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賢明的漢景帝為什麼要殺一代政治家晁錯,真的是軟弱無能嗎?

由 珮蓮艾說事 發表于 體育2021-06-10

西漢建國之初,在經過多年的戰亂後,使得國家人口稀少、民生維艱、官府財乏、社會凋敝。劉邦登基時,全國連四匹顏色相同的馬都找不出。

面對如此艱苦的條件,朝廷採用黃老之術,無為而治。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

到漢文帝、漢景帝年間,進一步降低稅率,使得文景時期的田賦稅率在中國封建社會是最低的。他們在鼓勵生產、發展經濟的同時,自身也勤儉節約,不鋪張浪費。

文景時期,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府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少有太平盛世,因此被後世稱為“文景之治”。

當然,“文景之治”的出現,少不了偉大政治家晁錯的功勞。然而在七國之亂中,一向賢明的漢景帝把晁錯腰斬於東市,製造了漢景帝時期最大的冤案。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晁錯,西漢政治家、文學家,在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先後出任太常、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內史、任御史大夫。晁錯在職期間實施“重農抑商”政策,主張納粟受爵,增加農業生產,振興經濟。在對待匈奴問題上,提出“移民實邊”的戰略思想,提議募民充實邊塞,抵禦匈奴侵擾。

為了鞏固漢景帝的權力,晁錯不顧年邁老父以死相逼,向漢景帝上疏《削藩策》。以剝奪諸侯王的特權、封地來鞏固中央集權。

公元前155年,漢景帝採納晁錯的《削藩策》開始削藩。《削藩策》雖然於國有益,但卻損害了諸藩王的利益。

次年正月,吳王劉濞就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東王劉雄渠、膠西王劉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以“清君側,誅晁錯”為名發動叛亂。叛軍還與匈奴、東越、閩越有所勾結。史稱“七國之亂”。

叛亂之初,叛軍聲勢浩大、兵多將廣。吳楚聯軍渡過淮水向西進攻,勢如破竹。而朝廷精銳皆駐守北邊抵禦匈奴,全國可調之兵少之又少。

此時曾經當過吳國丞相的袁盎向漢景帝建議:誅殺晁錯滿足叛軍“清君側”的要求,以換取他們退兵。朝中各大臣也聯名上書誅殺晁錯。

漢景帝採納了他們的建議,將晁錯腰斬於東市。並封袁盎為太常讓他出使吳國。

賢明的漢景帝為什麼要殺一代政治家晁錯,真的是軟弱無能嗎?

然而晁錯的死並沒有換取叛軍的退兵,反而讓叛軍覺得漢景帝軟弱無能。吳王劉濞更是自稱東帝,與西漢政權分庭抗禮,拒絕接見袁盎。

隨即漢景帝派周亞夫抵禦吳楚聯軍、欒布攻擊齊地、酈寄攻打趙國、竇嬰駐屯滎陽策應各部。周亞夫趁吳楚聯軍與景帝之弟梁王僵持之時,斷其糧道一舉破之。在齊地,齊王劉將閭成功的拖住了膠西王、膠東王、淄川王。待欒布率軍抵達齊地時,此三王隨即投降。欒布隨即與酈寄會合,一舉打敗趙王劉遂。歷時三月,叛亂平定。

賢明的漢景帝為什麼要殺一代政治家晁錯,真的是軟弱無能嗎?

平叛戰爭的勝利,削弱了諸侯的勢力,基本解決了漢朝內部的憂患。使得漢朝的中央集權得到了鞏固,對匈奴的反攻也拉開了序幕。

然而在叛亂之初,漢景帝為什麼要誅殺有政治才能的晁錯呢?難道真的是漢景帝軟弱無能,天真的認為殺了晁錯叛軍就會退兵嗎?

小編認為,並非漢景帝軟弱無能。以他的政治眼光也會清楚的認識到殺晁錯不能換取叛軍退兵。漢景帝殺晁錯的原因有三。

一、迫於朝廷壓力

晁錯雖然有政治才能,但政治情商不夠。他學習的是申不害、商鞅的法家理念。以法律為中心,嚴厲、苛刻、剛直、心狠,沒有任何情面可講,十分冷峻,與各大臣的關係非常不融洽。故在袁盎提出誅殺晁錯後,各大臣紛紛上書表示附和。

賢明的漢景帝為什麼要殺一代政治家晁錯,真的是軟弱無能嗎?

二、讓叛軍師出無名

古代戰爭講究師出有名,把自己的軍隊打造成正義之師。讓大軍得到百姓的支援,天下響應。因此叛軍打出“清君側,誅晁錯”的名號。如果一開始就公開反對朝廷,那就成了謀反忤逆。那樣就得不到天下的支援,大軍將舉步維艱。漢景帝殺晁錯讓叛軍師出無名,讓朝廷站在正義的這一邊。

賢明的漢景帝為什麼要殺一代政治家晁錯,真的是軟弱無能嗎?

三、穩住其他諸侯國

要知道,漢景帝年間諸侯國除了這七國之外,還有很多諸侯國。漢景帝二年,漢朝境內有22王國。光是這七國叛亂,朝廷都無力應對。再加上北邊的匈奴壓境,如果此時其他諸侯國紛紛響應,後果不堪設想。殺晁錯是讓其他諸侯國認為:削藩政策是錯誤的,朝廷將終止削藩。其他諸侯國只要不加入叛亂,還會像以前一樣過好日子的。

可惜了一代政治家為國深謀遠慮,奮不顧身,卻落得如此下場。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資治通鑑》

TAG: 晁錯漢景帝叛軍諸侯國叛亂