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還記得清華最年輕博導顏寧嗎?41歲成美國院士,如今卻被謠言圍攻

由 卻永遠無法擁有你 發表于 體育2021-07-11

2004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學習,獲博士學位。

2017任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成為當時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

2017年5月7日,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受聘為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她的人生堪稱一部現實版“學霸”小說,看客們給這位她的學霸“人設”添了無數標籤“天才女教授”“超級女博士”,“清華女神教授”。知性而美麗的她今年還未過43歲的生日。

關於她的訊息從她30歲成為博導的幸運經歷到如今遭國內謠言圍攻、從17年離開清華,41歲的美國院士頭銜……從未停歇。

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這位被命運之神眷顧的“科研女神”顏寧所謂的“開掛人生”,看看那些天才經歷的高低起伏和榮辱不驚。

顏寧1977年出生于山東章丘的一個普通家庭,與一貫的書香門第“龍生龍,鳳生鳳”和尋常人家裡“笨鳥先飛”培養的孩子都不同,顏寧是屬於“天才型”的選手。

有人曾經打過一種比喻,如果當年樹下的不是牛頓,就算砸下來一百個蘋果也沒有後來的“萬有引力學說”。而顏寧正是其中一位像牛頓一樣擁有1%的靈感的種子選手。

“我爸媽對我只有兩個要求,第一健康,第二開心,除此以外他們沒有別的要求”從小顏寧就對知識有著巨大的渴求欲,並且不用拼命學習就能名列前茅。

別人家的家長是擔心孩子不用功,顏寧的父母則是擔心她太過用功,讀書把人讀傻了,因為從來不需要擔心孩子的成績,顏寧父母不允許孩子看電視,所以顏寧利用課餘時間進行大量的閱讀:“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作品及這類文學作品甚至讓她產生了攻讀文科的想法,幸好當時的老師給糾了過來,否則現在我們就會少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了。

這樣一位品學兼優的“別人家的”孩子,從小達大都是父母的驕傲,小學到中學都是班裡級裡的尖子,成績的“海洋”中浸泡了十幾年,結果卻被一個升學後的巨浪狠狠地拍在臉上。

1996,顏寧毫無壓力地考進了清華,進入了這一所中國一等學府的大學校園學習,在這樣高手雲集、人才濟濟的清華園內,顏寧一下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落差。

原來成績優秀的自己在大學首次面對了自身的弱項,在大一上學期微積分期末考試中拿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60幾分”的及格分數。

深受打擊她告訴父母自己考砸了,這對“別人家的父母”面對自責的女兒並沒有指責和憤怒,他們依舊對顏寧說道,不要太在意成績,只希望顏寧開開心心地過每一天。

有這樣開明的父母作為後盾,顏寧很快就調整了心態。她認清自己還不夠優秀的事實,及時調整了學習的方法。

大一的暑假,北京酷暑炎熱,顏寧留校自習,就這樣顏寧在父母的鼓勵下、同窗好友的幫助下,更在自身自強不息地努力下順利畢業,成功取得了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學習的學士學位。

在國內的本科學習不足以滿足顏寧對分子生物學這一學科的探索,於是從清華畢業後的當年,她考取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的研究生,遠渡重洋,赴美留學。

從清華畢業,顏寧的毛遂自薦成功入學讓她對自身的學習能力充滿自信,然而顏寧入學時2000年,在課堂上第一個被教授提問關於上一節課發的一本五六十年代的經典論文集,顏寧沒有答上來。

班裡的另外一位中國學生回答了出來,這讓顏寧無地自容她憋的滿臉通紅,她下課後開始了論文不離手的課後學習生活。

入學第二年2001年,顏寧加入了“伯樂”施一公的實驗室,對著這一位把自己招來的嚴格導師,顏寧的壓力非常大,同實驗室的都是在同科目遙遙領先的同學,自己則是面對實驗老師“差一點”的後進生。

常聽到導師讚美其他的同學,這讓顏寧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這種狀況一直到2003年1月11日,導師施一公平淡地對她說“你終於會做實驗了。”自此,顏寧的科研實驗之路猶如疏通的河道,一瀉千里好不順暢。

2004年12月,顏寧順利透過博士答辯。並獲得2005年度《科學》雜誌和通用電氣醫療評選的北美地區“青年科學家獎”;

2006年10月,顏寧帶兩個師弟師妹,僅僅一年多時間後,就做出了實驗室的第一個膜蛋白結構。

2007年10月,不滿30歲的顏寧受清華生物系老系主任趙南明教授的邀請,從美國回到清華,成為清華副教授。不久,她成為了當時清華最年輕的博士導師。

在十幾年間,在開拓膜蛋白這個前沿領域她帶領學生從“零”到一,“平均每天12個小時的高強度實驗,恆溫4度的“冰箱”實驗室,團隊幾百個日日夜夜地研究。”

在一個70後的女博士導師帶領下,一群80後的青年科學研究人員,用集中、刻苦的專業態度攻克了業內的“天荒夜談”。

2014年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和工作機理、2017年2月,顏寧研究組在《科學》雜誌報道了世界上首個真核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同年7月又在《細胞》發表了更為經典的來自電鰻的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結構。

她用對待科學的謹慎和專注贏得了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國籍科學家們的矚目和驚歎,一盞巨大的聚光燈對準了這個站在了世界舞臺叫做“顏寧”的科學家。

還記得清華最年輕博導顏寧嗎?41歲成美國院士,如今卻被謠言圍攻

2017年,顏寧又做了一個決定,離開清華大學,重返普林斯頓大學。這個訊息一出,紛紛惹來了外界的質疑,不少網民和公眾號紛紛打出了“3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離棄祖國”、“顏寧曾說,想入選中科院必須做一個聽話的奴才?”

這樣的言論或者標文章對顏寧的決定作歪曲式分析。面對“鍵盤俠”“陰謀論者”對她的質疑,顏寧數次在微博直斥這些沒有根據的惡意揣測,她通常簡單而直接地轉發該條微博並且附上評論“扯淡、說瞎話不眨眼”。

不知道那些對顏寧不熟悉卻又對別人的人生指手畫腳的人存在一種怎麼樣的心理,或許是嫉妒別人天資聰穎,有學識,有頭銜,看似輕而易舉地取得鮮花和掌聲。

所以一旦有一點稍微“逾矩”或者不同於他們的思考軌跡時,便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別人,誣陷別人,裝作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

而顏寧依舊堅持以她爽朗、實在的的個性,向世人展示她深愛科學,渴望在科學求真道路上越走越遠的美好願景,她的再次離開是為了到一個更純粹的環境從事更純粹的學術研究,每個時間段每個人的選擇都不同。

但是顏寧的選擇都由自己做主,她不會忙於長篇大論地澄清外界對她的惡意,質疑;她會把時間花在攻克下一個難題上,課餘的時間她也像普通人一樣愛上微博,愛追劇,愛講笑話,她幽默,並不刻板。

科學家哪裡真的有什麼固定的樣子,科學家的選擇也不是那些茶餘飯後無所事事的話嘮們所能理解的。

顏寧就是顏寧,那個離開清華,拿到美國院士頭銜;30歲成為博導,被國內謠言圍攻卻仍活得坦坦蕩蕩,為目標一往無前的科學戰士。

TAG: 顏寧清華導師2017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