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如果秦始皇傳位給扶蘇,他能帶領秦國走向輝煌嗎

由 雪冰生活 發表于 體育2021-07-09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道盡秦始皇的雄才偉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完成統一大業,自此以後開啟了華夏民族的大一統時代。儘管每一個王朝到最後總會出現地方分裂,但是過不了多久華夏民族又會歸於一統。而這一切要歸功於秦始皇開啟的大一統制度。直到今天民族統一,領土完整的信念依然深深刻在每一個華夏兒女的血脈裡。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偉大人物開創的偉大帝國卻二世而亡,公元前207年項羽劉邦大軍攻入秦都咸陽,秦朝滅亡,在中國曆代大一統王朝中其存在時間猶如曇花一現,令後世許多人生出無限感慨,他們不禁感嘆:如果當時繼位的是始皇長子扶蘇,也許秦朝就不會二世而亡了。但扶蘇真的能延續秦帝國的輝煌嗎?或者說秦朝滅亡的原因僅僅只是選錯了繼承者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從扶蘇的性格和當時的國家情況分析。

扶蘇是秦始皇長子,他出生後秦始皇以《詩經》中《山有扶蘇》的扶蘇為名,意為樹木茂盛的意思,包含著秦始皇對這位長子的喜愛。扶蘇聰敏而好學,對治國方略很有見地,秦始皇也經常讓他參與討論政事。但是,扶蘇在治國理念方面與秦始皇有些不同。秦國從商鞅變法開始一直以法家思想治國,法家思想是秦國統一天下的重要思想基礎,秦始皇自然也遵循法家思想,而扶蘇接受的是儒家思想以仁義治天下的治國理念。

在秦始皇準備處死幾百個議論秦朝政治的文人士子時扶蘇極力反對,因此惹怒秦始皇,秦始皇安排他去北方與蒙恬將軍修長城鎮守邊疆抵禦匈奴。此後大多數時間扶蘇都在邊關。從後來秦始皇去世前的諸多安排來看,秦始皇把扶蘇安排去邊關並不是疏遠他,而是為了鍛鍊他並且讓他和軍隊保持一定關係,為以後做準備。可是即便如此,扶蘇依然沒能繼位,最後自盡。

扶蘇性格寬仁,

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他“扶蘇為人仁”。

寬仁的扶蘇在親自掌握幾十萬大軍的情況下被奸臣逼死,由此可見,一個仁義的人未必是最佳的君王人選。就他本人的性格而言,他和秦二世一樣並不適合成為帝王。事實也證明他沒能統治秦帝國。

分析完扶蘇的性格,再來看看他的治國理念是否適用於當時的秦朝。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王朝,秦朝不僅統一了天下,還開創了後世兩千多年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可以說秦朝是古代中國從奴隸制社會轉向地主階級封建社會的重要標誌。

而要維持一個大一統的國家,許多制度就要做出巨大變革,從公元前221年開始秦始皇將商周以來的分封制改為郡縣制,隨後車同軌、書同文以及統一度量衡等等制度陸續確立。

推行這些制度有一個大前提就是思想的統一,也可以說是民心的統一。民心往往是跟著輿論走的,而在當時輿論又掌握在六國文人手中,六國文人的思想來自於諸子百家,各不相同。對於秦朝所實行政策的說法莫衷一是。在此情況下秦始皇想要推行各種有利於大一統的制度就必須使輿論向著自己,所以他不得不採取一些極端的做法。

由此可以看出,在當時的情況下,扶蘇的治國理念在促進思想統一和制度統一方面是行不通的。他的治國思想只能在完成大一統的制度之後才能實行,而這一切都是到了西漢時期民心輿論都偏向大一統之後才得以實施。

秦朝的統一對於不同的群體也有著不同的意義。對於普通人民來說統一意味著結束了春秋戰國幾百年各國混戰的局面,百姓們不用再受戰亂之苦,但是對於六國貴族來說他們損失了極大的利益。秦朝實行郡縣制,六國貴族失去作為當權者的特權,失去對於國家的控制,失去奴隸甚至是土地。而且天下一統實行秦國制度後,他們也失去了世襲貴族爵位的機會。

如果秦始皇傳位給扶蘇,他能帶領秦國走向輝煌嗎

因此,秦國的統一對於六國貴族而言是致命的打擊,六國貴族對秦國也是充滿仇恨。這一點從西楚霸王項羽的起義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項羽是楚國貴族之後,公元前209年項羽跟隨叔父項梁起義,天下雲集響應,加入項羽項梁隊伍的其它六國貴族數不勝數。在這種情況下,秦始皇既不能對六國貴族趕盡殺絕,又要保持國家的統一就不得不對這些貴族採取高壓政策。

而扶蘇以仁義治天下的理念無法對六國貴族進行有效統治,畢竟六國貴族與秦國之間的仇恨是無法用仁義來消除的。從這一點上來看,即使扶蘇繼承皇位,他的治國理念也並不能延續秦朝的統治。

如果秦始皇傳位給扶蘇,他能帶領秦國走向輝煌嗎

綜合分析來看,扶蘇仁義的性格不能使他在掌握軍隊的情況下戰勝對手繼承皇位,同樣的理念既不能完成大一統制度思想的建立,也不能對國家進行有效的治理。所以,扶蘇或許比秦二世胡亥更有才能,但本質上他們都不能延續秦帝國的輝煌。

跟隨歷史的軌跡我們會發現每一個王朝都有它自己的歷史使命,秦朝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即:大一統制度的初步實現。這一實現為後來西漢大一統思想的確立和民心的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秦始皇傳位給扶蘇,他能帶領秦國走向輝煌嗎

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論》中評價秦朝“秦之事蹟,亦斷可見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萬人側目。失在於政,不在於制,秦事然也”。

他認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在正確的制度下實行了錯誤的政策,這個分析可謂入木三分。

秦朝滅亡的原因確是如此,嚴刑峻法,勞役繁重,百姓苦不堪言。但是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秦朝作為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它的歷史任務就是把大一統的制度建立起來,而在當時的條件下要建立這樣的制度就必須採用這種高壓的政策。

如果秦始皇傳位給扶蘇,他能帶領秦國走向輝煌嗎

“錯誤”的政策導致了秦朝的滅亡,但加速了大一統制度的建立。經過秦朝末年的楚漢之爭,大一統的思想深入人心。歷史是無法假設的,司馬遷對此早已給出答案,一個“仁”字就註定扶蘇無法繼承皇位也無法延續秦帝國的統治,秦帝國在短暫統治後隨即滅亡,這是歷史的必然,不會因為換一個繼承者而改變。

TAG: 扶蘇秦朝大一統秦始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