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欒巴:一個為民的官員在政治鬥爭中身死,卻意外成了民間崇拜的神

由 別後應相 發表于 體育2021-07-14

(1)

欒巴是漢順帝時期四川人,有關他的記載非常少,但異常傳神,比如《後漢書》中說他:

以宦者給事掖庭,補黃門令,非其好也。性質直,學覽經典,雖在中官,不與諸常侍交接。後陽氣通暢,白上乞退,擢拜郎中,四遷桂楊太守。

很多人以此人為,他早年是一個太監,後來丁丁長出來了,稟報皇帝后,去了地方做官。當然,《後漢書》講欒巴還是參考了很多傳說的,所以這個傳說應該是不足取信的。但是,他曾經在地方擔任太守卻無疑問。

早年的欒巴擔任過黃門令,後來官至議郎。欒巴作為官員剛正不阿,曾經上書反對過修建黃帝陵侵擾百姓的事情被貶官回家,最終在一場政治鬥爭中被迫自殺身亡。可以說,作為一個清官形象,欒巴在東漢時期還是比較深入人心的。

在欒巴在豫章郡當太守期間,當地傳聞有許多山川鬼怪,老百姓為了求平安,往往會選擇求神。因而在當地有很多人會選擇裝神弄鬼,害的很多老百姓傾家蕩產。因此欒巴一上任,便下狠手整治這些妖言惑眾的神棍,就好像西門豹治水那樣,不久後,當地裝神弄鬼的人便在欒巴的整治下逐漸消失了。時間久了,欒巴居然獲得了一個“能役鬼神”的名聲。

然而這個名聲並不能給欒巴帶來更多的聲望,所以這件事最終淹沒在了史書當中,並沒有對後世產生特別大的影響。

(2)

欒巴之所以成神,則和另一個故事有關:

有一年春節漢順帝請客喝酒,欒巴卻將酒含在嘴裡吐向西南地區,有人彈劾他,他卻說:我的故鄉成都失火,我用酒化雨滅火,所以才有如此失禮之舉。後來皇帝派人查驗,果然初一成都大火,到了中午有雨從東北來澆滅了大火,奇怪的是雨裡還有一股酒氣。

然而,根據考證,這個故事其實是東漢方士郭憲的,郭憲的版本是這樣的:

光武即位,求天下有道之人,乃徵憲拜博士。再遷,建武七年,代張堪為光祿勳。從駕南郊。憲在位,忽迴向東北,含酒三潠。執法奏為不敬。詔問其故。憲對曰:“齊國失火,故以此厭之。”後齊果上火災,與郊同日。

在郭憲的故事裡,失火的地方是山東。根據清代大儒何焯的說法,這兩個故事顯然是葛洪在《神仙傳》裡,把郭憲的故事插在了欒巴頭上。問題在於,葛洪出生的時候欒巴已經死了幾百年了,葛洪這麼講,他想做什麼呢?

明朝有一個讀書人叫李士登,他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重修金牙山噀酒龍王廟記》,在這篇文章裡,李士登說:

“公亦有庇於世道焉,是神也,廟也,非世所謂淫祠邪魅,無益於民生,無關於禍福。時遇亢旱,村落中居民或禱雨祈澤,有歸家而雨者,有中途而雨者,如響之應聲無不驗”

這裡首先解釋一下“淫祀”的概念:

中國古代對於祭祀要求非常嚴格,一般老百姓可以拜什麼神,不拜什麼神,都是官方指定好的。這種祭祀的方式叫做“正祀”,比如祭祀風雨雷電諸神,文曲先賢、還有一些寺廟裡的大神什麼的。這種祭祀是被官方認可的,如果官方不認可,就會被稱為“淫祀”,為官方所鄙視,而且官方反覆講,官方不認可的神,也會被官方所禁止。如禮記說,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無福。

而如果祭祀的物件特別靈驗呢?這時候,官方也就不再禁止對它的祭祀了。所以李士登想表達的意思就是,最早祭祀欒巴,其實是“淫祀”,但架不住乾旱的時候找欒巴祈雨準啊!所以時間長了,大家就認為,欒巴就是“噀酒龍王”,反正就是靠他祈雨的。

(4)

這或許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葛洪要在《神仙傳》裡把郭憲的故事嫁接到了欒巴頭上了。一方面,欒巴的確一生不信鬼神,有過“能役鬼神”的名聲;另一方面,從郭憲到欒巴,古人在乾旱時祈雨,總是會拜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神仙,這個神仙可以是龍王,可以是有名的方士,也可能是造福一方的官員,總之,今年乾旱我們拜了張三,沒下雨。那麼來年我們拜李四即可,並沒有統一的標準。

而欒巴偏偏在老百姓祭祀的過程中,不講科學道理的“特別靈”,從而得到了百姓們的擁戴。因此在葛洪編輯《神仙傳》的時候,自然也會尊重民間的傳統,將那些雖然有傳說,但祭祀後不怎麼靈驗的神仙方士的故事安插在了靈驗的人身上。

於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可能形象完全不同的幾個人物的故事便這樣被“撮合”到了一起,成為了民間的傳說。

TAG: 欒巴郭憲祭祀淫祀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