勃,只是那種一年到頭的品學兼優帶來的言語歡快,自信滿滿。

而是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因為一次次犯錯後,始終被父母理解包容,他才有可能未來,必須獨自面對錯誤結果之時,必須獨自承受苦難之際,孩子反而能夠眉眼飛揚,意氣風發!

TAG: 孩子家長停宿犯錯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